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四)
这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耀闪动。有百千种不同颜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周遍灌注十方所有宝刹一切如来头顶。飞旋到达阿难以及一切大众。告诉阿难说
阿难!你在先前答复我的。观见我的光明拳头。那么这个拳头光明。因于什么而有?为何成为拳相?你用谁来观见?”
阿难说:“由于佛身全体。好似阎浮檀金铸成。鲜艳如同宝山。是您清净身体所生。故而具有光明。我实际上是用眼睛。观见五轮指端一屈一握而示于人。故而才有拳相。”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把实话告诉你。一切有智之人。要借助比喻来理解。而能得到开悟。阿难!比如我的拳头。若是无有我手。则不成为我拳。若是无有你眼。则不成就你见。用你眼根所成之见。来比例如来成拳之理。这种义理均等不?”
阿难说:“是这样的。世尊!既然无有我的眼睛。那么就不能够成就我见。用我眼根所成之见。来比例如来成拳之理。这种喻事和义理之间是相类似的。”
佛告阿难:“你说它们是相类似的。这个义理是不对的。这是什么缘故呢?例如无手之人。拳头毕竟断灭;但是那些无眼之人。并非所见全无。这是为什么呢?你尝试在路途中。去询问那些盲人:‘你见到了什么?’那些一切盲人。必定这样来回答你说:‘如今我的眼前。只能观见黑暗。更无其他任何事物可以观见。’凭借
阿难说:“那些所有盲人眼前。只能观见黑暗。为何能够成就我见之义?”
佛告阿难:“那些一切盲人无有眼睛。只能观见黑暗。与有眼人处在暗室之中。所见黑暗。二黑互相比较。是具有差别呢。还是无有差别?”
“正是如此。世尊!这个处在暗室当中的人。与那些一切群盲。他们所见到的二种黑暗互相较量。曾无有异。”
“阿难!若是无眼之人。全见眼前都是黑暗。当他忽然获得眼光。还于前尘观见种种色相。就把这种情况。名为眼见。那个处在暗室当中的人。全见眼前都是黑暗。当他忽然获得灯光。也于前尘观见种种色相。应把这种情况。名为灯见。若是这个灯见可以成立的话。那么灯能有见。自然不得名之为灯。又则若是灯在观见。何关你的眼睛之事?所以应当知道。此灯虽然能够显照色相。但是不能观见色相;如是见体。是眼体在见。而不是灯体在见。(进一步而言。)眼睛只能显透色相。但是不能产生见觉;如是见性。是心性在见。而不是眼性在见。”
阿难虽然又听到佛说这个话。与一切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还是希望如来慈音开示。于是双手合掌清净其心。等待佛陀慈悲教诲。
这时。世尊舒展开兜罗绵网相光手。张开五轮手指。教诲阿难和大众说:“我当初成道时。在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和你们四众说: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菩提及阿罗汉。都是被客尘烦恼之所迷误。那么你们在当时。因为什么得以开悟。而成就了今日圣果?”
这时。憍陈那站起来。告诉佛说:“我今身为长老。在大众中。唯独我才得到解悟真理名号。因为悟解客尘二字。而成就了圣果。世尊!比如旅客投寄旅店。或是住宿。或是饮食。食宿之事完毕。就整理好行李。不有闲暇安住。若实旅店主人。自然无有所往。如是思惟。不住者名为客人。住留者名为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尘之义。又象雨后初晴。清阳升上天空。阳光透入缝隙之中。发明空中一切所有尘质之相。尘质摇动不息。虚空寂然不动。如是思惟。澄寂不动名为虚空。摇动不息名为尘质。以摇动者名为客尘之义。”
佛说:“正是如此。”
这时如来。在大众中。屈握五个手指。屈握后又张开。张开后又屈握。对阿难说:“你现在观见了什么?”
阿难说:“我见如来百宝轮掌。在大众中一开一合。”
佛告阿难:“你见我手。在大众中开合不已。是我的手有开有合呢。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
阿难说:“世尊宝手在大众中开合不止。我见如来手自开合。并非我的见性有开有合。”
佛说:“谁是动者?谁是静者?”
阿难说:“佛手开合无住。而我见性尚且无有静相。谁是无住者呢?”
佛说:“正是如此。”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头左盼。
佛告阿难:“你头今日。因为什么缘故左右摇动?”
阿难说:“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两边。故而左右观
“阿难!你追随盼望着佛光。因而左右摇动自己的头。是你的头在摇动呢。还是你的见性在摇动?”
“世尊!我的头自己在摇动。而我见性尚且无有止相。谁是摇动的呢?”
佛说:“正是如此。”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你们观看阿难。他的头自己在摇动。但是见性无所动摇。你们又来观看我手。我的
原文出处:[标
以上是关于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