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愿善导释》 087 念佛延促之文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第十八愿善导释》 087 念佛延促之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第十八愿善导释》 087 念佛延促之文
(二)显一多不定
此释显示一多不定、一多包含。上包一形。下包一
善导大师的解释以及法然上人这两个问答。就显示出一跟多是不定的。它既不是只限于一念。也不是只限于多念。因为“乃至”是包含着一跟多。也就是说。向上包含一形。一辈子念佛。向下包含一念的念佛。说清楚一点就是:平生之机就上尽一形地念佛。临终之机就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地念佛。
所以。“乃至”这两个字显示一多不定。同理。“下至”的反面也涵盖了“上至”。“下至”是从上向下。那反面就有从下向上的含义。
故《往生礼赞》言(《圣教集》855、859、916页):
上尽一形。下至一念。
《往生礼赞》有“上尽一形”。也有“下至一念”。但这两句并不是在一起的。不过引用在一起意义也通。譬如《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就说: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这里就有“上尽一形”。
另外。“念佛必生之文”就说: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也就是说。乃至临终之机下至一声、一念。也必定能够往生。
因此。“乃至十念”就涵盖“平生之机上尽一形地念佛。临终之机下至一念地念佛”。比较明显的另一段法语就是《观经疏·散善义》中的“念佛延促之文”。“念佛延促之文”说: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这段
“乃至”跟“下至”都是省略多数的词汇。把中间的省略掉。没有谈;但不是不去谈它。而是涵盖。用“上”跟“下”来涵盖中间的。不过。“乃至”跟“下至”有宽和狭的不同。
“乃至”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宽广。有“兼上下略中”“举初后略中”。也就是“兼两略中”。以及从多向少、从
就《无量寿经》上下两卷来看。“乃至”这个词共出现二十二处。上卷有十四处。下卷有八处。
“举初后略中”。就是举出前面以及后面。虽然省略
或“从多向少”。譬如“乃至少功德者”。就是说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乃至只是少功德也可以。这就是“乃至少功德者”。
或“从下向上”。譬如“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
或“从上向下”。刚刚所谈的法然上人所引用的几个愿也都是从上向下。
善导大师就第十八愿之意。而取“从多向少”的解释。
还有《阿弥陀经》的“若一日……若七日”。和乃至一日、乃至七日。意思是一样的。这是从少向多。
总结“乃至”这两个字的内涵。就有四意:一多包容、总摄多少、从多向少、兼两略中。其中一多包容、总摄多少是就横的方面来解释。也就是从数量上来解释;从多向少、兼两略中是就竖的方面来解释。也就是从时间上来解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6/560110.html
以上是关于《第十八愿善导释》 087 念佛延促之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第十八愿善导释》 087 念佛延促之文;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