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4 08:3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原译文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由唐朝天竺般剌密谛法师所译。此章共244字(不含标点)。

「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四分阐释

  以下分四节释读。第一节:大势至;第二节:菩萨;第三节:念佛;第四节:圆通章。

  第一节 大势至"大势至"者。又名"得大势"、"无边光"。其立名有四:

  第一节 大势至

  一、因地自利而得名。《悲华经?卷三》中宝藏佛曰:"善男子。由汝愿取大世界故。因字汝为得大势"。此因中愿力而得名也。

  二、果地利他而得名。《观无量寿经》曰:"(此菩萨)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此果地利他而得名也。

  三、折服众生立名。《观经》曰:"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又曰:"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思益经》曰:"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斯以威力折服众生。故名。

  四、摄受众生立名。《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斯以慈悲摄受众生。故名。

  第二节 菩萨

  第二节 菩萨"菩萨"者。具名"摩诃菩提萨埵"。言"菩萨"者。略称也。译中文为觉有情。盖菩萨之所觉。与诸佛等;菩萨之有情。与众生等。故菩萨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故名菩萨也。又菩萨上觉佛道。下化有情。故名"觉有情"也。

  第三节 念佛

  第三节 念佛"念佛"者。乃佛教之特别法门。但有三种不同:一者专念自佛。二者专念他佛。三者兼念自他佛。

  专念自佛者。全凭自力。根究实相。以期悟、证者也。如禅宗看念佛者是谁。及各种话头之类。皆是也。此于四种念佛中。属实相念佛之范畴。但以谛理幽深。诚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力。别无他力资助。若非宿根成熟。悟无是处。又何言证焉?

  要之。悟与证迥然不同。悟者。唯见回家之路;证者。已是居家稳坐矣。《文钞?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云:"既悟之后。乃名悟道。尚须历诸境缘。锻炼习气。直得烦惑净尽。方名证道。"

  《文钞?复化凡居士书》云:"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之人。亦难免来生因福造业。或致堕落恶道。证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说。若依大乘圆教说。初信断见惑。与小乘初果同。七信断思惑尽。方了生死。"由此可见。悟者。悟道;证者。证道。悟而未证。尚不济事;证道四果。方得了脱。所以悟道者。仍是轮回中人。证道者。方为了脱生死。如五祖戒(即蕲州五祖寺师戒禅师。尊称五祖戒。为云门第三世)、草堂清、真如喆皆是大彻大悟之人。但以有悟无证故。仍复轮回。是其明证。

  专念他佛者。有三种念法。

  (一)、观想念佛。谓依《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具观十六种观。

  (二)、观像念佛。谓对佛形象。想佛相好光明等。

  (三)、持名念佛。谓一心称念"南无námó阿弥陀佛"圣号也。此三种念佛。方法不同。但皆需具真信。切愿。方可于一生之中出此娑婆。生彼极乐。又此三种念佛之中。唯持名一法。下手易而成就高。用力少而见效捷。倘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了脱生死。出离轮回。末世众生。若欲一生取办。须于是法留心。

  兼念自他佛者。即所谓禅净双修者也。此法。先须开悟(宗门曰明心见性。教下曰大开圆解。词异意同)然后念佛。谓之"有禅(有悟处)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此中行人。以已所悟所修。因材施教。曲接来学。应以禅机得度者。即为说禅。应以净宗得度者。即为说净。应以禅净双修得度者。即以禅净双修法门而度化之。如是。大人不倡游言。言必契理;君子不谈虚语。语必契机。生为人天师范。殁则上品上生。岂非"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耶?

  然有一班人。即参禅又念佛。唯以明心见性为目的。不以求生净土为宗事。看似禅净双修。实则无禅无净土。何以言哉?未能彻悟。故无禅;不求西方。故无净。无禅则不能仗自力了脱;无净则不能仗佛力接引。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了生死。无有是处。此人来生。必感殊福。倚福造业。因业堕落。永明大师所谓"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此也。截流大师称此为"第三世怨"。可惧也已。净业行人。当自警策。

  第四节 圆通章

  第四节 圆通章"圆通"者。圆融通达。《三藏法数?四十六卷》云:"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此依解门释圆通也;若吾辈凡夫。以如子忆母之心境。秉持六字之洪名。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是依行门行圆通者也。

  "章"者。经中之一篇。名章。

  以上经题中:大势至菩萨。人也。念佛圆通。法也。是以人法立题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原译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原译文

  白话文

  大势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听了上述修行已有成就的二十三位佛弟子。谈自己由于修所修法门而得成就的那个圆通法门后。因时节因缘已经成熟。所以就同他一起共修的、分别有著五十二种修行位的无量大菩萨们。同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世尊跟前。恭敬地跪下去。用顶礼佛足的最高礼节:双手著地。掌心向上。把头磕地于两手之间。表示用自己的双手捧起佛足。高高举过头顶敬礼。礼拜完后。恭敬地向世尊释迦牟尼佛表白自己的修行体会说:

