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中的“安居”是指什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中的“安居”是指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中的“安居”是指什么?
结夏安居。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安居期间。对僧众的修行有更高的要求。除三宝事、父母事等。原则上不能出大界外。出界外。必须做羯磨法。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
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行者。称为结冬安居。安居的地点不一定。小屋、树下、山窟、聚落等处皆可。不过。不可在危险、没有救护的地方安居。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 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沈潜的修行。今之一般佛学院的生活便是夏安居、冬安居。
一般说。安居期间是禁止外出游行的。违反此规定者会得罪。然而亦有例外。据《四分律》卷三十七所说。若能即日归回者可准许外出;若有特殊事宜。获得僧伽之认可。以七日、十五日等为期限者。亦可准许外出。此种方法称作七日法、受日法。除此以外。若有违规外出者。即得罪。称为破安居、破夏。将失去接受安居施物分配之资格。然若因避离猛兽、毒蛇、火难、水难、王难、贼难、食料难、女人、亲族等障难。或为调解破僧等事及其他如法的僧事而离开安居场所。则不获罪。
安居受筹
佛言:“我缘此事。今制比丘作安居法。于三月中。住在一处。”这是《
在佛陀的故乡印度。夏季雨期达三个月之久。为防雨季时间。比丘外出会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佛陀规定。此三个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并致力修行。此为安居。《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中记载了这件事情时这么说:“时有众多比丘。于其夏中。遂向余处。人间游行。不善护身。伤杀虫蚁。时
所谓“筹”其实是一种特制的小木棍。和筷子一般大小。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先行一遍“香汤”。每个人先用“香汤”洗过手。然后行筹。这两个人一个人端着一个放满“筹”的盘子。另一个人则端着一个空盘子。先走到香案前。给本师释迦牟尼佛敬第一支筹。说:“岁次某甲年。夏三月安居会上。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受第一筹。”表示佛陀的法身和我们一起在安居。摄持僧团如法安居修道。然后从师父开始。依次行筹到最后一人。到沙弥都完全行完后。再到韦陀菩萨前面。为韦陀菩萨敬上最后一筹:“岁次某甲年。夏三月安居会上。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受最后筹。”表示韦陀菩萨也和僧团一起参加安居。护持僧团违缘、魔障消除。顺利安居。到此时。受筹才结束。然后拿着盘数筹。数出参加安居的比丘和沙弥各自的数量。报云:“岁次某甲年。夏三月安居会上。现受筹者。比丘有若干人。沙弥有尔许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6/25556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中的“安居”是指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中的“安居”是指什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