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垢」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无垢」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第52部第20册一卷] 第0052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梁三藏法师僧伽娑罗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顶法界宫殿上。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千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诸根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已得自事义。有结已尽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等。及八大声闻。复有七十二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行吉菩萨、佛吉菩萨、药王菩萨、常起菩萨摩诃萨等。能转不退法轮。善问无比宝顶修多罗等。住法云地。智慧如须弥山。常修行空无相无作无生无体深法光明。功德圆满威仪具足。无数那由他世界如来所遣。有大神通住无性相。
尔时。世尊作是思惟:“是诸菩萨摩诃萨。从恒河沙等世界而来至此。我当为其说法令得大力。当现神通相放大光明。以诸菩萨当问我故。”
尔时。世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不可思议三千大千微尘世界。尔时。十方一一方面十佛世界。有不可说千万亿那由他微尘等诸菩萨。各从本界乘不可思议无量神通。而来集此。复以不可思议供具供养如来。随意所造莲华座于佛前坐。瞻仰世尊目不暂舍。是时。于法界宫殿上。起大宝莲华师子藏座。纵广无量亿由旬。无量光明摩尼珠所成。电灯摩尼珠为交络。不可思议力摩尼珠为竿。以无譬喻摩尼珠为眷属。过诸譬喻摩尼珠所庄严。以自在王摩尼珠为盖。以杂摩尼宝厕填。悬种种色幡。彼大摩尼珠围绕。出十种无量亿那由他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尔时。不可说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等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四天王。从十方十佛世界来集于此。复有诸天乘宝顶宫殿。无数不可思议天女。作百千万亿那由他妓乐。亦来集此。复有诸天乘宝华宫殿、龙宝栴檀神珠宫殿、真珠宫殿、宝衣宫殿、金光明摩尼珠宫殿、阎浮提金宫殿、无量光明摩尼珠宫殿、自在王摩尼珠宫殿、如意摩尼珠宫殿、覆帝释摩尼珠宫殿、大海聚清净宝庄严普光明大摩尼珠意顶宫殿。与无数不可思议千万亿那由他天女。作诸妓乐而来集此。咸以无数不可思议供具供养于佛。供养佛已。各随意坐。瞻仰世尊目不暂舍。
是时。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阎浮提金色。以种种摩尼珠为树。天华树、宝衣树、龙宝、栴檀树所庄严。日月电灯等。摩尼珠为交络。遍覆世界悬种种幡。无数千万亿那由他天女。持种种璎珞、种种宝华。尔时。从大宝莲华师子座。出此伽陀:
“汝等今安坐。 我当说真实!
人王师子座。 如来功德造。
我今日愿满。 供养两足尊。
世尊今当坐。 七宝莲华座。
当放大光明。 照我及一切。
说无上妙法。 利益诸天人。
众生闻法者。 当坐师子座。
如是大光明。 从如来身出。
照无量世界。 令一切欢喜。
导师天中天。 今当摄受我。
我昔于此处。 已值八亿佛。
唯愿今世尊。 必哀愍摄受!”
尔时。世尊从光明座起。坐宝莲华藏师子座。结跏趺坐。观诸菩萨众皆悉已集。为发起诸菩萨故。当说空法。
尔时。诸菩萨作是思惟:“此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当问如来不生不灭。我等从久远来不闻此法。”
是时。文殊已知如来欲说法相。及诸菩萨心所思惟。即白佛言:“世尊。无生无灭法者。其相云何?”文殊师利说此祇夜:
“无生无灭。 云何可知? 大牟尼尊。 当说譬喻。
此诸
今诸菩萨。 诸佛所遣。 亦皆乐闻。 微妙法相。”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今所问。能大利益一切世间。令诸菩萨得作佛事。文殊师利。汝当谛听!勿起惊疑。文殊师利。不生不灭即是如来。文殊师利。譬如大地琉璃所成。帝释毗阇延宫殿供具等影现其中。阎浮提人。见琉璃地诸宫殿影。合掌供养烧香散华:‘愿我得生如是宫殿。我当游戏如帝释等。’彼诸众生不知此地是宫殿影。乃布施持戒修诸功德。为得如此宫殿果报。文殊师利。如此宫殿实无生灭。以地净故影现其中。彼宫殿影。亦有亦无。不生不灭。文殊师利。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其心净故见佛身。佛身无为。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色非非色。不可见非不可见。非世间非非世间。非心非非心。以众生心净见如来身。散华烧香种种供养:‘愿我当得如是色身。’布施持戒作诸功德。为得如来微妙身故。如是。文殊师利。如来神力出现世间。令诸众生得大利益。如影如像随众生见。”
