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忍辱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菠萝蜜」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忍辱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忍辱品)
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一羼底波罗蜜多品第八
尔时。佛告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如是法精勤修学。行菩萨行。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由住如是羼底波罗蜜多故。具足忍力。立性坚正。于诸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日等触。志能堪忍。又能忍粗恶言说、鄙陋词句。及以依身所起猛迅苦受。坚鞕辛楚。夺命至死。诸如是等所有苦受。并能堪忍。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能具是者。是则名为羼底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我昔长夜未成佛时。行菩萨行常修忍辱。”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菩萨时。
佛告舍利子:“我忆过去行菩萨行。多有众生数来毁骂。非法诃责。面于我前出诸非法弊恶言说。舍利子。我于尔时。行羼底波罗蜜多故。制伏其心。不生忿恚悭吝恼热。但作是念:‘于诸行中。无有少法是易可得过于毁骂及诃责者。是故我今应当修舍。又我于彼应起慈悲。何以故?世间众生。多分安住毁骂诃责;由斯业故。还复感得如是之相诃毁果报。在在所生常得丑陋可恶之身。我今不乐丑陋之事。岂应乐行毁骂诃责?何以故?如是诃毁诸恶业者。是则名为不相应业、不称理业、愚夫之业。是下劣业、非善人业、非贤圣业。由此业故。堕于地狱、傍生、焰魔世界;又由此业。与诸恶趣而为眷属;由此业故。
我们自己饮水。现在我们知道。水。乃至于一切万物。都有见闻觉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给它善的讯息。它确实会变得很善很美。这是博士给我们做实验的。譬如比如我们平常喝的这杯水。你在水上贴个「感恩」。贴个「爱」字。这个水的质量就特别好。你要是相反的。贴个我「我讨厌你」、「我恨你」。那水的质量就特别不好。甚至于常常喝人会生病。然后你就懂得为什么大悲水能治病。就是这道理。
现在我们晓得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用大悲咒水晶杯。这就是大悲水。什么时候贴上去。一个小时以后你再喝。它确实就管用。你不会念也没关系。水会看。所以这个方法很好。
“复次。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行羼底波罗蜜多者。应自勉励审谛观察。作如是念:‘我若被他诃毁之时。为能思惟于佛、菩提及法、僧不?若能思惟。是则为善;若不能思。不名为善。’复更以余无量方便。思惟于佛。思惟菩提及以法、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作是思已。应当观察:‘我今与一切众生。有何差别殊异之相?何以故?彼诸众生。现于我身起瞋害者。于佛、菩提及以法、僧。曾不思惟。我若同彼不思惟者。与诸众生有何差别?有何殊异希奇之相?’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又复思惟:‘若被他人现瞋恚时。心便生舍;于佛、菩提及法、僧等。曾无思念。此非我宜!’又作是念:‘若我于彼起瞋恚者。则为无智、无忍辱力。亦于本愿而便弃舍。所以者何?若起瞋恚则无是心:“我当摄受一切众生。我当不舍一切众生。”我若起瞋于一有情。不名菩萨摄化之法。谁请于我行菩萨道?而况往昔发如是愿:“我当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广为众生宣说正法。”适发如是弘誓之时。诸佛世尊同共证我便作是念:“此族姓子。发心安住如是无上正等觉已。当为众生广宣正法。”又于今者。诸佛世尊无障碍智、无障碍见现证知我。是故不应为他毁骂诃责之时。