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舍利弗」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5 06:0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舍利弗」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入法界体性经一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第47部第20册一卷] 第0047部~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

  入法界体性经  尔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于夜初分来诣佛所。到已在佛别门而立。是时。如来住于三昧。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见文殊师利童子住别门外。见已告言:“文殊师利。汝来!汝来!入内莫住于外。”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闻佛告已。白佛言:“善哉!世尊。”即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童子:“汝可就坐。”

  时。文殊师利童子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向佛合掌。却坐一面。

  于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今者世尊住何三昧而从起耶?”

  佛告文殊师利:“有三昧名曰宝积。然我于时行此三昧

教授讲佛学常识

。而从彼起。”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以何因缘。名此三昧为宝积耶?”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大摩尼宝。善磨莹已安置净处。随彼地方。出诸珍宝不可穷尽。如是。文殊师利。我住此三昧。观于东方。见无量阿僧祇世界现在诸佛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如是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我皆现见。是诸如来住此三昧。为众说法。文殊师利。我住此三昧。不见一法然非法界。文殊师利。又此三昧。名实际印。若有纯直男子

一分钟教你学会佛学常识

女人。行此印者辩才不断。

佛学常识每日问答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有辩才。修伽陀。我知辩才。”

  佛言:“文殊师利。汝云何知辩才?”

  文殊师利言:“世尊。譬如彼摩尼宝不依余处。还依宝际而住。如是。世尊。一切诸法更无所住。惟依实际而住。”

  佛复告文殊师利:“汝知实际乎?”

  文殊师利言:“如是。世尊。我知实际。”

  佛言:“文殊师利。何谓实际?”

  文殊师利言:“世尊。有我所际。彼即实际;所有凡夫际。彼即实际;若

佛学常识pdf下载

业若果报。一切诸法悉是实际。世尊。若如是信者。即是实信。世尊。若颠倒信者。即是正信。若行非行。彼即正行。所以者何?正不正者。但有言说。不可得也。”

  佛言:“文殊师利。行者是何义?”

  文殊师利言:“世尊。行者是见实际义。”

  佛言:“文殊师利。修道是何义?”

  文殊师利言:“世尊。修道者思惟证义。”

  佛言:“文殊师利。汝云何为初行男子女人说法?”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于彼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教发我见即是为其说法。世尊。我不灭贪欲诸患而为说法。所以者何?此等诸法。本性无生无灭故。世尊。若能灭实际。即能灭我见所生际。世尊。我为初行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说法。不受佛法。不著凡夫法。于诸法不举不舍。世尊。我为初发意男子、女人。当如是说法。”

  文殊师利言:“世尊亦为教化众生时。云何说法?”

  佛言:“文殊师利。我不坏色生。亦不坏色不生故说法;如是受想行识亦不坏不生故说法。文殊师利。我不坏欲嗔痴等而为说法。文殊师利。我为诸教化者。当令知不思议法。我为说法。以如是故。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我无所坏诸法已。得成无上菩提;亦无有生。得成无上菩提。文殊师利。所言佛者。即是法界;于彼诸力、无畏。亦是法界。文殊师利。我不见法界有其分数。我于法界中。不见此是凡夫法、此是阿罗汉法、辟支佛法及诸佛法。其法界无有胜异。亦无坏乱。文殊师利。譬如恒河、若阎摩那、若可罗跋提河。如是等大河入于大海。其水不可别异。如是。文殊师利。如是种种名字诸法。入于法界中无有名字差别。文殊师利。譬如种种诸谷聚中不可说别;是法界中亦无别名。有此有彼。是染是净。凡夫圣人及诸佛法。如是名字不可示现。如是法界如我今说。如是法界无违逆如是信乐。何以故?文殊师利。其逆顺界、法界无二相故。无来无去。不可见故。无其起处。”

  佛说如是法已。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我亦不见法界向恶道。亦不见向人天道。亦不向涅槃。”

  佛复告文殊师利:“若有人来问汝。云何现在有于六道?如是问者。汝云何答?”

