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3: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他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时。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讲述如何修道才能解脱烦恼永离苦海的真理。他所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四谛;②八正道;③缘起论;④三法印。这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是释迦牟尼证悟以后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

  四谛。也称四圣谛。“谛”是实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是讲世间存在的种种苦的现象。所谓“一切皆苦”。

  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各种原因或根据。

  灭谛。是讲苦的断灭。即断灭一切产生苦的原因。达到佛教最后理想的无苦境界。

  道谛。是讲要实现佛教的最高理想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

  要实现“道谛”。就必须遵循“八正道”。

  八正道。也称八圣道、八支正道。主要是解释要实现佛教最高理想的“道谛”。即必须遵循的八种途径:①正见(正确的见解);②正思维(正确的思维);③正语(正确的语言);④正业(正确的行为);⑤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⑥正精进(正确的努力修练消灭一切烦恼。达到无忧寂静);⑦正念(正确的思想。明记四谛等佛教真理);⑧正定(正确的修习禅定)。佛教认为。人们按此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就可以达到涅磐的境地。涅磐的意思是圆寂。圆是智慧福德圆满。寂是灭除了一切惑业。永恒寂静。达到了最安乐的解脱境界。

  

佛学常识答问赵朴初

教佛的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四圣谛。而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

佛学常识

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

  缘起也称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是佛教全部宇宙观和宗教实践的基础理论。所谓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也就是释迦牟尼常说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佛教的缘起说。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用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

  缘起论。是佛教特有的教义。归纳起来。有四个重要的论点:第一个论点是无造物主。佛教既承认“诸法因缘

佛学常识ppt

生”。就否定有个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这是释迦牟尼对当时的“种姓制度”进行批判的新思想。从中亚侵入印度的白肤色的雅利安人称自己是高贵的种族。而把被他们征服的。深色皮肤的土著民族称为低贱的种族。他们把种姓分为四等。即婆罗门(祭司。最高贵)。刹帝利

佛学常识和名词大全

(王族、武士)、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和首陀罗(奴隶)。他们造出一个“原人”(类似上帝)。宣称婆罗门从原人口中生出。刹帝利从原人臂中生出。吠舍从腿中生出。首陀罗从脚中生出。释迦牟尼反对有一个绝对第一因的血统论。他主张“四姓平等”。

  缘起论的第二个重要论点:无常。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没有永恒的实体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都是无常。都表现为刹那生灭的。无常分为:①众生无常。谓人生都是无常的。终归要变化以至于消灭的;②世界无常。谓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迁中。最后归于消灭;③诸念无常。谓人们的思维概念都是瞬息万变的。所谓“念念生灭”。佛教无常学说。主要是为反对当时婆罗门教主张宇宙有个最高的主宰叫做“梵”的是永恒常住的理论而提出的。

  缘起论的第三个重要论点:无我。佛教根据缘起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所以就不会有一个独立的。实在的。主宰一切的“自我”(即灵魂)存在。佛教认为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色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在这样的结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所以称“无我”。

  婆罗门教主张宇宙间的最高主宰是“梵”,“自我”(灵魂)是梵的化身。佛教为反对婆罗门的这个理论而提出了“诸法无我”。也就是不承认有一个造物主。 缘起论的第四个重要论点:因果相续。佛教认为因缘所生的一切法不但是生灭无常的。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样。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佛教对宇宙万有的总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一切法的总法则。所以无常和无我的教义被称作“法印”。

  法印。是佛教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法。指佛教教义。印。喻世俗的印玺。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故名法印。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违背法印的则非佛法。

佛学常识什么叫学佛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并称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称四法印。

  佛教解释“有漏皆苦”的意义:“漏”就是指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一味追求“为我所有”。这就引起众生的烦恼。烦恼的种类极多。所以人生的苦也极多。一般地说有八苦。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这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

  佛教解释“涅磐寂静”的意义:涅磐是无漏。就是消灭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消灭了生死忧悲的苦恼。人就得到超度了。所以也称灭度。更明确地说:凡是属于不清净的污染的缘尽灭了。没有贪欲。愚痴转变成清净的智慧。这就是涅磐。涅磐的意义也是圆寂。圆。就是智慧福德都达到圆满成就;寂。就是。达到了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涅磐可以解释为逝世。但不能以世俗所见到的一个人没有了。死了的概念来解释。其实释迦牟尼30岁就已经证得涅磐而成佛了。不过他的肉体还是过去惑业之果的剩余。所以称为“有余涅檠”。直到他80岁逝世。方是入“无余涅磐”。

  涅磐是佛教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涅磐?就要以戒、定、慧这三学为方法。这是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戒: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和在家的皈依信仰佛教的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叫沙弥戒。是不满20岁的出家人受的戒。满20岁的出家人才能受具足戒。受具足戒的男出家人称比丘。女出家人称比丘尼。释迦牟尼刚开始传教时。并没形成约制僧团的一定规律。其后随着问题的发生而随时制成。到释迦牟尼逝世前。具足戒已制定了250多条。

  三学中的“定”。是指禅定。即摈除杂念。专心致志。精神上既不瞌睡又不纷弛的安和状态。这是佛教徒必修课程。由于定。身心远离爱欲乐能等而达到完全安静境地。从而产生了智慧。再进一步集中精神思想、终于能够引发一种无漏(无烦恼)的智慧。完全超脱苦、乐。连自己的存在都忘却。达到舍念清净的境界。即涅磐境界。这就是从“定”而后能引出的“慧。”慧就是智慧。就是通达了四圣谛的道理。断除迷惑。证悟了真理。获得了真正的解脱。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和全部修行法门。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磐境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423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08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