尔时。世尊说此祇夜:
“如来常住。 不生不灭。 非心非色。 非有非无。
如琉璃地。 见宫殿影。 此影非有。 亦复非无。
众生心净。 见如来身。 非有非无。 亦复如是。
“文殊师利。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及中山。后照下地;如来亦尔。无心意识。无相离相断一切相。不著彼不著此。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不可思议非思惟所及。不高不下。无系缚无解脱。非有智非无智。非烦恼非不烦恼。不真实不虚妄。非智非非智。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非行非不行。非念非不念。非心非不心。非意非不意。非名非不名。非色非无色。无取无不取。非说非不说。非可说非不可说。非可见非不可见。非导师非非导师。非得果非不得果。如是。文殊师利。如来慧日光明照于三界。先照菩萨如照高山。次照乐缘觉、声闻人。后照乐善根人。乃至邪定众生。为增长善法。为起未来因缘。文殊师利。如来平等无上中下。常行舍心。文殊师利。如来不作是思惟:‘如是众生我为说胜法。如是众生说不胜法。’亦不思惟:‘此众生大意。此众生中意。此众生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得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无根无处。是如来得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为根?云何为处?”
佛告文殊师利:“身见为根。不真实思惟为处。文殊师利。如来智慧与菩提等。与一切诸法等。是故无根无处。是得菩提。
“文殊师利。菩提者寂静。云何寂静?内寂静、外寂静。何以故?眼即是空。非我非我所;耳鼻舌身意空。非我非我所。以知眼空于色不行。是谓寂静;如是以知耳空于声不行。是谓寂静;知鼻乃至意空亦如是。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动、不行。不动者。不取一切诸法;不行者。不舍一切诸法。文殊师利。如来不动。则如如实;如如实者。不见此岸。不见彼岸;不见此彼故。则见一切法;以见一切法故。称为如来。
“文殊师利。菩提者。无相无缘。云何无相?云何无缘?不得眼识是无相。不见色是无缘;不得耳识是无相。不闻声是无缘;乃至意法亦如是。
“文殊师利。菩提者。非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等。断三世流转。文殊师利。云何断流转?以于过去心不起未来识。不行现在意。不动不住。不思惟不觉不分别故。文殊师利。菩提者。无形相无为。云何无形相?不可以六识识故。云何无为?无生住灭故。是谓断三世流转。
“文殊师利。菩提者。是不破句。云何不破?云何句?无相是不破。如实是句;无住处是不破。法界是句;不动是不破。空性是句;不得是不破。无相是句;不觉是不破。不作是句;不希望是不破。无自性是句;众生无自性是不破。虚空是句;不可得是不破。不生是句;不灭是不破。无为是句;不行是不破。菩提是句;寂静是不破。涅槃是句;不更生是不破。不生是句。
“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觉。不可以心觉。何以故?身是无知。如草木故;心者虚诳。不真实故。文殊师利。若谓菩提身心所觉。是依假名非真实义。何以故?菩提不身不心。不虚不实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非语言可说。何以故?如虚空无处所。不生不灭无名字故。文殊师利。一切法真实不可说。何以故?一切法非真实。无语言。不生不灭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取无处。云何不可取无处?眼识不可取。不得色为无处;耳识不可取。不得声为无处;鼻乃至意法亦如是。菩提者不可觉。以眼不取故不得色。不得色故识无住处。耳不取故不得声。不得声故识无住处。乃至意法亦如是。
“文殊师利。菩提者是说空。以空一切诸法故。空是如来所知。空是如来所觉。文殊师利。不从空有。空为如来所觉。何以故?以无相故。复次。文殊师利。菩提因智亦是空性。何以故?以无相故。文殊师利。空及菩提悉无所有。无二无数。无名无相。离心意识。不生不灭。无行无处。非声非说。文殊师利。但以名字说。实不可说。文殊师利。如来悉知一切诸法从本以来。不生不起。不尽不灭。无名无相。离心意识。如是知故如是解脱。亦不系缚亦不解脱。
