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
竺摩
佛教构成的要素。是在乎佛法僧三宝。当佛陀初为悉达多太子夜半腧城
在中国。女子出家学佛最早的。照梁朝宝畅法师所著四卷比丘尼传所载。其中自晋至梁有七十四尼人传。而以释净检为中国第一个出家的比丘尼。净检晋时人。俗名钟令仪。原籍彭城。生性聪颖。年青守节。父为武威太守。名闻一时。后家道中落。她被一富翁聘为家庭教师。自从丈夫逝世。她已立定宏愿正信三宝。惜未得机缘。后遇学问渊博、精通三藏的法始法师。当从之听道。了解经义。曾问法始道:“常见经中有比丘比丘尼。可见印度亦有女人出家的;如果这样。我亦要发愿出家。请慈悲度我吧”!法始说:“印度佛教确有二众。不过汉地尚未开始。因佛法还未流通之故”。她说:“经乃佛陀金口所说。女子是可以出家的”。法始说:“比丘尼有五百戒。多于比丘的戒。我也未明白是何道理。你可去问从西域来的智山和尚”。净检就去问智山。他说:“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大同小异;假使女众受戒。不依比丘尼的戒法。必定不得授的。尼有十戒。必从比丘受。同时要以和尚传戒为依止”。净检听了和尚开示。就立志出家。剪发从受十戒。当时跟她一同出家的女子。共有二十四个。于是就在洛阳西门修建一座竹林寺。做了她们修学的道场。净检就领众研修。与众讲说。精进不倦。合寺尼众都听她教导。奉她为长老。这是中国有比丘尼的开始。而以净检为第一尼。她开辟了中国女子出家的路线。她修学弘化到七十岁才逝世。留给后世女子出家学佛。献身佛教的一个良范。据佛教的律制。女子出家要受二重戒。即先从尼师受戒。后再从大僧受戒。我曾游历泰国。只见有比丘僧。而不见有比丘尼。甚以为异。乃询之一僧伽教育部长提婆湄提照坤:“佛国何以只度男僧而不度女尼。全国皆僧而无一尼。何佛国度生之偏重耶”?他说:“比丘尼须受两重戒。先从尼受。后从僧受;而泰国因某一个战乱时期。尼戒已失传授。除了世尊。他人不能制戒。故泰国仅有沙弥尼。而无比丘尼”。但中国的女子出家。是否照戒律先向比丘尼受戒。然后再向比丘僧受戒?至今似未见有何考查。上文智山和尚为尼净检授戒前。亦只说:“尼有十戒。必从比丘受。同时要以和尚传戒为依止”。而其余的戒究竟向谁传受。亦未有提及。但在‘五运图’一书中说:“自汉永平丁卯。洎宋元嘉甲戌。中间相去三百六十七年。有狮子国比丘尼铁索罗等十余人来中国。在建康南林寺建筑戒坛。为景福寺尼慧果、净音等授戒法;后又度女众三百余人为尼”。狮子国就是现代的锡兰。照这样说来。在六朝宋时才有锡兰的女尼铁索罗等来华传授戒法。则稍前净检等出家只向比丘僧受戒。似未全合律法。要至宋时慧果、净音等尼出
依中国佛教史的说法。自佛法东来。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出家、为中国有僧之始;后有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为中国有尼之始。故释氏通鉴云:“爱道初缘。岂为容易?阿潘出俗。又实希奇。始徒受为三归。且未全于二众”。此‘阿潘’。当是姓潘的妇女。而呼之为阿潘?乃和净检同时的。而‘始徒受为三归’。当是法始法师之徒。只为她们授三皈。未授五戒或十戒。只能算是带发出家的信众。还不能说她是尼众。那末出家尼众。当自净检尼始。而真正合法的正式比丘尼。又当以慧果、净音等为始。今日出家为尼的人。不可数典忘祖。故特顺为一稽考之。
上文说印度的出家尼僧。以佛姨大爱道为始;而中国最早落发的尼僧。当推净检大德;但尚有一位印度的出家尼僧最早来华的。尚很少人知道。那就是中国佛教的开山祖摩腾法师的大姐。据佛教史的传说。当东汉摩腾、竺法兰二法师白马驮经来华。尚有一个比丘尼随后而来。宣传佛教。有许多事实可佐证。在佛教美术史所载。今时山西的天龙
印度的大爱道。最初求度。精勤证果;中国之净检。自修教人;摩腾之姐姐。携像宣化。迹遍中印;皆可为古今女子出家的模范。亦可从她们的行径。找到真正出家的意义是什么。今日的佛教。因缺少宣传工作。一般社会的人士。对出家学佛的意义多不明白。因此有种种误会。以为要出家的人。不是什么政治失败。商业失利。就是情场失意。家庭失和或贫贱孤零。无亲可依;或作恶多端。不见容于社会。才逃人空门。希图避祸。其实有这些情形出家的人。动机都是不正确的;真正发心出家学佛的人。必须是了解佛教的真理。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进一层的认识。怀着自修进德、净化身心和舍己助人、净化世界的意志。才算是动机正确。不违佛陀出世而人世的精神;现在仁等发心出家。既无上述种种不正确的动机。又能立志求学进德。如能贯彻初心。不
又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而心未出家。如人身已出家。心未入道;二、心出家而身未出家。如居家修行之男女居士;三、身心都出家。即出家为僧。又能修道弘法、自利利人;四、身心俱未出家。如在俗为恶之人。在此四种出家中。唯第三种才是具足出家的功德。不但能离尘出俗。自修进德。亦能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广度人天。为福田。功德无量。在‘出家功德经’中说。若人自己发心出家。或帮助他人出家。所获福利功德。说不能尽。但若破坏他人出家。其恶果亦不可思议。即常堕三途受苦。罪免做人。仍多生盲目。不得解脱;因出家为清净智慧法。出家为灭恶生善法。出家为修持净戒趣解脱法。破坏此类善法。故虽生人中。贫穷盲目。愚暗失明。揆诸因果原理。这亦是罪有应得。极合于情理的说法。
佛在世时。一日在人昆舍离国乞食。闻梨车王子昆罗善那。在楼阁中与诸踩女娱乐之声。就告诉阿难说:“这子贪着五欲之乐。不知七日过后。舍眷命终;若不出家净修。将堕地狱”。阿难奉教走告。王子见而欢喜。问阿难有何见教?阿难就把佛说的话转达给他。并说:“佛是一切智人。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火烧物。终不虚发。汝谛思惟”!当时王子即深信不疑。但愿求再享受六天欲乐。到第七天。畏生死苦。发心出家。坚持一日一夜净戒。死升六欲天。往来七次。亨受天福。满二十劫。不生三涂。最后又生人间。家庭富乐。善根成熟。出家持戒。度生死苦。成辟支佛。这是佛在‘出家功德经’中和阿难说的一个人出家一日一夜所得的功德福利。一日一夜出家净戒。尚获如许功德。如能一生出家修持净戒。其功德更难计算。谱普通俗人。常笑人‘半路出家’。而不知出家一日一夜。亦司以成功;关键是在于你是否动机正确。真修实学;若是然的。即使半路出家。亦何患功之不成呢?况今诸仁皆年青出家。只要精勤进修。前程似锦。光景远大。是意想中可以预祝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1/30937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