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大行能仁普贤菩萨慈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普贤菩萨」大行能仁普贤菩萨慈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行能仁普贤菩萨慈训
大行能仁普贤菩萨慈训
天地有慈心。日月合明。万物生生不息。父母之慈心。出之于天性。顺乎自然
慈悲者。不忍杀其生。不忍食其肉。顺其自然而生长。此谓之仁。以慈悲爱人。济世。利人。悯人之生存者也。孟子曰:“君子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夫不忍杀生之德。仁慈之心也。有慈爱之人。必有容忍之心。俗语曰:“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种子。亦是积福根苗。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亦是无量福因。”神圣仙佛皆有慈悲之心。以度人济世为美事。如地藏王菩萨发了宏大之愿。要度尽地狱鬼卒。故
道场修子不论皈依任一教门。绝无教导修行之人违背此一菩萨道者。故此一大乘法要。应已是普天下各宗脉修子均一体认同而遵循之要义。
修行之法虽多。惟其内容不外乎修身与修心也。修行者。亦有品位之差别。依增一阿含经分上、中、下三品。最下者:“身行道而心不随。”
佛教主张众生皆有佛性。在本性中具足般若大智。无缘大慈。众生能精进修持。自性光明。即可成佛。故六祖惠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礼敬诸佛:
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礼敬。不管对方给什么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言语、坏声音。不改变自己的礼敬。不改变自己的慈悲欢喜。礼敬诸佛要念念相续。要没有疲厌的感觉。可是说实在的。当我们礼敬心被人家浇了冷水之后。很少有不疲厌的。很少有能够相续下来。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表情、脸色语言。要都能善于护持、护念自己礼敬诸佛的心。
二、称赞如来:
就是称赞众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众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就很真诚地称赞。还有经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在赞叹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慈悲、欢喜。
三、广修供养:
很广泛地用身、口、意。用物质、精神。来供养大众。供养诸佛。乃至一切众生。最重要的是。用欢喜的笑容。这是最难得的供养。用广大的欢喜心来供养。不管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很欢喜。很欢喜的用体力来供养。很欢喜的用语言来引导大家一起行善
四、忏悔业障:
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错了。永远不再犯。当知道某一件事应该怎样做才对。就会立刻很欢喜的改正。总是说自己不会、自己不好。不会去说别人不好。
五、随喜功德:
别人有什么功德。很欢喜地参与。很欢喜地称赞。很欢喜地投入。随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为别人可能是费很大力量。我们只深心真诚。一念随着他欢喜。为他庆幸——庆喜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广度众生。就等于和他同等功德。别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嫉妒心所障碍。宁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随喜称赞。这就好比:别人放光时。自己偏偏躲到一个阴暗恶臭的角落。这是多么不幸的可怜人!
六、请转法轮:
就是请善知识讲演佛法。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内心常常都运转着佛法。用佛法的轮子碾平一切的烦恼。这是请自己内心的佛来转法轮。听到善言。能够常常在内心起作用。运用自如。很多人内心常常生烦恼。好象内心常常转着垃圾车。常转法轮。让自己让别人都很欢喜。
七、请佛住世:
表面的意思是请求佛陀。请求菩萨、善知识能够常住在世间。而深一层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的贪念、生气、愚痴。这些烦恼生起来。可能说是我们内心的佛灭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请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们平常人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就容易起贪心。处处都不明因果。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说我们的欢喜佛、慈悲佛就灭度了。欢喜佛能够常常住世。不起贪嗔痴。常常保持佛在心头。这就是请佛住世的大愿啊!
八、常随佛学:
就是经常跟随佛学习。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只要听到一句佛法。就尽心尽力的把它实行出来。“会讲的人。不如会听的人。会听的人不如会做的人。就是做个会认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欢喜。
九、恒顺众生:
每一个人都有对自我的执着。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顺从别人。恒顺众生就是要转变。消除掉我们自我的坚固执着。有的人虽然能力很好。但是一开口就是拂逆别人的意思。一开口就和人唱反调。好象要唱反调才能够表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其实只有表现自己的“我执”坚固。没有包容性。菩萨的心很柔软。包容性很大。就象海能够容纳百川。也能够随顺众生。因为随顺就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就能够随顺众生、教化众生。就要有这样的特色。心地、言语都非常的柔软。让大家都欢喜接受。
十、普皆回向:
就是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同生极乐国。一起都成就佛道。在生活中。靠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些都实行出来。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45685.html
以上是关于「普贤菩萨」大行能仁普贤菩萨慈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普贤菩萨」大行能仁普贤菩萨慈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