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尊者」人死后的归宿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阿难尊者」人死后的归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死后的归宿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于是阿难再众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对佛说:大威德世尊!你之大威能折服刚强众生。使十二类众生能顿时消除颠倒妄想。你之大德能摄受顽固众生。使他们能明白五十五位增上妙理。你之慈音能普被一切。平等教化一点都无遮盖。又用善巧方便开示众生。破除微细深沉、难知难察的烦恼思惑。令我们现在身心快乐。都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
世尊。若是这微妙灵明之真心。本来是清净。周遍十方。圆融无碍。那么器世界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情世间的一切众生。甚至最微细的蠕动含灵。都是具足真如自性。也就是十方如来。成佛的真体。
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既然是佛的真体。为什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道和天道等等的差别呢?这些六道众生。是本来就有。还是从虚妄的习气。而致有生死轮回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世尊。即如宝莲香比丘尼。本来已受菩萨戒。但偷偷与人行淫。还妄说行淫不过是彼此交欢。既不是杀生。又不是偷盗。是没有业报的。说这些话后。即从她的阴部。生起大猛火。再延烧至全身的骨节。终于堕落无间地狱。
无间狱是经无量劫。万死万生。日以继夜没有间断。好淫的人。死后堕地狱。男的见铜柱是美女。女的见铜柱是美男。即趋往抱柱。柱即变成猛火。燃烧其身。淫属火故叫淫火。好淫的人堕无间狱。到处都被火烧。岂不可怕!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又如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善星比丘。妄毁因果。说一切法空。这二个人不必等死后而生身即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报。
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有远近二因。近因是琉璃王为太子时。一日回外婆家。登坐佛未坐过之庄严法座。故释迦族人骂他为婢生。哪有福德坐此宝座。太子怀恨在心。对侍臣“好苦”说:“等我继王位时。定报此辱。”以后太子废父自立为王。“好苦”便鼓励他不要忘记释迦族人之辱。因此起兵灭释种。目犍连尊者即请佛救度。佛只默然无语。目犍连尊者不得已就持钵盛五百释种往天上。及至诛戮完毕。大兵既退。目犍连尊者持钵往见佛。佛说:“定业难逃。非你定力所能救度。我亦头痛三日呢!”目犍连尊者即启开钵盖。发现五百释种皆化为血水。
佛说:“远因是在往昔逻阀城中。有池多鱼。居民多捕鱼为生。后因天旱水干。池内有二鱼王。一名为麸。一名为多舌。亦为居民所捕。当时有一小儿用竹竿戏敲鱼头三下。昔日的捕鱼人即现在释种。麸鱼即琉璃王。多舌鱼即好苦。而小儿是我(即释迦牟尼前身)。因果报应照彰。是很难避免的。”
善星比丘是佛堂弟之子。亲近恶友。拨无因果。专和佛作对。妄说一切法空。业无本体也是空。故造什么业都无罪。不会有果报。
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属淫。琉璃王报复属怒。善星诳妄说法属痴。故淫怒痴三者都是堕地狱之因。修行人不可不慎。应该戒除。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究竟这些地狱。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是各人有各人的业感。各人有各人的报应?惟望世尊大慈悲。开导我们童蒙无知。亦令一切持戒的人。听到这个决定义理。大家都乐意持戒。谨洁奉行。不敢丝毫有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嘉许阿难说:你问得最对机。最合我意。我正想进一步为大众说明。因果是丝毫不爽。所以大家都要严持禁戒。才不堕入邪知邪见而受苦报。你们小心听着。我应当详详细细为你们解释。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本来是真如佛性。清净无染。只因一念妄动。迷失本真。致有无明而成妄见。由妄见而生妄习。以业感为因。将原本的一真。分为内分妄和外分妄。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什么是内分呢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众生六根对境。就生起爱染。如鼻舌两根遇着珍馐美味。心想香味。口中自然流口水。眼耳二根对着已死的亲人。或怜其色声可爱。或怨恨其不幸早亡。现在已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目中自然流泪。如意根贪求财宝。心中就发生爱涎:一想财宝将至。举体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各种贪爱虽然有分别。但流通形于外。蕴结藏于内。总是以润湿为性。所以还是相同的。润湿不能上升。一定向下坠。乃是自然的道理。这就叫做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阿难。什么是外分呢?外分就是众生对身外的胜妙境界。发生仰慕渴求。就有虚妄的想念。想念积聚不休。就会产生一种殊胜之气。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
