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色 与 空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7:5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色 与 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色 与 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色 与 空

色 与 空
色 与 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一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形相。指那些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被生成、变化

一分钟佛学常识14

的某些物质现象而言。色虽有形相可以看得到。但凡是可以看得到的相。都是从众生的虚妄心里变现出来的虚妄相。是空的。“空”谓事物的虚幻不实。一切事物与现象

一分钟教你学会佛学常识

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刹那生灭。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假而不实故为“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中的“不异”。为“不离”之意。色不离空。即色当体即是空。没有自性

弥勒菩萨佛学常识

。物质现象的本质要透过空来了

《佛学常识》太虚

解;空的本性也不离物质现象。其意义要在物质现象方面落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色的相和空的相同属虚妄。则色与空没有分别。没有体性。一样是空的。自然可以说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并非复语重说。在语意表达上自各有侧重:前句申述“色”与“空”的关系。后句阐明“色”与“空”均无实有。皆为尽空。在这里繁复修辞手法的运用。看似同义复指。实则有所引申。不仅使论述的涵义细密周详。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色性亦等于空性。《维摩经弟子品》“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突出了前后两句的中心在于“空”。这两句是玄奘的译法。原意是一切物质现象的无实性。没有实性的东西是物质的现象。在理解这两句经文时应该注意的是“色”、“空”相“即”。并非内容意义上的相即。而是成立方面的相即。因为“色”是现象。是依种种条件积集而成的被制作的有为法。依因缘组合而成。有生有灭;而“空”是真理、原理。是无因缘造作。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的无为法。即真如。一切法都有“性”和“相”两方面:“性”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这两者是不能相即的。《心经》中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色”当体即是“空”。应该理解“色”是“空”之色;缘生之“色”。成立于无自性的空处。“空”无自性。是缘生的“色”的无自性。故是“色”之空。它成立于缘生的“色”处。“色”、“空”相“即”。是在义理上“色

一分钟教你佛学常识3

”与“空”互相依待。才能成立。

凡夫见“色”。便执著于“有”的一边。任何境界均认为真有。只见“色”不见“空”。声闻、缘觉的愚法二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明白了空的道理。又偏在空的一边。只见“空”不见“色”。观自在菩萨讲的是大乘法。圆通自在。毫无窒碍。故“色”与“空”。“空”与“色”均可圆通融合。而强调的“空”乃真空、妙性之空。非断灭的空。小乘所说的空。是色灭而后有空。空灭而后有色。又疑惑“色”外有“空”。“空”外有“色”。这些皆为著相之见。看作色是色。空是空。是“色”异“空”。“空”异“色”;“色”非“空”。“空”非“色”了。须明“色”为俗谛。可破二乘执著“空”的见解。“空”为真谛。可破凡夫执著“色”的见解。“色”、“空”两种执著的见解都破了。就是中道第一义谛了。这是“色空不二”的道理。按三观法的观点。“色不异空”是空观。“空不异色”是假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观。这四句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体现了“有空不二”的思想。世俗的“有见”。生起一切迷惑和执著。导致人生种种烦恼和痛苦。我们看破了“有”的虚幻、无常、无自性。是空。就不会因沉溺于有。并孜孜以求而生烦恼。争名夺利而造恶业了。世间还有智力更高一些的人。虽已看破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事业最终必然归于毁灭。生存全无意义。整天喊:“空啊。空啊!”便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身心为所欲为。懂得万物虽空。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人生善恶。必有果报。才能有效地对治这种虚无主义的邪见。

摘自《弘化》2002年第1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39008.html

以上是关于色 与 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色 与 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30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