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功德宝山神咒简介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5 09:4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功德宝山神咒简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功德宝山神咒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功德宝山神咒简介

  功德宝山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

  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狱。受罪劫尽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

  神咒原文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

  悉达哩。布噜哩。娑嚩诃

  注音读诵:

  námófótuóyě。námódámóyě。námósēngqiéyě。

  ōng。xīdìhùlǔlǔ。xīdūlǔ。zhǐlìbō。jílìpó。

  xīdálǐ。bùlǔlǐ。suowāhē。

  功德宝山神咒功德

  慈云寺---会本法师

  念此咒之功德。犹如堆积宝贝如同

佛学常识之皈依

高山一般。我们学佛就是希望能圆满一切功德。何谓功德?

佛学常识 网

一般做了很多善事。修了很多法门。如礼佛、诵经、持咒等。这都是功德吗?当然也算是。但真正功德是什么?根据六祖惠能大师云:真正由内心所产生的功德是在法身。而非外在的修福报。

  看到人家做功德修福报时。我们会祝福功德无量。事实上。这算是植福。但只有大福报也成不了佛。因为福慧要双修。现在的人很有福报。却少于继续修福。目前之福乃过去所培植。这辈子享尽了。将来还是受苦。

  目前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很少在修福。认为自己福报很大。可福报应不断地培养。佛陀说福是不嫌多的。在成佛后仍继续修福。成佛后曾由四大天王来供养。每位用一个钵盛着天厨妙供来供养世尊。其实可以不必外出托钵的。但为了让众生种福田。所以佛陀亲自带队去托钵。这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可修福又可让众生种福田。福慧双修两具足。

  六祖惠能大师说。功德是由心性所产生。见自己本性曰功、自性能存平等心曰德。即能明心见性就是功。对待众生平等就是德。因此必须认真修行。努力达到明心见性。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如此才有功德。六祖大师再进一步解释。念念之中无执着是功。时时看自己的本性真实妙用是德。意即我们自己时时刻刻不去执着就是功。能显示出真实的妙用是德。对别人起恭敬心是功。外相所做的一切合乎道理是德。

  内心恒常对别人存着恭敬谦虚。不违背真理行事。便是功德。六祖曰:要恭敬他人、要反省自己。对别人生恭敬心而且很谦虚。是对治众生贡高我慢心。六祖认为此即是功。外面所做一切合乎道理是为德。这点要特别小心。在佛门做功德修福报很容易。要造过失也很快。因所做所为要合乎道理。并非自己高兴就可以。佛教徒的行为举止如何不影响他人?喜爱诵经却吵到别人。让人起烦恼。这还能是真功德吗?有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干扰到他人是有损阴德。造了过失啊。而非真修行。

  惠能大师所解的功德。是相当生活化的。与人共事要随众。不可标新立异。佛法是圆融的。是为了利益众生的。如无法积极的利益一切众生。至少也不应该伤害恼怒众生。

  佛陀当时的制度。除了个人的"戒"之外。还有团体的"律"。在团体生活中。比方说在讲堂内听经。就无个人自由。何谓个人自由?就好比我在台上讲经。而你却将脚放在桌上。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有碍观瞻。也影响到其他人听经的权利;或者恣意随处走动。到处与人攀谈聊天。这种种行为都损害到其他人。让人起反感。不合乎道理就是无德。这么一来"功"就保不住了。消损福报。一失去觉察。便成了反效果。所以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寺院的早晚课。除了特殊情况外。比如说生病等。否则不得任意不上殿。不能藉口说不参加早晚课。自个儿礼佛。这样总可以了吧?不行。自己想要用功。须利用课诵完闲暇时才去拜。须遵守僧团共同的作息。不得影响常住公事。只能私底下找时间用功。团体中安排的大殿功课是公家的。自己的部份是私人的。不应当用公家时间在房间自己拜。这在佛陀时代是违反了团体的律制。

  寺院为何吃饭要打板?为什么有个共同的生活作息?除非特殊情况。不然都得按照规矩来

常识佛学入门

用餐。为什么要起板集众做早课?这都是团体生活的一种号令。有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抛下个人的我执我慢。顺应大众。一方面能避免个人懈怠懒惰。也让整个僧团和合有秩序。这亦是修行的一部分。

  佛教徒处于世俗生活中。在公司上班也不该标榜自己。不要为了突显自我而伤害他人。而要展现身为佛弟子的风范。让同事知道佛教徒很合群很祥和。这即是"德"。不可违反法纪规则。常怀检讨反省的心。恭敬他人随喜他人。此为"功德"。

  真正的功德是自己随时随地。不忘却本然清净的自性。即是六祖说的时刻不起分别心。讲到功德的确不简单。所以本咒称作"功德宝山"。要将功德堆积的如同宝山一般。换句话说。要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来庄严清净法身。那么就该持诵此咒。有了清净功德来严饰法身。报身也就光明照耀。恍若一座亮闪闪的金山。今生的果报身如何。好不好看。庄不庄严。与法身有直接关系。法身庄严。报身也就一定庄严。

  今世的所有果报大多都是前生而来。端看你前

佛学常识普及

世造了多少善恶业。这是有直接的相关连。欲要果报体如同金山一般的照耀光明。就应该当下努力培养福德智慧。法身是要用功德来庄严。是故此咒即在于庄严法身。而报身也将随之庄严。如同宝山一般。亦相应于六祖惠能大师的解释:功德由心性而来。

  欲庄严法身。需无量功德。培养善因缘。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性。自己的与众不同。做些害人害己的事。须知功德乃由心性中得。藉着升华自己的心灵。功德自然自心内证。这是六祖所说的道理。

  《圆因往生集》里提到。念诵此咒一遍。等于礼拜四万五千四百遍的《大佛名经》。这部经典中都是殊胜的佛号。天天持诵此咒。也等于读了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所以此咒功德犹如宝山那样高大。不可思议。

  另外还提到。如果所造之罪业。超过十个世界。如恒河尘沙般那么多。到临终之际。本该堕落至阿鼻地狱的。因着行人虔诚的持诵此咒。临命终时绝对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必定会来接引你的。可见此咒的功德多么广大。因此称作《功德宝山神咒》。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文化」功德宝山神咒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功德宝山神咒简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38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