所以众生。若能坚心谨持禁戒。。就能觉得举身轻快清净。若能心持咒。手结印。就会顾盼雄毅。无所畏惧。若是心想生天就会梦中飞腾天上;如果心中日夜忆念佛国。就会于冥冥中看见圣境;若想亲近善知识。就会不惜身命来奉事。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想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轻清是一样的。轻清就会高飞。不会下沉。自然有超越的性能。这就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阿难。一切有情世间。生死相续不断。生则随顺所造之善恶的习气而生。死则从其变迁流转而受异类的身体。故当临命终时。气息已断。体温尚存之际。也是贪生怕死之时。生平所造之善恶业。犹如电影一样。一幕一幕。都映现出来。求生为顺。避死为逆。故死逆生顺的矛盾心理。交相并发。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纯想是单单有想没有情。这个想是澄心观想。不是胡思乱想。想属阳情属阴。纯想也是专一真诚观想。没有其他念头。观想胜妙境界。就会高飞。死后必生天上。如果纯想在心里。想修福修慧。好像供养三宝。做诸善事是修福。听经闻法为修慧。兼发清净誓愿。愿生佛国。临死时自然心境开朗。得见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若是情少想多。虽然也会轻举。但不太远。如果是九想一情的。死后就为飞行仙;八想二情的就为大力鬼王;七想三情的就为飞行夜叉;六想四情的就为地行罗刹。这些众生。都会飞腾。游于四天王天以下。来去自由并无阻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以上这些众生。若是有善愿善心的。就会护持佛法。若是守护禁戒的。就会保护持戒的人;若是守护神咒的。就会保护持咒的人;若是守护禅定的。就会保护修定的人。他们皆为天龙八部的护法善神。常常亲住于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如果情想平均。就不会飞升。也不会下坠。而生于人道:若想体明达。倾于想方面者。便为聪颖之士;情体幽暗。倾于情方面者。便为愚痴之辈。
为何说想为阳?因为观想胜境。修道听经。这都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而谈情说爱。这都是单独秘密阴隐。故属幽暗。现在一般青年男女多喜欢谈情说爱。殊不知愈迷恋情爱则愈趋幽暗。终至愚痴而堕落。所以说:“业重情迷是凡夫”;“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到情不自禁。欲火焚身的时候已悔之不及。可不慎哉!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情多想少即六情四想。就会坠落横行畜生之类。情重。坠落为毛群走兽。轻者为羽族飞禽。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七情三想就沉到水轮之下。火轮之上。受了猛火的气分。结气成形。变成饿鬼。常被焚烧。见水化火。不能饮食。经百千劫常受饥渴之苦。
饿鬼有千万种。最痛苦的就是咽细如针。无法饮食。饿鬼见水都变成火。天人见水是琉璃宝地。鱼龙见水是宫殿窟穴。人见水是水。而饿鬼见水是火。或是脓血。这都是众生业感不同而所见有异。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八情二想和九情一想者。都沉沦下去。透过火轮。身在风火二轮的交叉处。情爱较轻便堕入有间地狱。爱苦尚有停歇的时间。爱情重者就堕入无间地狱。受苦没有停歇。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如果是纯情无想。就沉入阿鼻地狱。若心中又
现在有些人冒充善知识。自认为高人一等。专和人作对。拨地因果。毁佛禁戒。诳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饮酒食肉只是穿肠过而已。何必禁戒?因为心即佛。佛即心。所以没有罪过。又说:“何必受戒?受戒反被戒所管。不自由!”这真是邪知邪见。自欺欺人!当知不受戒就容易堕地狱。受了戒还有点顾忌。不敢为所欲为。又有戒体、戒法和戒相来支持你、保护你。如果一时疏忽犯了戒。能即忏悔亦能免堕地狱之苦。所以说:“众生受佛戒。即为真佛子。”受戒在修道上是很重要的基础。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1/305595.html
以上是关于「阿难尊者」人死后的归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阿难尊者」人死后的归宿;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