若起瞋恚;于佛、菩提、法、僧之所。若生舍者。不应忆念。何以故?现在东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彼世界中。有殑伽沙等如来应正等觉现在住持。彼佛世尊亦证知我心生正愿;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当我发是正愿之时。诸佛同声赞我忍力故。我不应作师子吼已。复作野干声。师子吼者。谓我当证大忍辱力;野干声者。谓于众生而行瞋恚诃毁等相。’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世间众生。若得彼利方乃利他。我亦如是。得众生利方利彼者。我与世间有何差别?有何殊异希奇之相?’又作是念:‘世间众生。若彼于此作无义利。此复于彼作无义利。我亦如是。众生于我作无义利。我复于彼作无义利。若如此者。我与众生有何希奇差别殊异?’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是法中应当修学。又作是念:‘世间众生。互为怨对;若得彼利谓为善友。若不得利更相杀害。我见如是深过失故。应当不观一切众生。于我之身作诸利乐。及于我身作无义利。但作是念:“我于今者。必当饶益一切众生。为欲满足羼底波罗蜜多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设彼于我为无利。 经于多百拘胝劫。
见彼有情受众苦。 终无安住于舍心。
设有互得世财利。 更相称赞为善友。
若互不得世财利。 彼此怨对相残害。
假使以此赡部洲。 或复三千佛世界。
盛满珍宝来相惠。 常求我为贤善友。
假使执持利刀剑。 来解我身诸支节。
我当于彼诸众生。 平等利益心无二。
于诸毁骂我当忍。 亦忍一切诸难苦。
当为众生赞忍力。 亦自安住大忍中。
世间暴恶诸有情。 以刀毒等相加害。
能和合彼为善友。 此则圣贤聪睿相。
我当不学世愚夫。 又应与彼而为异。
凡夫圣者之所行。 流转寂灭差别故。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羼底波罗蜜多时。应作如是修学正法。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假使经于百千那庾多拘胝大劫。被诸众生常以刀杖、瓦石、土块种种加害。但使须臾得存微命。犹应欣庆作如是念:“奇哉!如是有情圣者。能于我命不见全断。”’是菩萨摩诃萨。从是已后。转增修学。又作是念:‘假使众生行七步顷。斩截我首等殑伽沙。然我于彼终不发起若忿若恚。所以者何?夫忿恚者。速能损害百千大劫所集善根。若我善根为瞋害已。复当经于百千大劫。方始勤苦修行圣道。若如是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极难可得。是故我当被忍辱铠。以坚固力摧忿恚军。’又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住大乘者。起忿恚心。魔得其便;既得便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为障碍。舍利子。忿恚心者。于菩提道能为扰乱;扰乱心者。能发恶魔所有魔业。此中云何名为魔业?若有菩萨。心住衣钵不能舍离。当知魔业;心住乞食。诸施主家不能舍离。当知魔业;心住名闻。恭敬利养不能舍离。当知魔业;于出家法常生厌患。当知魔业;于白净法多生轻贱。当知魔业;于空寂处无志求心。当知魔业;不乐无上正等菩提。当知魔业;于余智慧恒欣求习。当知魔业;乃至于邬波柁耶、阿遮利耶二胜师所。不修敬仰恭顺之心。当知魔业。舍利子。诸如是等忿恚之心。能于菩提而为扰乱。舍利子。是则名为住扰乱心。菩萨摩诃萨。为诸恶魔之所使故。作诸魔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羼底波罗蜜多时。作如是念:‘于长夜中。诸众生等为诸恶魔伺求便者。所谓瞋恚。’舍利子。我今为汝广说其事:我念过去。为大仙人。名修行处。时。有恶魔化作五百健骂丈夫。恒寻逐我兴诸恶骂。昼夜去来、行住坐卧、僧坊静室、聚落俗家、若在街巷、若空闲处。随我坐立。是诸化魔以粗恶言毁骂诃责。满五百年未曾休废。舍利子。我自忆昔。五百岁中为诸魔罗之所诃毁。未曾于彼起微恨心。恒兴慈救而用观察。舍利子。我于尔时复作是念:‘若有诸善男子。守护尸罗具众善法。于贪瞋痴性轻少者。不唯于彼作诸利益。说我以为行难行者;又亦不唯于彼作诸利益。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若有众生刚强难伏。