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八)
现在的你。若欲修证佛三摩地(。希望证入自性本心不生不灭涅槃寂静终极定态圆明境界)。对于这个本所起因。这些元所虚浮狂乱妄想。必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建立三个修行基本步骤。才能得到灭除。如同在洁净容器中。除去有毒蜂蜜。第一先要除去这些毒蜜。然后用诸汤水。并且杂和一些灰香。洗涤那个容器。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其后才能贮存甘露。是哪三个增进修行基本步骤呢?所谓第一增进修行基本步骤。就是通过修习正法。除去干扰影响她的不利滋助因素;所谓第二增进修行基本步骤。就是通过自己真实修行。剖析分解她的正性出来;所谓第三增进修行基本步骤。就是通过自己不断向上精进。反向逆转当前盲目现行惯性业力行为。
什么叫做修习。除其助因呢?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种类众生。不能自己保全生命。只有依赖吞吃四种食物。才能活命住于世间。所谓四种食物。就是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吞食甘物故能延生。吞食毒物故能致死。这些一切众生。求三摩提。必当断食世间五种辛菜。因为这等五种辛菜。熟食催发淫心欲火。生吃增强烦怨嗔恨。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然能够宣说如来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不堪。全部远而离之。但是那些一切饿鬼等类。依彼作食。次第食之。舔吻他的嘴唇。是故此人。经常和鬼住在一处。福德日渐消亡。长无利益。这种食辛之人。修三摩地。一切菩萨天仙。以及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保卫他的安全。大力魔王却能得其方便。乘虚而入。
什么叫做真修。刳其正性呢?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远断除淫心。不吃酒不吃肉。所有食物。用火烧净之后才吃。不吃一切鲜物生气。阿难!这些修行之人。若是不能断除淫心。停止杀害众生性命。而能跳出三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应当观视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恨之贼。应当首先持受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其后实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如是禁戒成就以后。那么对于世间一切众生。永远无有相生相杀业力行为。不去行为偷劫。无有负债相互牵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这种清净之人。修三摩地。只是凭借父母所生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自奉承圣旨。能得大神通力。游行十方世界。宿世所生业报生命清净无垢。施行一切事情。能够得无艰险。这个就叫第二增进修行基本步骤。
什么叫做增进。违其现业呢?阿难!如是清净执持禁戒之人。心中无有贪淫欲念。对于外界六尘。六根所居心精很少向外流逸。旋复元精自然回归身内。如是不去攀缘六尘。因此他的六根机能。自然无所可以偶合。逆彼六根织妄业流。全部合成一相。六根机用不再妄行创造新业。十方国土皎然清净。犹如琉璃体内。内部悬着一轮明月。身心快然安怡。时刻感觉一切诸法妙圆平等。获得大安稳心。一切如来密圆净妙性质。全部从中显现出来。此人即获无生法忍。把他作为修行基础。从此向上渐修。一步一个脚印。随所发行。安立圣位。这个就叫第三增进修行基本步骤。
阿难!此善男子欲爱干枯。六根六境不相偶合。内因外缘和合消灭之故。新业生死种子不再生起。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如性。转转明净。如是妙圆。于妙圆中。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行于中道。纯真无妄。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三者不能为其障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都现在前。此善男子都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妙圆纯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保持。名慧心住。
执持智慧精明。周遍寂湛。寂湛妙光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应诸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两面镜子。光明相对照射。其中妙影重重涉入。名回向心。
心精光明。秘密回复本原面目。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阿难!此善男子。以真实方便法。发此十种信心。心性精体发起光辉。心精所发十种功用互相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心中发明。犹如清净琉璃体内。内部显现明亮精金。继续巩固此前妙心。占居统治地位。名治地位。
心地之间互相涉入。彼此觉知。随意游历十方世界。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行为与佛相同。纳受诸佛气分。犹如中阴身自求投生于父母。彼此之间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亦相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一体。日益向上增长。名不退住。
如来十身灵相。一时之间全部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长大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阿难!此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有能力。能够随顺十方。名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不但自已觉悟。而且能使他人觉悟。无有相违排拒之处。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一切差别相异诸法。合于一个同性当中。对于各种各样法门。得无差错谬误。名离痴乱行。
则于这个同性当中。显现众多异相。对于这些一一异相。各各见其异中之同。名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都能显现无量微尘;一一微尘之中。都能显现十方世界;显现微尘显现世界两者之间。不会相互留下妨碍。名无著行。
种种现前行为。全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够成就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一一都是无漏清净。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阿难!此善男子。已然满足神通能力。成就诸佛能事以后。纯洁精真。远离一切后有留患。应当度化苦难众生。并且灭除‘是我度你’执有之相。回转无为之心。趋向涅槃大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清明。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起妙明。心地如同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此同佛心地。心地之中各各出生清净本因。依靠这个心
真实道根既已成就。十方众生与我本性相同。性圆成就。而不遗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是这个诸法本性。本自离开诸法名相。对于‘是即是离’二相。亦要无所执著。名真如相回向。
法理一真。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此善男子。行尽上述清净四十一心。其次成就四种妙圆加行。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木取火。暖气流布。将燃未燃。名为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如同忍气吞声、欲作无作的样子。)。名为忍地。
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阿难!此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异性入于同性。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清净至极。光明生起。名发光地。
光明至极。觉力圆满。名焰慧地。
一切同异名相。全部不能了达彼之境界。名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自性
自性精元返复本原。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自性精元本原能力。发起真如妙用。名善慧地。
阿难!这些一切菩萨。从过去到现在。修习毕业。功德圆满。亦观从始至于此地。名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如来逆流而上。如是菩萨顺流而至。在觉与不觉二者的边际处切入交合。名为等觉。
阿难!从干慧心开始。一直到达等觉已。这种觉悟。方才开始获得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按照上述修行路线。所讲明的由低到高次序。需要连续重复。单向旋转十二轮圈。方尽妙觉。成就无上佛道。
上述种种诸地。都是如来依靠金刚能断之心。透过一切如梦如幻假有现象。层层剖析。深入洞视本质。观察清楚明白无误之后才讲说出来的。并把他们用十种不同层次的深奥比喻表达出来。在奢摩他之中。运用一切如来毗婆舍那。微密观照。清净修证。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阿难!如是种种。都是以三个增进修行步骤为基础。才能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这个观点的。名为正法观点;若是作其他观点的。名为邪教观点。”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对佛说:“应当如何命名此经?我和众生。应当如何去奉持她呢?”
佛告文殊师利:“这个经典。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摩登伽女。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你们应当至心诚意。去善自好好奉持她。”
说此话后。即时阿难及诸大众。蒙受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及听了此经了义名称数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7/46606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