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各种念佛方法详解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各种念佛方法详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各种念佛方法详解
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净土为旨归。亦以对治烦恼。荡涤妄想杂念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为六贼。贼众则难一网就擒。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听佛声。摄住意根作观想。紧紧制服。其他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脱。古往今来诸多净宗祖师大德在精修净业中积累了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轨范。兹拟采其重要且能令末法众生依之获益的十种方法。略作介绍。
1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忙碌事务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古昆法师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
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
3.追顶念
念佛要一心不乱。只以一句佛号。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捉贼。努力直前。无少憩息。不可高声伤气。不可逼气动火。不可默努
4.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声声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别具一番境界。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涤荡五阴之尘垢。观音入心。则心易专而杂念少。《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又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高声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5.金刚念
著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绵绵密密。历历分明。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是为心念心听。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将出来。
6.随息念佛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纵令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得大受用。
7.系缘念
行往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系念佛号。虽事务忙碌。内心亦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系缘念佛不妨碍世间法。例如。耕田、经商、造饭、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种种行业。悉皆可以随着工作。或默持佛号。或出声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于手。各司其事。日久纯熟。制心一处。相得益彰。事无不办。如黄打铁念佛往生。葛济之夫人织布念佛见佛等。足资佐证。系缘念佛即尘劳而道场。在家人尤宜著力。
8.观字念
当徐徐称念佛号时。随每字音声。内观字形。或观中文字形南无阿弥陀佛。或观梵文字形 Namo 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意根观照字形清清楚楚。声与字相应不乱。耳根与意根并摄。摄心显著。净念易成。
9.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跌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净业。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跌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跌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
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10.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入观。或临睡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但办专志。必如所愿。
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冀净业学人于每日功课后。或临睡时行之。
上述十种念佛方法。只是以对末法众生契机实用的标准作采撷。众生根机各异。方法亦众多。如于上十种仍感不足。亦可于净宗诸典中搜寻。续藏中。有《念佛百法》一篇。详明指陈。兹不繁引。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32777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各种念佛方法详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各种念佛方法详解;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