“文殊师利。菩提者与虚空等。虚空者。不平等非不平等;菩提者。亦不平等非不平等。如是法相如来所觉。文殊师利。如阿[少/兔]微尘。不等非不等;一切诸法亦如是。以真实智能如是知。文殊师利。云何真实智知诸法?未生者生。生已即灭。彼一切诸法无生。无所摄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如实句;如实句者。如菩提相不离如实。色受想行识不离如实。如菩提相。地界不离如实。水火风界不离如实。如菩提相。眼界、色界、眼识界不离如实。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亦不离如实。此谓如实句。
“文殊师利。菩提者。以行入无行。文殊师利。云何行?云何无行?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行者心不住。无行者无相解脱;行者可称量。无行者不可量。云何不可量?无可识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无漏、无取。无
“文殊师利。菩提者。清净、无垢、无烦恼。文殊师利。空是清净。无相是无垢。无作是无烦恼。复次。不生是清净。无为是无垢。不灭是无烦恼。复次。自性是清净。清净是无垢。无垢是无烦恼。复次。无分别是清净。不分别是无垢。灭分别是无烦恼;如实是清净。法界是无垢。真实观是无烦恼;虚空是清净。虚空是无垢。虚空是无烦恼;内身智是清净。内行是无垢。不得内外是无烦恼;知阴是清净。界自性是无垢。不舍诸入是无烦恼;于过去尽智是清净。于未来不生智是无垢。现在法界智是无烦恼。文殊师利。此谓清净、无垢、无烦恼。此即寂静。寂静者内外寂静。内外寂静者是大寂静。大寂静故说名牟尼。文殊师利。如虚空是菩提。如菩提是诸法。如诸法是一切众生。如一切众生是境界。如境界是泥洹。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与泥洹等。最上无边故无有对治。无对治故本来清净、本来无垢、本无烦恼。文殊师利。如是如来觉一切诸法已。观诸众生起大慈悲。令众生游戏清净、无垢、无烦恼处。
“文殊师利。云何诸菩萨行菩萨行?文殊师利。菩萨不思惟。不为灭不为生。是为行菩萨行。复次。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心已灭不行。未来心未到不行。现在心虽有亦不行。何以故?不著过去、未来、现在故。文殊师利。是名菩萨行菩萨行。文殊师利。布施及如来。无有二相。是菩萨所行。如是戒、忍、精进、定、慧。及如来无二。是菩萨所行。文殊师利。若菩萨不行色空是菩萨行。不行色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以色自性空故。如是菩萨不行受想行识空不空。是菩萨行。何以故?心意识不可得故。文殊师利。一切无所有法当修、当作证。若证则无烦恼生、无烦恼灭。文殊师利。生灭者。是假名字说。于实相中无起无灭。
“文殊师利。假使六趣四生众生。若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二足、四足、多足、无足。悉得人身。得人身故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已。一一菩萨供养恒河沙等诸佛。及诸菩萨、缘觉、声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一切乐具。经恒河沙劫。乃至入涅槃后。起七宝塔高百由旬。宝盖覆上悬摩尼宝珠以为庄校悬种种幡盖。自在王摩尼珠以为交络。若有菩萨以清净心。闻此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闻已欢喜受持信解。乃至为他说一偈一句。胜前功德。百分、千分、万分、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此经广说不可思议清净无相微妙法身故。文殊师利。若恒河沙等无数诸菩萨。若恒河沙无数诸佛世界。悉阎浮金所造。乃至树木华果皆阎浮金。及以天衣庄严其树。一切光明摩尼珠网以覆其上。自在王摩尼珠以为宫殿。电光摩尼珠以为基陛。悬众宝幡。日日以此供养恒河沙等无数诸佛。如是经无数劫。若有菩萨正念此经。或宣说一句。以前菩萨布施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是其余一切功德。比此经功德无有及者。”
尔时。世尊说此祇夜:
“若有受持此。 微妙法身经。
所得功德利。 不可得称量。
假使诸众生。 皆悉生人道。
并发菩提心。 为求一切智。
如是诸菩萨。 皆作大施主。
以种种供具。 供养无数佛。
并及诸菩萨。 缘觉与声闻。
乃至入灭度。 各起七宝塔。
高至百由旬。 种种宝严饰。
若人持此经。 或说一句偈。
出过此功德。 无量无有边。
以此经所说。 无相法身故。
是故有智者。 应当念受持。
读诵及书写。 以华香供养。
所得功德果。 不可得思议。
不久诣道场。 降魔成正觉。
如是修妒路。 诸佛所称扬。
即是妙法身。 无相无言语。
是故受持者。 功德不可量。”
佛说此经已。文殊师利等一切菩萨。无量缘觉及声闻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0/503258.html
以上是关于「无垢」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无垢」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