毁犯尸罗具诸恶法。为性浊重贪瞋痴者。若我于彼作诸利益。是则说我为难行者。由我于彼作诸利益。速成无上正等菩提。先当令彼证寂灭故。’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若忿恚心现在前时。应生如是诸大正念;若生是念。诸利益事速得圆满。舍利子。如来于过去世。由行如是羼底波罗蜜多菩萨行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萨摩诃萨欲求无上正等觉者。于诸忍力常具成就。堪受一切寒热饥渴、风日蚊虻、蛇蝎等触。又能堪忍粗恶言说、鄙陋词句。依身所生猛利诸苦。坚鞕楚辛。夺命至死。如是苦受并能堪忍。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是忍。速能成就羼底波罗蜜多故。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依之修行。具足成满忍法之相。舍利子。菩萨忍者无有瞋恚。是菩萨忍;无有忿怼。是菩萨忍;无诸怒害。是菩萨忍;不起怨诤。是菩萨忍;无诸烦恼。是菩萨忍;善能自护。是菩萨忍;善能护他。是菩萨忍;当善护身。是菩萨忍;当善护语。是菩萨忍;当善护心。是菩萨忍;如理观察。是菩萨忍;厌离诸欲。是菩萨忍;依净业报。是菩萨忍;身善清净。是菩萨忍;语善清净。是菩萨忍;心善清净。是菩萨忍;受诸天人圆满净乐。是菩萨忍;如来相好圆满庄严。是菩萨忍;如来言说梵音微妙。是菩萨忍;行菩萨行摄诸善本。令不坏失。是菩萨忍;出离众生逼迫苦恼。是菩萨忍;除灭一切诸恶怨对。是菩萨忍。舍利子。略而言之。当知一切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无量圆满诸佛妙法。皆是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之所成就。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羼底波罗蜜多时。应当具足诸忍正行。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被骂詈终无返报。善达言语如响声故;若被捶打终无返报。善达身形如影像故;若被忿怒终无返报。善观其心如幻幻故;若被赞毁终无爱恚。善知自身德圆满故;于得失利不生欣戚。调伏其心住寂静故;不希美称。不犯恶名。善能观察广大慧故;毁而不下。赞而不高。德善安住不倾动故;于诸苦事曾无厌恶。苦众生所深怀恋故;于诸乐相曾无欣爱。知有为乐性无常故;世间八法所不能染。不依一切有趣生故;于诸自苦善能堪忍。终不令他受苦恼故;于胜菩提心无退屈。觉分资粮善圆满故;节节支解乃至斩首。善能堪忍。希求如来金刚身故;屠割身肉善能堪忍。为求如来妙相好故;诸变恶事善能堪忍。为植一切善业力故。舍利子。如是等相。名为菩萨摩诃萨。成就羼底波罗蜜多。应如是学。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羼底波罗蜜多时诸忍之相。所谓菩萨摩诃萨修行忍者。是则名为毕竟堪忍。何以故?若谓我能堪忍毁骂而起忍者。是则名为俱生之忍;如是忍者。非毕竟忍。若谓谁能起骂。复何所骂而起忍者。是则名为校计法忍;若谓是眼能骂眼耶而起忍者。是则名为观诸处忍;若谓此中无能所骂而起忍者。是则名为悟入一切无众生忍。舍利子。如是诸忍。皆非菩萨毕竟之忍。又舍利子。若谓骂声但有诸字。是则名为响声之忍;如是忍者。非毕竟忍。若谓彼我俱无常者。是则名为悟无常忍;若谓彼有颠倒、我无颠倒。是则名为高下之忍;若谓彼非正理。我是正理。是名相应不相应忍;若谓彼住邪道。我住正道。是则名为二道别忍;如是忍者。非毕竟忍。若谓我忍于空、不忍见趣。我忍无相、不忍诸觉。我忍无愿、不忍志求。我忍无作、不忍诸行。我忍惑尽、不忍烦恼。我忍诸善、不忍不善。我忍无罪、不忍有罪。我忍无漏、不忍有漏。我忍出世、不忍世间。我忍清净、不忍杂染。我忍涅槃、不忍生死。舍利子。如是诸忍。但得名为治断之忍。皆非菩萨毕竟忍也。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于羼底波罗蜜多时。修行菩萨毕竟之忍?舍利子。若随顺空不减诸见。于彼空性亦无增益;如是忍者。是名菩萨毕竟之忍。若随顺空不减求愿。于无愿性亦无增益;若随顺空不减诸行。于无作性亦无增益;若随顺空不减烦恼。于惑尽性亦无增益;若随顺空不减不善。于彼善性亦无增益;若随顺空不减有罪。于无罪性亦无增益;如是乃至若随顺空不减生死。于涅槃性亦无增益。舍利子。如是等相而生忍者。则名菩萨摩诃萨毕竟之忍。舍利子。