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禅定」谈生与死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4:3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禅定」谈生与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定」谈生与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谈生与死

  

「禅定」谈生与死
「禅定」谈生与死

  

  青年人和老年人因某些事情得不到解决。而走上自杀的道路。越是物质文明发达的社会。这种现象越为普遍存在。诸如日本、美国等国家最为显著。社会学家包括政治家、宗教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等。都无法解决这社会问题。

  有人问我:「佛教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我回答他们说:「佛教的教义。可以说。是专门解决『生与死』的重大疑难问题。诸如生。从何而来?死。从何而去?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其重点就是解决『生』与『死』的根本大事。」

  一个真实修行人。他能掌握自己的生与死的主动权!可以知道自己「时之将至」。并为自己后事作出相应的安排。特别是密教的喇嘛上师这等圣人。能预先知道来世命运的一切。诸如生往何处?父母是谁?都能预先写在「保密」的遗嘱中。一清二楚。在显教的高僧大德中也是一样。把握自己的生死命运。事例确实不少。

  何谓「超度」

  佛教提倡孝道。教人知恩图报。可是有时想报父母恩时。子欲养而亲不在。该怎么做?佛就教人用超度的方法。所谓超度是超越空间的遥远感应力。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做得到。而要集合众人的力量。佛教说明三世因果。亦有解释生命流中的六道轮回。人死后

佛学常识课本哪有卖的

随生前所做的善业或恶业。往生天界或转为人。亦会沉沦地狱为饿鬼、畜生。超度法会。为使孝子贤孙对过去父

烟雨烟雨小师弟佛学常识

母尽孝道之机会。在法会中。若能为先人敬立牌位。怀诚恳思念之心。经过法师们的群体念诵力。这种善的意念。将会通过上天乃至地狱。直达受超度者的心中。如已登天上或转人身。其心立即会受感应。原为善心者。更充满善的倾向。如未发善心者。会即发善心。凭此善的动力。作善行受善果。如先人不幸在苦界中受苦者。其心亦会受感应。顿时忏悔所作

太虚佛学常识

之恶业。恍如茅塞顿开。化恶意为慈爱、化暴戾为柔和。可得转苦为乐。脱离苦海。用至诚心。立位纪念。以超度法会之力量为去世者增善除恶。

  「功德」含义

  「功」指做善事。「德」是指福报。两者互为因果。「德」即「得」。修功有所得。所以

佛学常识问答在线阅读

称「功德」。佛门给予对佛教有贡献者以「功德」之衔。比如。称供养僧人。方便寺院的施主为「功德主」。有行善之德的人。赞叹为「功德无量」。

  「功德」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靠时时、事事积聚起来。「功德」需要积累而成。由少至多。称作「积」。由低至高。称作「累」。「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一个人做一二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劝人多行善。以善待人。也是「积功德」之举。

  佛度众生。功德最大。几乎所有的佛经。都要赞颂佛的功德。佛的功德被称作「功德聚」。《涅盘经》的颂词是:「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浴佛功德经》的颂词是:「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祇因诸佛功德无量。世人都欲求其保佑。以祈赐福。

  要得福就要供养佛。《三藏法数》说:「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无量义经》说:「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芽。」总之。遍种功德田。能收获福果。多积功德。多做好事。这是佛经劝人向善的宗旨。

  慈悲精神

  有信众提出疑问:「家里有蟑螂、苍蝇、蚂蚁、蚊虫。乃至老鼠一类害虫。该怎么办?是不是也『放生』呢?」

  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来。确实使对方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好了。在佛经上也有类似的例子:当比丘(和尚)们的浴室。浴池由于多日未用。满生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处理!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比丘说:「会伤虫!」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浴室。」于是比丘释然。这个例子是说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清理打扫。目的不为杀伤虫类。也不要伤害它。因此。不算杀生。当然。不得用药物喷射杀虫。祇能以打扫。清理。消毒的方式来防治或退治虫蚁的进入和繁殖。如果环境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和消毒完善的状态。纵然有虫蚁。也不会太多。

  佛家倡导戒杀的目的。是发扬慈悲精神。消除暴虐的嗔恨心!对于弱小的生命。能够减少伤害的机会。是慈悲的表现!如果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悲心。

