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事、建庙,
从外,戒是幢相、璎珞、灯塔;从内,定慧是根本,因戒生定慧,若无定慧,则不能断除烦恼,圆满菩提。要成佛道,法门无量,选择念佛的净土法门,其原因一:时至今日,念佛者众,不分道俗,皆以念佛为行持入手,末法障缘诸多,又无明眼人指示。其二:本人出家的师承、环境,耳濡目染导向自是念佛法门,但对其他法门至尊至敬。曾在佛学院时,所学侧重于般若系统,即三论性空思想。
当然对禅学的思惟修无不好乐,行持地中也以静坐离相为喜悦,但终难深入,杂念纷飞,狂心难止,故选念佛为行持的归向。其三:曾亲近圆拙老法师,对本人的影响颇深。为人的风范,处事的态度,寺院的风格。老法师曾亲近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故对戒律和净土法门自然影响,本人曾在法师座下七年,无不受益于此。
净土法门之殊胜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
净土念佛法门之普被,上根的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导归极乐,下至五逆十恶,以及愚夫愚妇,无不依念佛而得度生死。净土法门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其宗要。以发心为基础,执持名号为行本,即能顿入不退转的阿鞞跋致。不假方便入一佛乘。正如经中所示:“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犹同《法华》:“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二经一致。至于《法华》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唯一佛乘之宗旨,在净土经论中,弥陀的悲心本愿,普摄一切众生,只要至心信乐,欲生彼国,十念一念即得往生,生者不退,证悟无生,永补佛处。即是令一切众生成佛,岂非相同!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无论是修禅、修密,对于
至于其他宗派的修观,亦有共同之处。《观经》的十六观法,前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
唯识观的万法唯识,会归于心,转识成智——念佛成佛。三论的诸法缘起性空无体,会归诸法体性实相。《往生论》一句归一法句,归清净句——实相也。
天台的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观,始末归于止观,但天台大师以及台教后人,如幽溪、蕅益,无不归念佛法门。
华严的法界观,上已提及,十玄门以及事事无碍法界,都与净宗相附相入。
律是共修,是一切法门之共法,因三学,以戒为首。
所以净宗与八宗亦不相违背,可谓方便有多门,归源同一致。
净土法门特别强调“信”,以信起“愿”,以愿导“行”。其实一切法门亦复如是。倘若不信此法,又如何起信愿心去行持?信自性自心是佛,而去参究,见性成佛(禅),信密咒有不可思议神力而持之(密),信转识成智而修唯识观,信万法缘起无性而修空观,天台的百界千如,十法成乘,一心三观,无信又如何修止观呢!不信法界缘起,事事无碍怎能修法界观!所以“信”是佛法通途。《智度论》:“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华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愿与信,各有差异,所愿所行,是针对法门的不同而起愿行。十方诸佛所愿所行(昔日因地)不同,故果觉所圆满的国土和成就的方法亦不相同。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2931.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