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7:4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商家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招徕顾客。诱发人们的购物欲望。藉以刺激市场的繁荣。如果人们的消费观念基于正当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这本来

佛学常识禅宗六祖惠能漫画

无可厚非;然而过分地刺激消费。就会纵容奢糜之风。造成巨大的浪费。

此种奢靡享乐如果是不惜耗损地球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那就是祸及人类遗害子孙的更大的罪过了。愚人只知道祈

佛学常识三叶投诚

福和享福。智者才懂得惜福和造福。惜福。自古以来始终是佛教的一

《佛学常识》太虚

个重要思想。

佛学基本常识txt

在静思精舍上了三堂生动的“惜福课”。那是我与证严法师三次同桌用斋的宝贵收益。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映的连续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四皇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在用餐时不仅吃素。还在吃光饭菜之后用白开水涮净碗碟里的汁。全部喝下不浪费一滴油水。青年观众会以为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未免有些夸张。殊不知虔诚的佛教徒都是这样做的。剧中多次说他笃信佛教。再没有比这一笔更有说服力的了。

看到此处。我一下子又回忆起来了当初和证严法师共进斋饭时的同一细节:餐桌上放着一把洁净的茶壶。却没有备茶杯。用餐时大家也没有动那壶。我正在猜测茶壶的用途。只见第一个吃完的慈师父拿过壶来倒出一些白开水。用水把碟涮净倒入碗中。再把碗里的水晃了晃将油水涮净后一饮而尽。证严法师和他所有的弟子都是这样做的。这种珍惜食物。杜绝浪费的动作像一个定格镜头。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从那以后。我自己和家人

佛学常识大全八关斋戒

极少浪费盘中餐。到饭馆有应酬也把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事情虽小。但问题不止于饭菜。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已经享受到的幸福。

我们离开花莲后。辗转台中到东海大学作文学讲演。回到台北以后。听说证严法师来到台北对随众作开示。我为有缘份再见到他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一行赶到了佛教慈济会台北分会。有幸又一次聆听了证严法师的讲演。证严法师娓娓动听的话语。至今犹在耳畔。

“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的。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柔声问到。然后作出解答: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

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随时随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记起了证严法师多次强调“佛陀要我们懂得惜福”的教诲。在《静思语》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享福。惜福。造福”的关系。劝告世人不可放纵贪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间物质原只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乱时期米粮布衣是宝。世间所谓‘有价’的东西。完全是在于人心里的潮流及虚荣心的作祟。”

“道心即是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而理性如果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我想。不应该把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箴言警句看作是布道劝善。无节制的放纵物欲并未给现代人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孤独.空虚.烦恼.冷漠等“现代人综合症”。无论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需要。还是改善人的精神生活。返朴归真。去贪就简。古老的佛学思想都是医治人们心理疾患的一剂良药。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39102.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30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