  若能对弱小生命有不伤害的心。推而言之。更不会伤害到人的生命了。人与人之间缺少慈悲心。以致造成无视生命的价值。一切祸害无有间断。便是人类不得安宁的根源所在。

  贪念不实

  有位年青人懂得佛理。能说会道。经常出入佛堂。跟四众佛弟子非常和睦。予人的印象不错。他是个生意人。嗜财如命。自从信佛以后。有了较大的转变。但尚未能根除贪念。

  他对「六合彩」有极浓厚的兴趣。每逢星期二、四两天。必定会往马会去买彩券。所谓风雨无阻。有一次。他填好了一张六合彩的号码。忘记去买了。这天下大雨。狂风不息。他家住半山区。然而没有私家车。出入不方便。为了未能买进六合彩。弄得心神不定。这样大的风雨。应该放弃了。可是他贪心顿起。心想如果摇出来的六个号码正好是自己买的。那该有多大的损失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怎样也定不下心来。为了止住自己不安的心。走进房里去参禅打坐。仍打消不了买六合彩的念头。他想还有半个多小时了。再不出去买。就丧失机会了。他终于乘的士去买了。结果并未中奖一场空!可谓贪念不实。顿成泡影。

  儒释两教

  佛家讲「五戒」、「十善」与儒家讲「五常」、「八德」相参证。印光大师说:「言戒善者。五戒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则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现。即智。五戒全持。不堕三涂。恒生人道。此与儒之五常大

赵朴初 佛学常识问答

同。又说: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指不搬弄是非)。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此与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约身。十善多分约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可见。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一贯强调的「五常之德」。而印光大师以佛家「五戒」参证。乃上述儒佛均以「孝道」为本的展开。在其后来的《道德丛书序》一文中。则进一步指出。近代以来。欧风东渐。举中国圣人所立之法而悉弃之。以学泰西之新文化。而变本加厉。废经废伦。废孝免耻……则人道几乎息矣。于是有心人世道人心之人。群起而挽救之。或提倡佛学。或著述善书。无非欲人咸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以自明其明德。而止于至善之地。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道德观。

  禅定功力

  由「凡人」到「成佛」整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禅定」。没有它发挥积极作用。「凡人」是无法达到「成佛」的境界。

  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其义为「定」、「思维修」、「功德丛林」等。故「禅定」是华、梵兼称。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总括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练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

  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有人要问:为甚么要修禅定?因为常人处于复杂的社会中。没有「定力」的人。心猿意马。不能把握事物的真相。好像狂醉的人对事物的好丑是非。都失掉辨别的能力。我们「散乱心」正是这样。虽然。有些人知识丰富。有一定的较高的判断能力。但毕竟不是从禅定中出生的智慧而终有所蔽;好像风中点灯。虽能发光照物。也仍是模糊不清。有禅定功力的人。能彻底洞悉万事万物的实相。这叫做「禅定波罗蜜」。

  金山宝物

  金山寺是禅风很盛的古剎丛林。故历代高僧辈出‘该寺始建于晋明帝时。距今约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计有八十一代方丈。金山寺藏有国家一级文物。非特殊情况。一般人是无缘分见得到的。在金山观音阁藏有「周鼎」、「铜鼓」、「玉带」、「金山图」四宝。先说周鼎。它是周宣王时代的铜器。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几经转手。一八四八年被湖北省叶志生赠送金山寺收藏。还有铜鼓。是一种鼓状铜器。高八寸八分。径一尺五寸七分。重廿三斤八两。传说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行军时可为炊具。作战时可擂鼓。又名「诸葛鼓」。再有玉带。传说是宋代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斗智慧。回答不出佛印的偈语。输给金山寺作镇山之宝。据说金山寺方丈佛印正在打坐。东坡闯入禅房。佛印说:「学士此间无坐处。」苏东坡说:「愿借四大为座!」佛印灵机一动。便和东坡打赌说:我有一问。请你回答。如答不出。将玉带留给金山寺。东坡恃才欣然答应。佛印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哪里坐!」东坡一时竟回答不出。祇好将玉带解下。金山寺遂作为镇山之宝。直传至今。

  谈《白蛇传》

  提起金山寺必然会想到罗曼蒂克的带有「仙」、「妖」色彩的爱情故事。这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段婚姻破灭的悲惨故事。宛似东方情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金山寺与爱情有甚么瓜葛呢?在中国城乡谁都知道《白蛇传》的故事:「许仙遇到了艳丽而贤淑的白娘子。他俩倩影不离。恩爱异常。过着双宿赋居的幸福生活。偏偏又撞到了金山寺方丈法海老和尚。识破白娘子是一蛇精变为人形。故阻止两人相恋。许仙在法海和尚劝导下。躲在金山寺修道不肯返回家门。白娘子为了挽救许仙。同婢女小青青结伙一批蟹兵虾将。水满金山寺。玩尽一切神通法术。终于无法破除法海和尚布下的『袈裟铁围阵』。几个回合下来。白娘子、小青青败阵下来。钻入『白龙洞』窜逃往杭州雷峰塔去了」。这段「人」、「蛇」相恋的爱情故事。迷惑了不少观众。是很有影响力的爱情故事。而今金山寺依然在。还有深不可测的「白龙洞」在。并塑有「白娘娘」、「小青青」的石雕像。英姿飒爽。你会有甚么遐想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1384.html

以上是关于「禅定」谈生与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定」谈生与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16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