一切诸法。非能生、非所生。非已生、非现生。无有一法是可生起。无生起故则无有尽;若有能知此无尽者。则名菩萨摩诃萨毕竟之忍。舍利子。一切诸法。非是有为。亦非无为。无有增益。无损无增。亦无长养。无盛无衰。无有作者。无有起者。由无起故。亦无有尽;如是忍者。则名菩萨摩诃萨无生之忍。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行菩萨行。若有具足成就如是忍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圆满成就。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羼底波罗蜜多。精勤修学。行菩萨行者。不为诸魔、魔众、天子之所扰乱。又亦不为异道邪论所能摧伏。”
毗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一
尔时。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依毗利耶波罗蜜多。行菩萨行?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是正勤波罗蜜多。精进修学行菩萨行。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不退正勤。而能不顾所重身命。发大精进求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受持读诵。究竟研寻。通达义趣。广为他人敷演开示。或复书持如理修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舍利子。云何名为不顾身命?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正勤波罗蜜多时。设为于他所加恐怖。作如是言:‘若汝于此菩萨藏经。受持读诵。乃至广为他人开示书持。如理修学者;我当以百具箭槊。贯举汝身。除断汝命。’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虽闻此言曾不入心。无恐无怖。无惊无畏。发四坚固勇猛威势。于菩萨藏微妙法门转加精进。不弃不舍。不远不离。具足成就猛利信解、坚固信解、坚固堪忍、坚固正勤。
“舍利子。我当为汝说坚固忍、坚固正勤方便譬喻。为令菩萨得坚固忍、坚固正勤。行菩萨道不顾身命。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有情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可见、若不可见。彼诸众生。乃至于刹那顷皆得人身。于菩萨所。同结百千极重怨仇。彼诸怨等语菩萨言:‘汝若于是菩萨藏经差别文句。受持读诵乃至广为他人开示书持。如理修学者。我等诸人同时执缚。当断汝命。’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毗利耶波罗蜜多故。当于尔时。虽闻此语。都无发起一念怖心。但具摄持四种正法。专务寻求大菩萨藏微妙法门。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不退正勤波罗蜜多故。又复成就无边势力勇猛精进、正勤勇健、心意勇健、净戒勇健、大忍勇健、等持勇健、大慧勇健。正行胜智皆悉勇健。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正勤波罗蜜多时。具足如是大忍力故。假使十方无量众生。各竞执持百千刀剑。于菩萨所兴加逆害;菩萨尔时。于诸有情终不微发一念瞋心。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住忍力故。如大梵王。如天帝释。如苏迷卢四宝山王。不可倾动。常住慈悲。恒起意解。救疗众生。于诸所行终无退转。而是菩萨。心如大地。心如大水。心如大火。心如大风。及以虚空。又能善修对治贪瞋痴等栽枿根本。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殑伽沙等无量世界盛满一切无价珍宝。持用奉施无量如来应正等觉;又有菩萨摩诃萨。行毗利耶波罗蜜多者。听闻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闻是经已往空闲处。系念思惟如是之法精进修学。令未修学诸菩萨等爱乐习行。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行正勤故。摄持无量诸妙善根。非彼行施之所能及。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善根。系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菩萨藏微妙法门。应当听闻。受持读诵。若复书写。广为他说。发起正勤勇猛修习。
