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殊菩萨」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这四大菩萨随身分别带着不同的法物。这些不同的法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意义。现就四大菩萨随身法物不同的表法意义作简要介绍:
一、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民间影响最大。最受民众尊崇的一位菩萨。民间常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之说。中国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以后相沿成习。以至今日。世人仍多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本来没有男女相之别。在《观
观音菩萨是一位悲心殷重。拔济众生痛苦的慈心菩萨。
观音菩萨赞偈云: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有求必应是观音菩萨的最大行愿。因此。人在遇到疾病和灾难时。常会祈求观音菩萨兴慈运悲。解救众生的苦难。
在《楞严经》中。观音菩萨常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锐。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梵呗唱诵而起信。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凡是遇到危难的人。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即时观其音声而前往解救。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财到补怛洛迦山的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中国民间根据《华严经》“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住处参访菩萨的说法。结合菩萨在浙江舟山群岛的诸多感应事迹。认定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住处。名之为普陀山。沿袭下来。普陀山便成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圣地。
根据同样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观音”的形像。又有人把善财童子与《法华经》中的龙女。共同做为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观音菩萨经常手持杨枝净瓶。又称杨柳观音。杨柳取其柔顺。象征观音慈悲救苦众生之意。有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之说。观音菩萨的净瓶中盛有净水。具有消灾免难的作用。所以。“瓶中甘露常遍洒”。表示观音菩萨常会救济众生的苦难。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以智慧调教。是悲智双运的代表。
二、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是四大菩萨中愿行最为广大的菩萨。也是佛教中最具孝道的菩萨。地藏菩萨中的“地”是大地。“藏”是宝藏。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这段没有佛法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并介绍地藏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但是这个地方。也是一种表法。表世间最苦之处。所以凡是至极苦难的时间与处所。都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地狱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因为这里是六道轮回中最苦之处。
其实。地藏菩萨教化之处。并不只限于地狱。在这个世间里。凡有苦难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的身影。譬如世间的种种天灾人祸。常常被形容为“人间炼狱”。此时。所有来帮助这些受难的人们。都可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
关于地藏菩萨的故事。相传唐朝新罗国王族出身的僧人金乔觉。在玄宗时泛舟渡海来到中国。当他经过安徽池州时。见九华山峰峦起伏。林木蓊郁。是修道的好处所。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并得到当时山主闵公的护持。闵公之子跟随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又礼其子道明和尚为师出家。数十年后。金乔觉以九十九高龄示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因为他生前笃行地藏菩萨的行愿。后人便把他当做地藏菩萨的化身。
现在九华山地藏菩萨的肉身宝殿。就是当年金乔觉的修道处。后人为纪念闵公护法之功与道明和尚传法之德。于是把他们塑成一僧一俗。作为地藏菩萨的协侍。
世人所见的地藏菩萨圣像一般为佛经中“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有些圣像头戴五方帽。地藏菩萨手上握着一颗如意宝珠。它预示着光明能遍照虚空法界。光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获得光明解脱。明珠也代表能满众生愿。能破众生之无明。菩萨手里拿着锡杖。譬喻这支锡杖能震开地狱之门。救出在沉溺业海里受报的地狱罪苦众生。使其脱离地狱罪报之苦;锡杖另有警醒迷惘众生的用意。
三、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据《文殊室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跌坐入涅槃。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南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也提到:在东北。有个叫“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萨叫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依然寒冷。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而久之。这里便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文殊菩萨的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譬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感情用事。佛门有句话说“慈悲用本。方便用门”;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是脚跨青狮。左手执持莲花。右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
四、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为梵语音译。中文意为遍吉。《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贤;又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一切佛的理德、行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也就是代表德与行。」德。据说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行。即普贤菩萨发的十大行愿。故菩萨的尊严号是“大行普贤”。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慎静重莫若象。所以菩萨喜欢象。白象是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因此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手执如意。
六牙白象是菩萨的无漏六种通。牙有利用神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污。故称为白。以“六牙”象征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而《普贤观经》则说:“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如意:欲如意、念如意、精进如意、慧如意)。《宗轮论》说:「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或乘白象。或自化白象。座下柔顺而有力的「六牙白象」象征其德。
中国的信众根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所说:西南有山名曰
另外普贤菩萨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两手合掌。或左手执青莲。右手伸掌;而在金刚界则为右手执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普贤。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不仅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行持稳重。而且还能明了四大菩萨随身法物所代表的佛教深意。从而给我们的修持以更多的启迪。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49922.html
以上是关于「文殊菩萨」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殊菩萨」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