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5 10: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着正确的方法来忏悔。才能达成预定的目标。

  忏悔除了有改过向善的意义之外。还具有灭罪的功用。但要从忏悔中。达到灭罪的目的。依中国佛教律宗的说法。必须先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这个罪必须用什么方法。才可以灭除?这在戒律里都有规定的。所以。要如法的忏悔。罪业才有可能灭除;否则。是徒劳无功的。

  因此。中国古代的祖师。依照佛经所述。将佛教的忏悔法分为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和无生忏。  

「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三种忏法的内容

  一、作法忏

  作法忏就是依靠着一定的方法。来发露自己所造的恶业。藉着方法的运作。而达到忏悔灭罪的目的。譬如: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式叉摩那、沙弥尼。如果犯了戒。就必须向僧中发露、陈说自己所犯的戒;然后。经过一定程序的羯摩。也就是忏悔仪式的作业之后。犯戒的戒罪。便可以消除。犯戒者的内心也就重获清净。不会再为犯戒而懊恼。这便是经由作法忏而灭除了罪业。

  在律宗来说。忏悔时

佛学常识大全500条

的作法是很重要的;所以。作法忏特别为持戒的人所注重。从戒律的规定来看。犯戒的戒罪。也唯有经过如法的忏悔之后。才有可能灭除。

  二、取相忏

  取相忏就是在佛菩萨像前。发露过去所造的恶业。然后自贵于心。不计困劳的礼拜佛菩萨。以求见到瑞相。见瑞相之后。身心就会清净舒适。不再有懊恼、不再有罪恶感;于是。过去所造的恶业。便消除了。

  《梵网》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第四十一条“为利作师戒”内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这便是取相忏。

  总之。取相忏必须经由忏悔者。在佛或菩萨像前。痛澈的忏悔与不断的礼拜;然后。感应到佛菩萨的瑞相。由瑞相的现前而获得灭罪。

  三、无生忏

  无生忏就是观察恶业或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只是凡夫的虚妄执著而已。追究恶业的由来。求之了不可得。无有生处。恶业既然是无生。也就没有恶业的存在。那又何用忏悔呢?因此。经由无生之理的体会。而自然达到忏悔的目的。这就是无生忏。

  三种忏法的比较说明

  为什么佛教会设立这三种忏法呢?这是有它的原因的。这三种忏法各有它所依的原理。和它所要对治的对象。例如:作法忏是依戒而设立的忏法。它所要忏悔的是遮罪;取相忏是依定而设立的忏法。它所能忏除的。通于各种恶业;无生忏是依慧而设立的忏法。它要忏除的是最重要的性罪和罪根。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卷二说:

  “今明忏悔方法。教门乃复众多。取要论之。不过三种:一、作法忏。此扶戒律。以明忏悔;二、观相忏悔。此扶定法。以明忏悔;三、观无生忏悔。此扶慧法。以明忏悔。(注一)

  一、作法忏的所依所治

  先来解释作忏法的所依和所治。

  忏悔。是针对过错而设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过错。根本就用不着忏悔。有了过错。也才有恶业;造了恶业。自然就形成罪业。罪业是会令人感受到难过与痛苦的。这难过与痛苦。更是会从现在存于内心上而延续到未来——包括今世。以及未来世。为了要消除现在和未来的痛苦。所以。才有了

这些佛学的常识你都了解吗

忏悔的设立。

  那么。我们怎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过错?在什么时候造了罪业。成了有罪之身呢?这在出家众。很容易了解。他们有戒律作为身心的规范

十大佛学常识

。如果犯了戒。便是行为有了过错;犯了戒。自然的。也就产生了戒律。又叫做“遮罪”。

  遮罪就是指:有些行为对社会上的人来说。并没有罪;但是。对出家受过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们。却是有罪的。譬如:为青年男女作媒或饮酒、贸易买卖……等等。出家戒中规定:比丘、比丘尼不可以有这些行为。以免引起社会上人的讥谤。既然受了出家戒。就必须守持;受戒而犯戒。在戒律上来说。便是一种过失。也是一种罪业。自然的。也就形成一种罪。但这种罪是佛陀制戒。经由出家众受戒犯戒之后。才成立的。不是通于一般人。所以叫做“遮罪”。

  出家众犯了戒。有了遮罪。按照戒律的规定。必须作法忏才能灭除。这在戒律里是很强调的。遮罪是因戒——犯戒而有。当然。也就必须按照戒律的规定。经由作法忏悔。才能灭除了。

  二、取相忏的所依所治

  再谈到取相忏的所依和所治。

  就一般来说。取相忏是要比作法忏来得困难了。因为一个造了罪业的人。能够见到佛菩萨的瑞相。那就表示。他的忏悔已经发生了效果。罪业已经消亡;不仅如此。连带的。他的妄想、烦恼更是已经淡薄。乃至消失。身心入于静定中了。如此。才有可能见到瑞相。瑞相的产生。虽然不能说全是唯心。但如果内心不清净。就如一潭混浊的湖水。再大再明的月亮。也不可能映现于水上。所以。取相忏就不像作法忏。可以在一时之间完成。它可能必须经过几天、几月或几年。甚至几十年长久时间的忏悔。才能达成。

