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5 10:2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对佛说:“我虽然承听佛陀如是讲法妙音。悟知妙明心性元本圆满。常住本真心地。而我悟佛现前所说法音。现今仍然是以攀缘之心。允许我来瞻仰。徒然获知这个攀缘之心。未敢认为就是我的本元心地。希望佛陀哀悯我们。宣示圆音。拔除我心中的疑根。归于无上正道。”

  佛告阿难:“你们尚用攀缘之心。来听我的说法。所以这个所听之法。也是一种所缘。不能凭此获得这个法的真体实性。如同有一个人。用手指月示于他人。彼人因于他的手指所示。应当观看那个月亮。若复彼人观看其指。把它当作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复亡失其指。为什么呢?因为他把只能起标示作用的手指。当作明月本体之故。岂唯亡失指头所起标示作用。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为什么呢?因为他把

佛学常识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这个指体之相。当作月体本身光明之性。对于光明黑暗二种性质。反而无所觉了之故。你也是这样的。若把分别我说法音。以此能起分别之心。作为你心。那么对于此心来讲。自然应该离开所分别音。还有能分别性。比如有一客人。寄宿住在旅店。暂时留止就要离去。终究不会常久居住。但是旅店主人。都无所去。故而名为店主。这里也是如此。若它真是你心。则无所去;既无所去。为何离之于声。即无能分别性?这种道理。岂唯依于声相才有分别之心。还有依于色相。所生起的分别之心。分别我的容貌。离开一切色相。即无能分别性。照此类

佛学常识书白话文

推下去。乃至一切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迷昧这种现相。把它说为冥谛。离开一切所攀缘法。即无能分别性。则你心性各有所还。其中究竟以何为主呢?”

  阿难说:“若我心性各有所还。那么如来所说妙明本元心性。为何无所可还呢?惟愿佛陀垂慈哀悯。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例如你观见于我。这种见性作用。乃是见精本元光明生化而来。这种见性作用。虽然不是心精本身妙明。犹如用手捏弄眼睛(。发生视线分裂作用。形成像位差错畸形变态病象)。观见第二之月所放光影。不是月亮本身投射所成影像。你应仔细听讲。我现今就当开示于你。这个心精见性无处可还之理。阿难!这个宽大讲堂。门窗洞开朝向东方。日轮升上天空。则有光明照耀。中夜黑月黯然。云雾阴晦遮蔽。则复观见昏暗。门窗夹缝之隙。则复观见通达;墙壁相隔之间。则复观见阻塞;能够分别之处。则复观见外缘;顽虚物相之中。遍见乃是空性;气聚沙飞之象。则见萦回昏尘;澄霁沙散之后。又观一片清净。阿难!你来全看这些所有一切变化法相。我如今就让它们各自归还本所因处。如何让它们各自归还本所因处?阿难!这些所有一切变化法相之中。光明应当归还日轮。为什么呢?若是无有日轮。则不产生光明。光明因此属于日轮所生。所以应该归还日轮。照此类推下去。昏暗归还黑月。通达归还门窗。阻塞归还墙壁。外缘归还分别。顽虚归还虚空。

佛学常识考题

沙气归还纤尘。清明归还澄霁。那么一切世间观见所有变相。不能超出这些种类。你所观见的这八种变相的见精明了之性。应当归还于谁?为什么呢?若是把他还给光明。那么不有光明之时。无复观见黑暗。虽然明暗等等现相具有差别。但是这个见精明了之性无有差别。一切可归还者。自然不是你的见精明了之性;那个你不可归还者。不属于你的见精明了之性。还能归属于谁?从此就可知道。你的真心本自妙明清净。是你自己迷闷。丧失本元心性。承受轮转于生死中。常被风浪飘溺。是故如来说你们是可怜悯的!”

  阿难说:“我虽然认识到这个见性无处可还。如何得知就是我的真实心性?”

  佛告阿难:“我如今问你。而你如今未得无漏清净。只是承受佛的神通能力。见于初禅境界。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能见百千世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见。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我并与你。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然具有昏暗明亮种种形象。无非都是前尘影响。以分别见所生留碍影像。你应该在这些碍象之中。分别出自他来。如今我将你在这些所见法相当中。让你从中分别选择。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穷极你的所见之源。自从日轮开始。一直到达月宫。这些事物都非你的见性之体。再度观察至七宝山。周遍仔细观察。虽有种种不同光亮。但这些也只物象。非是你的见性之体。你再渐渐更相观察。云彩腾运。鸟雀欢飞。风吹草动。尘埃扬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这些所有一切都是物象。而非你的见性之体。阿难!这些近远诸有物性。虽然具有差别悬殊。但是它们。共同都是你的见精清净所

佛学常识 太虚 白话版

观。虽然这些诸有物类自有差别。而彼见性无有差殊。这个精体妙有光明。实在就是你的见性。若此见性是物。则你也可见我见性。若是我们共同观见一物。名为你见我的见性;可是当我不见此物之时。为何你不见我不见之处?若你能见我的不见之处。则你所具有的能见之见。自然非彼不能有见死物之相。若你不能见我不见之地。则你那个生能见者。自然非是所对之物;既然如此。则你那个生能见者。为何不是你的见性?又则你当今见物之时。你既然见了物。物也应见了你。那么你这个人和其它事物之间。各自体性纷芜杂乱。则你和我之间。并诸世间一切所有。就会变成一片混乱。不能彼此井然安立。阿难!若你观见物时。那是你自己在观见。而不是我在代替你观见;你的见性周遍一切。不是属于你自己的见性。还能属于其他谁人?为何自疑你的真实见性。疑于你的见性不真。取问于我求证其实?”

  阿难对佛说:“世尊!若是这个见性。必定归属于我。而非归属于其余一切。现在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在日月宫中。这个见性周遍圆满娑婆国土;退归精舍。只见寺庙;清心户堂。唯见垂檐厢房。世尊!这个见性就是如此。它的自体。本来周遍一界。而今在此房室当中。只是遍满一个房室空间。是这个见性缩大为小呢。还是它被墙宇夹隔而令其断绝开来?我现今不知其中义理。希望大发慈悲。为我陈述演讲。”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自归属前尘幻影。而不应说这个见性有舒有缩。比如一个方形器具。中间所见是一方形空间。我又问你。这个方器之中所见方形空间。是确定为方形呢。还是不确定为方形?若是确定为方形的。另外安上一个圆形器具。其中空间理应不圆。若是不确定为方形的。就在这个方器之中。应该无有方形空间存在。你说不知这种义理所在。它的义理性质就是如此。为何还问它的义理所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只要除去方器圆器。空体之中自然无方无圆。这时不应该再来追问说。更除方器圆器之后。这个方形圆形跑到哪里去了?若是真如你所问的。入室之时。能够缩此见性令其变小;则你又去仰观日时。你难道是拉长这个见性。令其平齐于日面吗?若是筑成墙壁。能夹这个见性断绝;那么把墙打穿。钻一小洞之后。如何无有接续之迹呢?这种义理不是对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惑自己心性等同死物。失于本性真心。为死物所引诱转变。故而在这些迷惑尘象当中。时而观大时而观小。若是心能转物。则同如来一样。身心自然圆明朗照(。常住本性真心基原定态境界)。不动所在道场。在一根毫毛端上。遍能含

佛学基础常识大全

容十方国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6403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2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