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什么叫净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什么叫净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叫净业?
编辑净业三福
又作清净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之三种福业。
据《观无量寿经》载。此三福业为:
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此三福为众生往生之正因。亦为菩萨之净佛国土之无漏修因。故称净业。
《观无量寿经》谓世、戒、行三福名为净业。乃往生净土之正因。其文云 (参《大正藏》卷12-341页)︰
“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
关于此‘净业’之语义。《传通记糅钞》卷三十一谓。三福为众生往生之正因。亦为菩萨净佛国土之无漏修因。故称净业。关于“净业三福”具体解释有
(一)、人天福(世善)
.孝养父母: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加重视。《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要知道世出世间。莫不是以孝为本。然而与儒家孝道孝行相比。佛教的孝更具深远博大的内涵。佛教的孝不仅应报答今生
.奉事师长:尊师重道是我国优良的人文教育理念。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儒家有程门立雪之恭谨。禅宗有断臂求法之至诚。师长开显我们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应竭诚尽敬。在佛门。师长又称善知识。即善知法要、导引众生于菩提正道的人。要想获得法益。应该对师长具有至诚恭敬心。如教奉行。以自己的修行成就来报答师恩。才是奉事师长的本质内涵。
.慈心不杀:慈悲心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慈心的培植。要从戒杀放生入手。一切众生。都具有爱惜生命、趋乐避苦的本能。人与禽畜。都是血肉之躯。都具有相同的佛性。并且在无始劫以来。同在六道流转。互为父母眷属。因为善业恶业的不同。升沉各异。有幸投生为人者。应该怜愍飞禽走兽。不加杀食。若论杀业。无论胎卵湿化诸类众生。都是罪业。障碍往生净土。如果能于一切生命生起慈悲恻隐之心。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也是最好的持戒。《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我们知道了众生冤冤相报的生命情状。就应戒杀放生。培植慈悲佛种。这样便能截断互杀互食的恶性因果循环。世间的天灾人祸也将随之减少。
.修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悭贪。九不瞋恚。十不邪见。十善业相。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善分上中下三品。分别招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十恶亦分上中下三品。分别招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善恶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决定不虚。
(二)、二乘福(戒善)
.受持三
.具足众戒: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念佛往生的重要条件。世尊为道制戒。制控身口七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成办道业。所以戒律是修行的先决前提。也是佛法住世的幢相。《观经》说: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随愿往生。佛戒的种类甚多。有五戒、八关戒斋、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十无尽戒等。佛戒种类层次虽多。然而都是以五戒为基础。即杀盗淫妄酒戒。祖师常说:五戒法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间法中。个人品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国家治乱等。都与五戒法的持犯相关。
.不犯威仪:威仪制心调心。防非止恶。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都和戒律息息相关。如果轻重粗细。都能护持。犯即忏悔。常时行持。熏习成性。儒家礼仪以诚敬为核心。佛家尤其以尊重恭敬赞叹作为威仪的基本精神。相传宋代理学家程子。一日偶然来到寺院。见院内寂静无人。漫步到寺院饭堂。见里面数百位僧人用斋。竟没有一点声音。用斋完毕。众僧人唱赞回向。音声和雅嘹亮。程子看到这些情景。大为慨叹:“不意三代礼乐。于此复见。”
(三)、大乘福(行善)
.发菩提心:就净宗而言。深信切愿即是无上菩提心。善导大师说:“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由厌娑婆苦、欣净土乐契入慈悲心。由同体慈悲心引发普度众生的悲愿。如是层递发心。即是净宗圆满殊胜的菩提心。如是愿心。具无量功德。消多劫业垢。破无数魔网。永为成佛真种。我们修行念佛法门的人应该拓大心量。以上求下化为己任。弘毅精进。以持戒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普愿一切怨亲同生净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深信因果:深信善恶苦乐因果报应是取得佛教徒资格的必要条件。也是修因证果的不竭原动力。如果深信三界六道生死轮转痛苦。就不敢触犯罪业。如果深信极乐净土无为法性极乐。信心一发。就永远不会退失道心。明信因果也是改善世道人心、重建道德伦理的必要基石。而因果报应之吉凶祸福。乃道德仁义依违真伪之实验。令人敬畏因果律而建立自我调控机制。可见提倡因果报应。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义之性德。我们宜应仰遵佛言祖语。明因慎果。战兢惕厉。现生力做道德君子。命终直入安乐净土。
.读诵大乘:诸大乘经典。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十方众生脱离暗夜险途之慧炬。释尊一代时教。都是从妙明真心所流出。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而对念佛圆顿法门的信解。深探教海。寻绎精要。非常必要。读诵大乘经典。开发智慧。即能油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胜心。获得往生净土圆证菩提的实益。
.劝进行者:净宗念佛法门惠予九法界众生离苦得乐之究竟大利。所以弘扬念佛法门。劝令众生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净土。称佛本怀。功德无量。善导大师云:“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净业行人应以知恩报恩之心。随分随力弘扬宣说念佛法门。自信教人信。自行令他行;作阿弥陀佛使者。为娑婆众生之胜友。弘扬念佛法门的方式不拘一格。或升座讲法。或随缘劝化。或印送净宗经论。或临终助念。或往生现瑞启人信心等。劝进行者。诸佛欢喜。伏冀净业行人力行之。
综上所述;净业三福含摄着十方三世诸佛教化法界众生的主要内容。其义理境界超逸地球文明之外。同时亦与地球文明具有互渗相即的密切关联。为净宗在阎浮提的弘扬提供了强劲的生命力与圆融无碍的发展空间。
清净之善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净业”解释如下:又往生西方净土之业因也。观无量寿经曰:“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往善妙趣行
《瑜伽经》九十卷六页云:一切能往
《杂集论》八卷六页云:净业者:与如是等诸杂染业相违类解。三净业者:谓善净尸罗。正直见所摄身语意业。远离毁犯戒见垢故。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331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什么叫净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什么叫净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