“复次。舍利子。发起正勤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当应修行不行行处。舍利子。云何名为不行行处?舍利子。不行行处。所谓涅槃。言不行者。诸恶天魔所不行故;所言行者。正勤善人之所行故。言善人者。所谓诸佛、独觉及佛弟子。所以者何?诸登圣道所有善人及佛世尊。皆为趣向般涅槃故。舍利子。一切众生多行三处。何等三处?所谓随顺恶道、趣向恶道、将堕恶道。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杂染法终不随顺。唯求出离、戒、忍、多闻白等诸法。舍利子。世间众生多住无业。而恒自计住于有业;世间众生多诸懈怠。而恒自谓发起正勤。是故。舍利子。聪慧菩萨摩诃萨。终不与彼无业懈怠共相习近。又亦不堕于其数中。唯与同行发起正勤诸大菩萨而相习近。何以故?舍利子。无有众生于彼最胜无染净相大般涅槃。生净信解如菩萨者。舍利子。发起正勤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不唯自为证涅槃故发勤精进;然为摄受一切有情。令诸众生得利乐故。修行正行发勤精进。开示教导安处众生于圣道路故。说菩萨名善丈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正勤无缓缦。 常具大精进。
于菩萨藏法。 聪睿恒受持。
善思惟法义。 于佛不思议。
但勤求净法。 故名为菩萨。
正勤大慧者。 坐妙菩提树。
摧怖恶魔军。 由般若精进。
现守护禁戒。 任持诸世间。
为利益众生。 常精进无限。
“复次。舍利子。如是大乘大菩萨藏微妙经典流布于世。能令众生发大欢喜。又能引生福德、智慧。感大财富令其增长。能感诸天殊胜快乐。能感一切圆满具足。能生一切诸佛如来力、无所畏、无碍智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共佛法。略而言之。能引一切诸佛之法。摧怖魔怨令心清净。能发猛慧穷生涯本。尽苦边际能近涅槃。舍利子。于当来世。我与汝等般涅槃后。后五百岁。尔时多有薄福众生。当于是经不生信重。毁灭舍弃;复有无量福德众生。钦奉是经。如理修学。勤加精进。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故。为求尸罗故。为求多闻。为求定、慧、解脱、解脱智见故。为求一切佛法利乐一切众生故。为舍邪见修行正见故。为舍生死流转修于圣道故。为欲演说正法降伏天魔故。为欲舍离贪爱、调伏瞋心、摧破愚痴、除灭无明、发慧明故。
“复次。舍利子。当来之世。若有众生闻是法已。为求一切诸善法故。当发增上勇猛正勤;以闻如是微妙法故。于诸佛法无有障碍决定无疑。舍利子。尔时复有无量众生。福果所资住增上意。为求无上正等觉故。听是经典。闻已当获广大欢喜。于菩萨藏微妙法门。极善研习。如说修行。又舍利子。尔时当有于如来教乐闻法者。彼诸众生随以何等差别因缘。遇得听闻如是经典。闻已当获广大欢喜。生欢喜已发坚精进。能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宝取少宝分。舍利子。譬如大海水上漂流无量种种熟果。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有一丈夫发起勇猛大精进力。便入海中运动手足。接取彼果若二若三。然是丈夫执持此果。从海而出往至一处。取而尝之。乃知其味淳美希有。即作是念:‘如是妙果具色香味。我从生来未曾得食!当更发勤精进。重入海中。运其手足敛收余果。’作是念已。来至海滨通遍观之。了不复见。深起追悔。生大忧恼:‘我先何为不多收取?乃令失是无量妙果。’如是。舍利子。于我灭后后五百岁。无上正法将灭之时。当有无量诸众生等。少信、少施、少戒、少慧、少修精进。随以何等差别因缘。遇得听闻如是经宝;既闻法已。于此经中但得少分微浅之义。乃至受持一四句颂。复为恶魔娆乱障蔽。不为众人之所敬问及以供养称赞信奉。是持经者知彼众人不敬重故。便于此经安住舍心。持先所闻经中句义微细少分。往一静处思惟观察。心生欢喜而复悔恨。作如是言:‘呜呼奇哉!我于今者大失善利。诸佛如来无上正教。如何不多听闻领受?’又于如来起深重心。倍于先来发正念者。舍利子。当尔之时。有诸苾芻。恶魔持故。闻是经已。于众人前当起诽谤言:‘是经典诸文。华者之所造作。实非佛说。’由如是故。有诸苾芻。于是经典全不听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闻是法已。 当无障碍。 于诸佛法。 最上无疑。