  文殊师利言:“世尊。如是问者。我当解说。世尊。譬如有人睡眠作梦。或见地狱道。或见畜生道。或见阎摩罗人。或见阿修罗身。或见天处。或见人等。世尊。彼人所见梦事。诸道各各别异。又人问者。随意而说。然实无彼诸众生等。如是。世尊。我虽说诸道各别。然其法界实无差别。世尊。如彼问者。我当为其如实解说。彼此无故。世尊。若行声闻乘取涅槃者。不可为说实义。世尊。彼等即今现在。亦不可为其分别。但说名字。何以故?取法界边际故。世尊。譬如大海有七种宝。若珂玉珊瑚金银生色等。可以相别。此是其宝。于法界中。不可知其别异之相。何以故?世尊。法界不生不灭。其法界无染无净。其法界无浊无乱。其法界中无可灭者。亦无生者。”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文殊师利言:“汝知法界耶?”

  “如是。世尊。我知法界即是我界。”

  佛复问文殊师利:“汝知世间耶?”

  文殊师利言:“世尊。如幻化人所作处。是世间处。世尊。世间者但有名字。无实物可见。说名世间行。世尊。然我不离法界见于世间。何以故?无世间故。如世尊问言世间何处行者。所谓色性不生不灭。彼行亦不生不灭;如是受想行识。此识性不生不灭。如是行亦无生无灭。世尊。如是一相所谓无相。”

  佛复问言:“文殊师利。汝岂不作是念?若现在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当灭度耶?”

  文殊师利答言:“世尊。岂可法界有已修集、未修集也?法界既无修集。云何得有灭不现耶?”

  佛言:“文殊师利。于汝意云何?过去诸佛。如恒伽沙等已灭度。汝岂不信耶?”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信诸如来皆已涅槃。见彼出处故。”

  佛言:“文殊师利。于汝意云何?欲使诸凡夫死已更生也?”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尚不见有凡夫。何有更生耶?”

  佛问文殊师利言:“汝于佛前乐听法也?”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亦不见乐不乐相。”

  佛言:“文殊师利。汝岂不乐法界耶?”

  文殊师利答言:“世尊。我不见有一法非法界者。更何所乐?”

  佛言:“文殊师利。若慢者闻汝说。生大恐怖。”

  文殊师利言:“世尊。若慢者生怖。实际亦生恐怖。其实际不恐怖故。即一切诸法皆无恐怖。以无修作故。此是金刚句。”

  佛言:“文殊师利。何故名此为金刚句?”

  文殊师利言:“世尊。诸法性不坏。是故名金刚句。世尊。如来不思议句。是诸法不思议。是金刚句。”

  佛言:“文殊师利。何故复名此为金刚句?”

  文殊师利言:“世尊。诸法无思故。是金刚句。世尊。诸法是菩提。是金刚句。”

  佛言:“文殊师利。何故复名此为金刚句?”

  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法无所有。但有名字言说。诸法无此无彼。皆无所有。此彼无所有者即是如。若是如者则是真实。若是实者彼则是菩提。是故得名为金刚句。”

  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诸法是如来境界。是金刚句。”

  佛言:“文殊师利。何故名此为金刚句?”

  文殊师利言:“世尊。诸法自性本来寂静故。是金刚句。”

  佛告文殊师利:“汝可唤阿难陀比丘来。令受持此法本句。”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于中不见有一法可说可听。世尊。我实不见一字有其说处。何有多句而可持乎?”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善说此语。文殊师利。我见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诸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亦说此法本。”

  尔时。长老舍利弗。从自住处出。往诣文殊师利童子住处。到已不见文殊师利。即诣佛所。到已在佛别门外边而住。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是舍利弗比丘今在门外。为欲听法。汝令使入。”

  文殊师利言:“世尊。若彼舍利弗际、若法界际。世尊。此二际。岂有在内、在外、若中间二耶?”

  佛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世尊。言实际者。亦非实际。如是际非际。无内无外。不来不去。世尊。长老舍利弗际。即是实际;舍利弗界。即是法界。世尊。然此法界。无出无入。不来不去。其长老舍利弗。从何处来?当入何所?”

  佛言:“文殊师利。若我在内。共诸声闻语论。汝在于外而不听入。汝意岂不生苦恼想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凡所说法不离法界。如来说法即是法界。法界即是如来。说法界。如法界、言说界。无二别无所有;名者、说者。此等皆不离法界。世尊。以是义故。我不苦恼。世尊。若我恒河沙劫等。不来至世尊说法所。我时不生爱乐。亦无忧恼。何以故?若有二者即生忧恼。法界无二故无恼耶!”