  我以清净自在功德神通力。回忆起在无量久远的年代、早在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大劫前。有一尊佛。因为佛的大愿及众生根机的成熟。所以显现在世界上。他的名号称

佛学常识八正道

为无量光佛。在这整整一个大劫的长时期里。有十二位如来依次出现在世上。第一尊佛就是刚讲过的无量光佛。依次有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解脱光佛、安隐光佛、不思议光佛。而最后一尊佛的名号称为超日月光佛。这位超日月光佛。同前边十一尊佛一样。都亲自教导和传授给我同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的名号称为念佛三昧。

  现在以两个譬喻来说明念佛法门。第一个譬喻是:譬如有二个人。是亲友关系。有一个人特别关心另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一直在想念著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却不放在心上。有时他们两人相逢。有时他们两人相见。但由于另一个人没有思念的心。所以即使碰到了。也同没碰到一样。擦肩而过;即使对面看见了。也同陌生人一样。转脸就走。这是比喻佛一直在想念众生。要想度脱众生。而许多众生因为业障太重。智慧太浅。暂时同佛无缘。所以佛也难以度脱他们。倘若这两个人相互忆念。甚至互相间都想得很苦。都想早日见面。见了面后根本不愿再分开。这样的话。直至终生想念。甚至发愿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好像影子跟人一样。再也分不开。这是比喻众生由于佛的世世教化。开发了智慧。发愿要最终成佛。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两人总不分开。这是第一个以亲友关系作的譬喻。

  第二个譬喻是:十方一切如来。怜悯和思念众生。就如同慈母思念自己亲生的子女一样。这是最伟大的母爱。其中丝毫不掺杂任何私心。但是由于子女的愚昧、任性。只想放荡游戏。不想归家同受母子亲情的欢乐。跑得远远地。连个音信也不通。害得老母亲想煞也是枉然。这是比喻佛一直在想念众生。要

佛学常识 epub

想度脱众生。而许多众生因为业障太重。智慧太浅。暂时同佛无缘。所以佛也难以度脱他们。倘若子女也因长久流浪在外而思念起自己的母亲。而且思念的心情也同母亲思念子女的心情同样迫切的话。那末母子们终生想念。甚至发愿生生世世永不分离。那末母子们也永不会分开。这是比喻众生由于长久流浪生死。痛苦异常。受到佛的教化后。开发了智慧。发愿要最终成佛。这是以母子关系作比喻。要比上一个譬喻更进一层。

  倘若众生的

佛学基本常识陕西师范

心里一直在忆佛、念佛。表现在行动中也是时时处处口念佛号。身作佛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快的话。一年、半年。甚至几个月、半个月。可以见到佛;慢的话。在这一辈子临终的时候也必定能见到佛。离开佛总是不远的。非但如此。也不需要再用其他种种方法或法门。例如去学密、学禅。掐诀念神咒、打坐参话头。只要把一句佛号牢牢溶在心中。无论行住坐卧、无论喜怒哀乐。无论闲暇繁忙、无论得意失宠。心佛永不分离。久而久之。功夫到了。自然就达到密宗的三密相应。禅宗的明心见性的'心开'境界。这情形正好比身上涂抹香料的人会散发出香味一样。这就叫做'香光庄严'啊!这就是以佛的功德香、以佛的功德光来加持到你身上。令你身上也同样有佛的香气和光明。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我在菩萨道行道修行时。就是修的念佛法门。以清净的念佛心。得以证到'无生法忍

佛学入门常识丛书太虚

'。由此'无生法忍'步步深入。最终成为补处菩萨。依照我的本愿。现在就在娑婆世界。以阿弥陀佛大愿的威力来加被。以我本身菩提愿力作接引。令所有真正发心、具足信愿行的念佛人。都最终归入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清净佛国中去。

  世尊!您要是问我:最好选择甚么样的圆通法门。可以使修行人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得到成就。事实上我觉得。最根本的选择就是甚么也不选择。对外。不选六根种种形相(如眼、耳、鼻、舌、身、意等根相);对内。不取六根种种根性(如见、闻、觉、知等性)。只'依'一个清净精明的自性(事实上只是名'依'而已。清净自性早离能所了也)。便可把六根统统管住了

佛学常识地藏经

。以清净的佛号为净念。进一步说。以无杂念为净。以不执念为念。这便是净念。在事相上。时时处处忆念不舍;在理相上。达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便是相继。能按照这个方法坚持去做的话。一旦功夫到了。自然就进入念佛三昧的正定境界。自然就显示出清净的自性如来。同佛一样。无二无别了。真能这么做到的话。那才叫真正的第一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4/541345.html

以上是关于「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圆通速递」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82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