诸少福者。 不得听闻; 诸多福者。 闻是经典。
少福之人。 虽闻不信; 多福闻已。 顶戴如鬘。
诸少福者。 言非圣教。 当坠恶趣。 如盲堕坑。
多福之人。 闻生欢喜。 当往善趣。 如酥滴水。
诸薄福者。 闻生忧恼。 受苦长夜。 不脱黑暗。
虽得少闻。 复为魔娆。 谤佛菩提。 速入地狱。
“复次。舍利子。诸佛如来。具足成就清净妙智。乃至能知四众之心。若一苾芻、苾芻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于当来世正法灭时。或有听闻如是经典随顺领受。或有闻已轻毁诽谤。或有众生全不听闻。如是一切如来净智悉能了知。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及余一切诸有众生。闻已领受如是经典。精进修习。当得成就四种无障清净之法。何等为四?一者、成就尸罗无障清净。二者、成就具足无难清净。三者、成就逢值诸佛亲事供养无障清净。四者、成就见慈氏佛初得见已无障清净。舍利子。彼诸众生闻是经已。如上所说诸妙善根。随其方便必当获得。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正勤波罗蜜多故。成就四
“复次。舍利子。于当来世正法灭时。有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大乘。修行正勤波罗蜜多者。于是经典勤加修学。发大精进听闻受持。书写读诵穷寻旨趣。广为他说敷扬开显;尔时当有十障碍法出现世间。诸有智者深当觉知。不应随转。但当发起勇猛精进受持是经。舍利子。何等名为十种障碍。智者觉知。不应随转?
“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求闻诵习。尔时恶魔。令持经者口噤不语。便于是经不得建立。是名第一障碍之法。诸有智者深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求闻诵习。尔时恶魔。令持经者患其眼目。便于是经不得建立。是名第二障碍之法。诸有智
“又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求闻诵习。尔时恶魔。令持经者身诸支节一时皆病。便于是经不得建立。是名第三障碍之法。诸有智者深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求闻诵习。尔时恶魔。令持经者于其住处。心不喜乐寻欲舍弃。便于是经不得建立。是名第四障碍之法。诸有智者深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求闻诵习。尔时恶魔。令持经者互生忿恚、为忿坏心相加残害。便于此经不得建立。是名第五障碍之法。诸有智者
“又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欲求诵习。尔时恶魔。令持经者起言诤事。起斗讼事。起讥刺事。起乖离事。起瞋骂事;由是事故。彼此口中互生矛槊、互相言讼。互相残害。互相乖竞;由起如是诤竞事故。便生障碍。于是经典不得流转。起意造作诸余事业。是名第六障碍之法。诸有智者深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有诸苾芻发勤精进。于是经典欲求诵习。尔时恶魔。将坏灭故作诸形相。或俗人形、或出家形。来至其所娆乱其意。令于是经不能受持反加谤毁。复更起心乐余事业。是名第七障碍之法。诸有智者深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当来之世正法欲灭。尔时有诸年少苾芻。于是经典起清净信。心生爱乐在我法律中。为行毗利耶波罗蜜多故发勤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心安住。又于是经恭敬听闻。既得闻已生大欢喜。时。诸年少苾芻。当为邬波柁耶及阿遮利耶。二本学师之所障碍。令于自法不生乐欲。是时二师而语之言:‘汝所持经。此非佛语。非佛菩提。非是正法。非毗奈耶。非大师教。’时彼苾芻。闻师教诲信受领解。于佛菩提即便弃舍。是时二师重语苾芻:‘汝等应当精进修学。如我所说若法若律。’时诸苾芻信受领已。