「舍利弗」布施高僧与随缘布施僧众的差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布施高僧与随缘布施僧众的差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布施高僧与随缘布施僧众的差别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是时。师子长者往至舍利弗所。头而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师子长者白舍利弗言:“惟愿尊者当受我请!”是时。舍利弗默然受请。是时。长者见尊者默然受请。便从座起。礼足而退。复至大目揵连、离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如此上首者请五百人。
有一天。佛祖在罗阅城的竹园精舍。当时。有位长者叫做师子。去拜见舍利弗尊者。希望请舍利弗去应供。
舍利弗默许了。
然后。师子长者又去请了一堆大牌罗汉尊者。
大目揵连、离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
这些都是鼎鼎大名的大阿罗汉。一共请了500人。
有人说。请了500人?那其他人呢?
对不起。这位师子长者没请其他人。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师子长者觉得他们没有名气。所以就没请他们了。估计让他们自己去乞食了。
是时。师子长者即还。办具种种极妙饮食。敷好坐具。又白:“时到!诸真人罗汉靡所不监。今食具已办。惟愿屈顾。临覆下舍!”尔时。诸大声闻各著三衣。持钵入城。至长者家。时。长者见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见诸圣众食已讫。行清净水。人施一白氎。前受咒愿。是时。尊者舍利弗与长者说极妙之法。便从座起而去。还诣静室。
当时。师子长者就回去置办了各种美食。请各位罗汉应供。
当时。各位大罗汉就穿好衣服。持钵进城去师子长者家应供。
长者也是亲自为他们夹菜添饭。
等各位罗汉吃完之后。行清净水。这个估计是供大家洗漱。然后每人赠送一个白毛巾。然后接受大家的咒愿。
舍利弗尊者就为长者说法。说完就回去静修了。
尔时。罗云至世尊所。头而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曰:“汝今为从何来?”
罗云报云:“师子长者今日来见请。”
佛告之曰:“云何。罗云。饮食为妙?为不妙?为细耶?为粗耶?”
罗云报曰:“饮食极妙。又且丰多。今此白氎。从彼得之。”
佛告罗云:“众僧斯有几人?上座是谁?”
罗云白佛言:“和尚舍利弗最为上首。及诸神德弟子有五百人。”
罗云就是罗睺罗。是佛祖的儿子。跟着舍利弗尊者学习。
罗云就去拜见佛祖。佛祖问他:你从哪里回来啊?
罗云说:师子长者今天请客。
佛祖问:吃的好不好呢?
罗云说:好得很呢。这块白毛巾也是他送的。
佛祖问:有多少僧众前去应供啊?上座是哪一位?
罗云说:舍利弗和尚最为上首。另外有神通的弟子一共500人参加。
佛告罗云:“云何。罗云。彼长者获福为多乎?”
罗云白佛言:“唯然。世尊。彼长者得福之
佛祖了解情况之后。就问罗云:罗云啊。你觉得这位长者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啊?
罗云说:嗯。多得不得了啊。布施一位罗汉。福报已经难以计量了。现在这500人都是阿罗汉。这个福报不可计量啊。
换成我们现在的思路。很多人喜欢供养高僧。这个高僧通常都不是阿罗汉。你看看人家师子长者。一下子供养500阿罗汉。你是不是很羡慕呢?
有人说。那我下次供养500高僧。非高僧就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了。这个对不对呢?佛告罗云:“今施五百罗汉之功德。若从众中僧次。请一沙门。请已。供养;计此众中差人之福。及与五百罗汉之福。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
佛祖告诉罗云:师子长者挑选了500阿罗汉来布施。如果他从僧众
所以然者?众中所差。其福难限。获甘露灭尽之处。
佛祖说: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加分别的布施一位沙门。相当于你供养全体僧众的一分子。这个福报是无法计量的。能够让你解脱。
罗云当知:犹如有人自誓说曰:‘吾要当饮此江河诸水。’彼人为堪任不乎?”
罗云白佛言:“不也。世尊。所以然者?此阎浮地极为广大。此阎浮地有四大河:一者、恒伽。二者、
佛祖对罗云说:有个人说。我要尝遍天下所有江河的水。这个人能不能做到呢?
罗云说:做不到啊。这个阎浮提非常广大。有四条大河。每条大河有500支流。支流可能还有支流。这个人没有能力尝遍每条河的水啊。
“彼人复作是说:‘我自有方便因缘。可得饮诸水使尽。’云何有因缘得饮诸水?尔时。彼人便作是念:‘我当饮海水。所以然者?一切诸流。皆归投乎海。’云何。罗云。彼人能得饮诸水乎?”
佛祖继续说:那个人说。我有个方便法门。可以尝到所有河流的水。什么方法呢?那个人说。我应当喝海水。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河流。最终都会流入大海。罗云啊。你觉得这个人能不能喝到所有河流的水呢?
罗云白佛言:“如此方便可得饮水使尽。所以然者?一切诸流皆归乎海。由此因缘故。彼人得饮水尽。”
罗云说:这个方法当然可以啊。
佛告之曰:“如是。罗云。一切私施犹如彼流。或获福。或不获福。众僧者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决水以入于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
佛祖告诉罗云:就是这样啊。一切别请私施就好比那些支流。有些有福报。有些没有福报。
但是僧众整体。就好比大河一样。那些河流的水流入大海。就没有了原来的名字。只剩下大海的名字了。
罗云。此亦如是。今此十人皆从众中出。非众不成。云何为十?所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辟支佛、佛。是谓十人皆由众中。非独自立。
佛祖说:这十种贤圣。也都是出自僧众之中。没有僧众就没有这十种贤圣。
哪十种呢?
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
辟支佛、佛。
前面八个就是常说的四双八辈。后面两个大家都清楚了。
罗云。当以此方便。知其众中差者。其福不可限量。是故。罗云。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其福不可称计。当供养圣众。
你要知道。如果你平等供养任何一个沙门。这个福报都是不可称量的。所以啊。如果有人要想求福报。应当供养圣众。
罗云当知:犹如有人以酥投水凝。不得广普;若以油投水。则遍满其上。是故。罗云。当念供养圣众比丘僧。如是。罗云。当作是学!”
如果有人把酥放到水里。这个酥虽然很好。但是不会扩散;
如果你把油倒入水中。这个油就会扩散到整个水面。
你单独请某个高僧。相当于把酥放到水里。不会扩散;
你不加分别的供养出家人。相当于把油倒入水中。供养一人就意味着你正在供养整个僧众团体。
这个就是我们以前多次提到的平等布施的道理。
你不加分别的供养任何一个出家人。那就相当于供养整个僧团。福报不可限量。
如果你有一种分别心。只供养方丈。或者只供养高僧。或者只供养你的师父。这个虽然也有福报。但是呢。这个福报跟前面说的平等布施相比。那简直是忽略不计啊。
你不加分别的供养一位出家人。就相当于供养整个僧团的一份子。
相当于你喝了一口海水。就尝遍了天下所有河流的水。
整个僧团。就包括了各种圣贤在里面。
有人说。那是不是不能供养高僧呢?
当然不是不能供养。这个叫做随缘。
你对待任何一个出家人。都把他当作高僧。都一视同仁去供养。那就非常好了。
不过呢。绝大多数人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以。这个道理你懂了之后。你可以去平等布施。但是。你见到别人只喜欢供养高僧。你千万不要去指责别人。不要批评他们。
还是那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2395.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布施高僧与随缘布施僧众的差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布施高僧与随缘布施僧众的差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