  但是。有一份的耕耘。就会有一份的收获。取相忏所能够灭除的罪业。就比作法忏广泛的多了。除了遮罪之外。各种罪业。包括性罪。也都可以得到灭除。

  因此。梵网菩萨戒教犯了十戒的人。要从事取相忏。一旦得见好相。便能灭罪。十戒便是波罗夷重戒。包括:“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酤酒戒;六说四众过戒;七自赞毁他戒;八悭惜加毁戒;九嗔心不受悔戒;十谤三宝戒。这十戒中有遮有性。犯了十戒的罪。可能是遮罪。也可能是遮罪加上性罪。譬如:杀生、偷盗、邪淫。便是各具遮性双罪。遮罪可以经由作法忏而灭除。但性罪仍然存在;而取相忏则可以双灭遮性二罪。自然是比作法忏殊胜了。

  从事于取相忏时。不单只是忏悔。还是一种修行。在不断的礼佛忏悔之下。无形中。就会具足戒行。乃至进入禅定;再由戒行与

佛学常识大专佛学讲表

禅定的功德。而达成了取相忏。

  三、无生忏的所依所治

  取相忏虽功效比作法忏来得殊胜。但仍然不够究竟。

  取相忏与作法忏都是建立在有恶业(罪业)的前提下。来从事忏悔的。因为有恶业——承认自己造了恶业。所以。必须忏悔。以求消除恶业。这种观念。似乎天经地义般。不觉得有什么错;然而。仔细探究起来。就会发现是有问题的。

  既然有恶业——恶业是存在的。那么又怎么能够灭除它呢?反过来说。如果恶业是可以经由忏悔而得灭

  除。那么。这恶业就不是真正的恶业了;否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既是有恶业的存在。又说恶业可以经由忏悔而灭除。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存在的。就不可能灭除。它会永远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存在。恶业既然能够由忏悔而灭除。那么。恶业的存在并非是真实、不是有自性的存在。如此。恶业不过是个虚幻的东西;虚幻的。才能够加以灭除。

  但是。恶业既然是虚幻的。也就是空的。空的还用忏悔吗?因此。只要我们了解到恶业的真相。知道恶业的不实。无形中。恶业就消失了。不必我们再去忏悔。所以。常被忏悔者引用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注二)这段偈所表达的就是无生忏的道理。

  无生忏和作法忏、取相忏不同的是: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罪业的存在。以达到不见罪业。也不用忏悔的境界。而自然达成了忏悔的目的。这就需要智慧了。在智慧的观照之下。才能够照见诸法实相。了知罪业不可得。作者、受者更是不可得。所以。无生忏是依慧而设立的。

  从戒定慧三学来说。慧的层次是高于定和戒的;慧也是持戒、修定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戒与定都不是究竟。唯有慧。才是究竟的;戒与定只是修行上要达到慧的一种前方便。那么。依戒而立的作法忏。和依定而立的取相忏。自然也就不如依慧而立的无生忏。来得究竟与圆满了。

  所以。作法忏只能忏除遮罪。取相忏则能忏除遮性双罪。而无生忏除了能忏除遮性诸罪之外。连最重要的五逆罪:杀父、害母、杀害阿罗汉、破和合僧团、恶意出佛身血也都可以忏除。譬如:佛世有位“阿阇世王”。因为听信提婆达多的教唆。便将父王杀害。夺取王位。然后。自立为王。不久。果报

问道佛学常识100条

现前。身上长疮。痛苦异常。虽有后悔之心。无奈恶业已成。无法挽救了。自认是地狱中人。但后来见了佛陀。在佛陀睿智分析之下。令他觉悟到:被杀者、乃至杀者本身都不可得。那里有罪业呢?于是。本来必须堕入五无间地狱受报的五逆罪。就在无生理观之下。重报轻受的过去了(注三)

  事忏与理忏

  佛教除了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之外。我们所熟知的忏法。还有事忏和理忏。

  什么是“事忏”呢?就是依靠着有关事相来达成忏悔的。比方:诵戒、诵经、礼佛、念佛、持咒、观想……等等。都可以说是事忏。所以。前面所谈到的作法忏、取相忏。都属于事忏。

  什么是“理忏”呢?就是由对道理的了解。来达成忏悔的。比方:像前面介绍无生忏所说的:了解到业性本空。罪业是虚妄的。无作者、无受者。如此。无形中。内心的罪恶感便会消失。达到忏悔的目的——这就是理忏。而无生忏也便是理忏了。

  注一:见大正藏第四六册四八五页下。

  注二:见大正藏第九册三九三页中。

  注三。见大正藏第十二册七四页至四八五页。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639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2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