  尔时。世尊告长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来入听。文殊师利辩才耶!”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我甚乐闻!今在室外。欲听世尊及文殊师利童子所说。”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令长老舍利弗得入听法。”

  尔时。世尊告长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来前入。”

  舍利弗言:“善哉!世尊。”即前入室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文殊师利言:“长老舍利弗。汝见何义故而来此耶?”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欲听法故来此耳!此处应有最胜法义。以有文殊师利与世尊共处。各有论说必有妙美。当有甚深最胜法义。”

  时。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舍利弗。我说甚深最胜法。”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此说法以何义为甚深最胜?”

  文殊师利言:“舍利弗。此法难知。以无器故。凡所说无所发起。此所说法不为发起故。凡夫亦不为发起。阿罗汉法亦不为发起。如来法起发此说法。以无所依无能依故。发此说法。是故说法平等。平等无有住处。毕竟寂静说诸法故。此无所住故称最胜。”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以何义故作如是说。阿罗汉漏尽非受此法器?”

  文殊师利言:“长老舍利弗。阿罗汉者惟尽欲嗔痴等粗惑故。彼何能作器?舍利弗。以是义故。我作如是言:阿罗汉漏尽非此法器。”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以斯义故。我今求汝。从一游处至一游处。从室至室。从窟至窟。我故求汝。为法乐处。辩才欲听法故。文殊师利。我听世尊及汝说法。无有厌足。”

  时。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不知足听法耶?”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不厌听法。”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岂可法界取说法耶?”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

基本佛学常识100问

弗。既无厌听法。然法界共大德界。无二无别。其法界不取说法。若取则可知足。既不取是故不知足。”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除诸如来。何有听法如是也?”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言涅槃法。是舍利弗耶?”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有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诸法本性成就故。我无涅槃。”

  文殊师利又问:“舍利弗。汝信无死法耶?”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有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夫法界者。不死不生。我信如是。”

  文殊师利又问:“大德舍利弗。汝信无智具足漏尽阿罗汉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无智智平等故。具足漏尽阿罗汉。何以故?非但智离无智。无智亦离。无智尽法更无智。无分别故。离智是漏尽阿罗汉。”

  文殊师利问大德舍利弗言:“汝信漏尽阿罗汉解脱法耶?”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实有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彼诸法离诸法。然不取诸法。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问大德舍利弗言:“汝信前世诸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灭度而不得涅槃耶?”

  舍利弗言:“我信。”

  文殊又问:“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彼不思议界无生无没者。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问大德舍利弗言:“汝信诸佛是一佛耶?”

  舍利弗言:“我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法界不可分别。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问大德舍利弗:“汝信诸佛刹即是一佛刹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师利又问:“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是诸佛刹依如。无尽刹亦无尽。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问舍利弗:“汝信诸法无可证、无可灭、无可思念。不可修作耶?”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有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自体不自知自体。本性不舍本性。自体亦不证。亦无思念。不相违背。不生不灭。不取不舍。善住彼际。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问言:“舍利弗。汝信有为界。于法界中无有法生。亦无有灭。亦无积聚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又问:“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彼诸法性不可得知若生若灭若积聚住者。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信有般若法界。于中亦有阿罗汉名字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师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厌行般若法界。是阿罗汉界。然法界体离非欲嗔痴体。其阿罗汉岂能离法界也?我如是信。”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信诸法皆是佛境界忍耶?”

  舍利弗言:“我实有信。”

  文殊师利问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世尊本性觉自性离故。我如是信。”

  尔时。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大德舍利弗。如汝所有境界。为我解释。我如是问。汝如是答。是故我知有尔许行也。”

  尔时。世尊告长老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法本句。若为他解释。若读若诵。然彼人等速得辩才。”

  舍利弗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大德世尊所说。世尊。然彼众生。于前世时已曾供养诸佛世尊已。为彼善男子、善女人。安立于此法印。彼等众生当得大觉!”

  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法本有何名字?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长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我此法本名《文殊师利童子所问佛为解说》。如是受持;亦名《入法界》。如是受持;亦名《实际》。如是受持。舍利弗。彼善男子、善女人等。恭敬当如胜宝。若受持此法本。若读若诵。若思惟。如行当得无生法忍。若为生他善根。若少读诵已。而能为他多说法义。当得不断辩才。”

  佛说此经时。文殊师利童子。及余菩萨摩诃萨。上坐舍利弗。及余诸比丘。并诸天众、揵闼婆、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0/503257.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入法界体性经一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入法界体性经一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22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