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五戒」持五戒,持六念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6 11: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五戒」持五戒,持六念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戒」持五戒,持六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持五戒,持六念

  不杀生

  五戒的第一条为不杀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记忆、知道冷热苦乐的生命体。当然。杀生有重罪和轻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杀人。而杀牛马猪羊乃蚂蚁蚊子则属于轻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犯下之后就失去了优婆塞或优婆夷戒;轻罪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业障。受戒之后若有违犯。就会有戒罪和业罪两重罪过。能忏

佛学常识睡眠篇

悔是戒罪。但业罪依然还是存在。可能大家比较关心受戒后是不是必须吃素的问题。能吃素当然最好。如果一时还做不到。吃些三净肉也不算犯戒。尤其是家庭主妇。要操持全家的饮食。免不了要接触一些荤食。只要不违背杀生的原则也是没什么妨碍的。

  

佛学常识贪嗔痴

不偷盗

  第二是不偷盗。在佛教里。偷盗也叫做"不与取"。只要是属于他人的东西。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据为己有的行为都属于偷盗。

  不邪淫

  第三是不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当夫妻关系以外的。不为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

  不妄语

  第四是不妄语。凡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的语言都属于妄语。在佛教里。又有大妄语和小妄语之分。如果你本来没有道德。却欺骗别人说有道德;或是本来修行没什么境界。为骗取恭敬和供养而大肆吹嘘。凡此种种。都属于大妄语。属不可悔罪。并会因之失去优婆塞及优婆夷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却说没看到。没看到的又说看到了。则属于小妄语。是可以忏除的。还有一类为方便妄语。如到人家做客。为减少主人麻烦。本来没吃饭却说吃过了。属于方便妄语。没有什么罪过。

  不饮酒

  第

佛学常识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五是不饮酒。五戒的前四条属于性戒的范畴。就是本体是违理的。不仅戒律所不容许。和社会道德也是相违背的。而不饮酒是属于遮戒。为什么佛陀要制定这一条戒律呢?因为一个人饮酒后。会在失去理智的状态下犯戒。佛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有位持戒严谨的优婆塞。某次外出归来。因口渴难耐。误将酒当作水喝了。结果神志模糊。恰巧邻家的公鸡飞来。他便将鸡捉来杀了。这就同时犯下了盗戒和杀戒。然后。邻居来寻鸡。他推说没有看见。又犯了妄语戒。而邻居又是位漂亮的少妇。他一时兴起。结果邪淫戒也犯了。所以。佛教提倡禁酒。主要是为保护前面四条戒。当然。也有开许的时候。如果是生病需要酒来治疗。还是允许的。

  持六念折叠在家居士除了受戒而外。还要常存六念

佛学常识助念的意义

  (1)念佛:时时忆念佛的功德。以佛作为学习的榜样。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

  (2)念法:时时忆念法的殊胜。以此激

佛学常识答问在线阅读

励自己不断探求真理。

  (3)念僧:时时忆念贤圣僧的清净梵行。以此培养出世的心态。

  (4)念戒:时时忆念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对照自身的行为。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及起心动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规范。

  (5)念施:在生活中随时帮助他人。无论是财富还是我们所学到的佛法。只要别人需要。都要设法予以满足。

  (6)念天:天人的福报由他们的善行而来。我们想有美好的未来。就要多积福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0/29962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戒」持五戒,持六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戒」持五戒,持六念;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94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