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0: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

「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
「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

  作为一名怀着虔诚心朝山的信徒。在朝拜佛寺前应当了解入寺礼佛的基本礼节。以使自己进入寺庙的言行如理如法。达到理想的朝拜效果。本文现选择佛教的合十、问讯、绕佛、拜佛的基本礼节介绍如下。

  一、合十

  合十又称「合掌」。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通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与地区。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合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

  2.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

  合十礼可分为跪合十礼、蹲合十礼、站合十礼三类。跪合十礼适用于佛教徒拜佛祖或僧侣的场合。行礼时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头部微俯。以表恭敬虔诚;蹲合十礼是盛行佛教国家的人拜见父母或师长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身体下蹲。将合十的掌尖举至两眉间。以示尊敬;站合十礼是信奉佛教的国家平民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见。或公务人员拜见长官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端正站立。将合十的掌尖置于胸部或口部。以示敬意。行合十礼时。可以问候对方或口颂祝词。因佛教中不兴握手。所以在我国。一般佛教徒均以行站合十礼为流行。

  合十的动作是佛门一种谦恭的礼节。我们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我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还有。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

  二、问讯

  与合十相联系的另一基本礼仪

佛学基本常识问答

是问讯。对于中国的佛教徒来说。问讯是佛弟子必学且例行的佛门行仪。例如今人皈依三宝之后。皈依证明师的第一个责任。便是教授合十、问讯等基本礼节。一般佛弟子学会了合十与问讯后。他们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无论进入寺院或个人在佛菩萨圣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萨顶礼致敬。在顶

佛学常识答问 赵朴初

礼圣像之前。往往先有一个问讯的动作。顶礼结束时。又以问讯作为结束。

  问讯时要掌握以下细节: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

佛学知识礼佛常识之摩拜篇

、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常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让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

  佛教的合掌、问讯等基本礼仪。源自于古印度人的礼仪方式。也就是顺应印度当地的风俗习惯。据宋代的《释氏要览?西域记》记载:「天竺致敬之式。其仪有九:一、发言问讯;二、俯首致敬;三、柔首高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肘据地;八、五轮着地;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为一拜。」

  三、绕佛

  右绕佛像和佛塔是佛教的一种基本规则。所谓右绕。就是说在佛像或佛塔旁行走时。要以佛塔或佛像为中心。围绕着佛像或佛塔向右旋转行走。

  关于右绕佛塔的来历。按照印度民间的风俗。是以右方为尊。在印度。右绕是赞叹随顺的意思。你要是左绕。就是反对、对抗、毁灭的意思。所以说右绕佛像。是表示对诸佛菩萨的恭敬之心。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来。认为佛教也应当以右绕佛像或佛塔为尊。印度的佛弟子在佛前经行时便以右绕为准。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佛弟子一直沿用佛制右绕的方式。将右绕佛像和塔寺作为对佛菩萨最虔诚的礼仪。

  绕佛不但有驱除睡魔。养神疗病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业障。获得很大的福报。正因为如此。绕佛成为很多信徒修行的一种重要方式。绕佛的时候。一定要放下尘世的牵累。心中祇有佛。久而久之自然可以达到身心清净的目的。

  右绕有许多功德。《菩萨本行经》中有一则故事说:佛陀在世时。佛与阿难入舍卫城乞食。当时城中有一婆罗门从外而来。他见佛出城。光相巍巍。婆罗

佛学常识六时吉祥是哪六时

门便欢喜雀跃。绕佛一匝作礼而去。佛微笑着告诉阿难。此婆罗门见佛欢喜。以清净心右绕佛一匝。以此功德。从是以后二十五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快乐无极。在这里。佛说绕佛行走一圈。便可以获得二十五劫不堕恶道。祇生天上人间的福报。

  另外。在《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中论述了右绕佛塔的各种功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后围绕。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大威德世尊!愿为我等说。右绕于佛塔。所得之果报。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右绕于佛塔。所得诸功德。我今说少分。汝等咸善听。

  一切诸天龙。夜叉鬼神等。皆亲近供养。斯由右绕塔。

  在在所生处。远离于八难。常生无难处。斯由右绕塔。

  仪貌常端正。富贵多财宝。恒食大封邑。斯由右绕塔。

  财宝常盈积。而无悭吝心。勇猛广惠施。斯由右绕塔。

  色相净微妙。见者皆欣仰。所住常安乐。斯由右绕塔。

  或为忉利王。妻子悉具足。威势力自在。斯由右绕塔。

  或作婆罗门。持戒善通达。咒术围陀典。斯由右绕塔。

  或作大长者。豪贵多财产。仓廪常丰足。斯由右绕塔。

  ……

  从以上的故事和佛所说的右绕的功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右绕佛、塔的殊胜利益。

  四、拜佛

  拜佛是佛教徒向诸佛菩萨表达虔诚心的重要方式。在进入佛寺殿堂拜佛之时。佛教徒首先要怀有恭敬心并注意以下几点: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祇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祇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对于佛像我们应怀有恭敬心。常作见佛像如同见佛想。见到佛像时。切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果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在礼拜诸佛时。我们应当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然后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继之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接着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最后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双手合掌立直。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

佛学常识篇什么是无住生心

将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对于拜佛。还应注意。当见到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径行而过;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其它人不得用。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以上对信徒进入寺院必须掌握的合十、问讯、绕佛以及拜佛的基本礼节和注意事项作了简略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对初学佛法的人到寺院礼佛有所帮助。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0/29856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入寺基本礼节知多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96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