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随喜是什么?为什么要随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随喜是什么?为什么要随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随喜是什么?为什么要随喜?
“随”为顺从之义;“喜”为欣悦。随喜者。即为见他人行善。身心顺从。随之心生欣悦;亦即随他修善。喜他得成。
“随”是随顺、不违背;“喜”是欢喜、无瞋。“随喜功德”。就是随着所见所闻。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论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欢喜的心随顺应和、称扬赞叹。
《四十二章经》云:“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经云:“以见他为福。随喜佐助故。手得罗网相。”故知。见人行善。若能尽己之力随喜助之。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华严经》载。菩萨不仅随喜于如来难行能行之因地善行。乃至于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赞叹;不仅随喜于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尘之善。悉皆随喜。
《般若经》在〈福德品〉谈到随喜。修学佛道。特别是大乘佛道。真正重要的是福、智二资粮。福、智资粮必须互相为增上缘。先要有福德。然后以智慧作为基础。没有广大的福。大乘是走不上去的;当然福还要智慧来摄持的。两者互相摄持。辗转增上。而要积广大的福。般若经上说明。随喜可以积最大最大的福德。若能跟般若相应。随喜的功德是无比的广大。
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一个叫「随喜功德」。修行随喜功德。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等有著同样的重要功德。我们随喜赞歎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礼拜、念佛、诵经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课。什么是随喜?别人出钱作公益。我多少帮一点忙;别人作了好事。我乐见其成;别人有成就。不起嫉妒的心。随口说些赞歎的好话;别人失意。不幸灾乐祸。随口说些鼓励的话。随口说些好话。随手做些好事。随心帮助他人。都是随喜。随喜有什么功德呢?
第一、如香遍满堂室:一个人靠化妆、洒香水得来的香气。仅是短暂的、局限的。我们经常养成随喜他人。所散发出来芬芳气质。就会充塞著所处的空间。让你周遭的人都能闻到。亦如你赞美别人地赞美你、欢喜你。
第二、如炬普照十方:愿意赞美别人、随喜别人。喜欢显扬他人的善美。你的人格道德就会像光亮的火炬。肯随喜他人者。不障碍不为难他人的成就。不讽刺不打击他人的努力。这样的人格是世间的榜样。就如同太阳的光亮普照世间。
第三、如种一能收百:随喜他人。就
第四、如月映现千江:天上的月亮虽只一个。但在地上只要有水之处。不管是江、海、河、湖、溪、井。甚至仅是小小的盆、碗、杯盏。月亮都会映现在其中。我们肯随喜他人。清净品格的映现也如同这清凉月。随处映现。就如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随喜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在《证道歌》中。宗喀巴大师解释道。随喜是最好的善行。下一点点功夫就能够积集大功德。
为什么随喜功德有这么大呢?因为。一个人闻法而发欢喜心。是一个人的功德。由于他的发心。随缘、随处、随喜地为人演说;这些听闻者。又继续辗转不断地对与他们有缘的人演说。令闻者皆发菩提心。信乐佛道。因为众生无尽。随喜发心的愿行亦无穷尽。所以这分随喜的功德就如一灯传千灯。灯灯相传。光光相照。永远不会断绝。
随喜是清净的修行法门。没有涉及八世俗法之虞。因为积集随喜功德。不需要做任何特别的外在活动。纯粹牵涉到内心活动而已。没有人看得见我们在随喜。因为那仅仅是意乐。随喜是不为人知的修行。所以容易成为清净的修行。
日用之间。举凡身、口、意三业。皆可修随喜功德。如见闻他人行一切善法。则以身效法。或布施掌声鼓励;口说爱语予以赞叹;心生欢喜。无有嫉妒。时时以身、口、意三业广修随喜功德。不仅去除悭贪、吝啬、嫉妒之心。获得胜善功德。更能使心量广大。无我相、无人相。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例如见他人出家。心生欢喜。就有出家功德。见他人放生。心生随喜。就有放生功德。见他人说法。自己未有因缘说法。但心生欢喜。就有说法功德。见他人坐禅。不必自坐。心但生欢喜。就有坐禅功德。如是自作有限。随喜无穷。自己出家只有一次。随喜他人出家功德。则有百千万次。所以功德自造也好。他人作也好。皆可流入我心。我心有他人功德。无嫉妒念。何等喜乐。何等坦荡荡。儿子中状元。父母生大欢喜。父子同体也。学生中状元。老师生欢喜。从我教出也。何异自中。因此。欲建立别人功德在自己心田内。应生随喜。否则不喜。或生嫉妒。有嫉贤妒能之念。自己永绝贤能之路。悲夫!无始劫来嫉妒之贼。潜伏八识田中。或时起作。自害害人。今日诵普贤大愿王。一扫清光!
譬如有人敬顺师长、慈化弟幼、待人和善、处事认真。乃至于读诵经典、宣说正法、布施供养、持戒严谨、精进用功等。便点头赞许、合掌恭敬、欢喜赞叹。进而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随喜功德”。
随喜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大。或是一岁大的。给他吃糖的时候。别人多拿一点。他心中的嫉妒就自然表现出来!嫉妒心对于修学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普贤菩萨特别提出这一愿。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就是自己的好处。一定要成人之美。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帮忙。我们有个欢喜心赞叹。那也是随喜功德。随喜的时候。不仅是不嫉妒。还要发心成就。并且尽心尽力帮人。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或是单单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随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欢喜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那随喜的功德就殊胜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9/29065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随喜是什么?为什么要随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随喜是什么?为什么要随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