先所修习增上善根。为师所坏皆悉断灭。舍利子。彼诸苾芻断善根已。复为恶魔之所诳惑;由诳惑故。于佛正教造障法业。临命终时。恶境现前惛痴迷乱。乃至夭死都皆集现。而复重兴感地狱业。舍利子。如是当来诸不善事。如来于此悉能了知。又舍利子。当来之世。有诸年少苾芻。于是经典起诸恶见。诽谤不信。凡所游履经行往来。以种种言常兴谤毁。如来于此悉能了知。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发勤精进住大乘者。当于尔时应起四想。何等为四?一者、应当发起自调伏想;二者、应观自身所作事业。不应观他所有诸事;三者、于彼有情起悲愍想;四者、住空闲处。于自他心起随护想。舍利子。如是四想。住大乘者若被诽谤。应当发起。又舍利子。当来之世。无量众生受诸邪见。于彼演说正法苾芻。信受者少。不怀敬重请问经义。又不供养亲近往来。亦不承事返生凌蔑;于说非法苾芻。信受者多。得大势力。为诸众生所共敬重。请问经义。供养称赞是非法者。因此缘故复于是经毁谤讥笑。舍利子。当尔之时。诸众生等。于是经典不欣乐者。闻斯毁谤倍不欣乐;诸欣乐者。被谤毁故。便于此经舍离乐欲、教离乐欲。诸苾芻等转更炽盛。致令转读是经典者。于众会前不得开示。是名第八障碍之法。诸有智者应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当来之世有诸苾芻。贪爱所蔽。多行劫盗。欣乐世间三种弊法。何等为三?一者、欣乐追求世间衣钵。二者、欣乐追求世间饮食。三者、欣乐追求世间戏论绮饰文颂。如是三法。是名第九障碍之法。诸有智者应当觉知。不应随转。
“又舍利子。当来之世正法灭时。有诸菩萨安住大乘。行毗利耶波罗蜜多故。于是经典。发勤勇猛增上精进。书写受持研寻读诵。广为他人开示演说。彼诸人等。当为诸魔之所执持。烦恼业障之所覆蔽。喜世间业。乐世间业。方便勤求世间事业;于世谈论喜乐转增。方便勤求世间谈论;喜乐睡眠。方便勤求;喜于众乱。乐于众乱。方便勤求乐著众乱;于是经典不能受持。又不转读研寻其义。亦不为他广敷开示。舍利子。于佛教中无有所余能为内损。无有所余能速毁灭。唯除懒惰诸恶苾芻。是名第十障碍之法。诸有智者应当觉知。不应随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正法灭时多障碍。 当兴种种恶魔业。
于白净法不修习。 亦不乐求胜涅槃。
薄少智慧具恶觉。 不求安住于正法。
备行种种非法行。 游诸恶趣定无疑。
彼诸众生临命终。 无有能为救护者。
又彼亲教及传授。 命终当堕三恶趣。
百千拘胝那庾劫。 为求世利涉诸苦。
常为三火所烧燃。 云何令彼速解脱?
我已证成无等觉。 转于微妙梵法轮。
诸天世间不能转。 今故为转度众生。
如是彼时诸群生。 舍我世间难得法。
习近恶魔诸品类。 当受无边极重苦。
障彼习行施戒等。 菩提圣道之因缘。
若有精勤于佛教。 当迷惑彼正道路。
诸有听闻如是法。 宣说无我诸空理。
安住此法正行时。 恶魔当为彼障碍。
谓此最胜此真实。 于非胜实胜实想。
反加谤毁佛正教。 当知速堕于地狱。
若有众生于佛所。 深起坚牢爱恭敬。
听闻如是正法已。 欢喜随顺而称赞。
恶魔知彼既生喜。 与诸眷属同愁怖。
便与种种惊畏相。 于彼人所生留难。
或当变作苾芻形。 诈现相亲窃言议。
谓此非正菩提道。 何故在此而奔趣?
有诸众生于是经。 将发坚固住正勤。
又被诱附而轻弄。 用斯废舍不修学。
既被魔罗所惑乱。 随魔意转而拘执。
乃告此经非正法。 便于寂灭永弃舍。
彼又弃舍大导师。 复不勤求无上法。
又复发生我爱已。 速疾趣彼地狱中。
尔时当有少众生。 乐欲勤求此空法。
不得和合同修习。 乃各流散他方土。
如是无上最胜法。 诸当闻者皆轻毁。
持法者怖远逃避。 是相当兴未来世。
此国全无持法者。 远方虽有未为多。
纵有受持此经者。 悉皆捐舍无咨问。
世间依怙圣教中。 如是甚深无上法。
无量障碍在未来。 了然犹如现在住。
时有持法贤善者。 不顾身命住空闲。
修习演宣如是法。 速疾往升于善趣。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325570.html
以上是关于「菠萝蜜」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忍辱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菠萝蜜」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忍辱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