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3 06: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世尊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成阿罗汉!

  增壹阿含经

  这一段经文。是世尊教导修行者以“坐禅数息”进入禅定。经文说的“安般”。为数息观的异译。经文谓:“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通过观出息入息。以达‘守意入定’的目的。“诸比丘。如是修习安般念。如是持续不断修习。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将罗云入舍卫城分卫。尔时。世尊右旋顾谓罗云:“汝今当观色为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色为无常。”

  世尊告曰:“罗云!痛、想、行、识皆悉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痛、想、行、识皆为无常。”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此有何因缘。今方向城分卫。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诲我?今宜当还归所在。不应入城乞食。”

  尔时。尊者罗云即中道还到祇桓精舍。持衣钵。诣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念色无常。念痛、想、行、识无常。

  尔时。

佛学常识开示集锦二

世尊于舍卫城乞食已。食后在祇桓精舍而自经行。渐渐至罗云所。到已。告罗云曰:“汝当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忧之想皆当除尽。汝今复当修行恶露不净想。所有贪欲尽当除灭。汝今。罗云!当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护心。已行护心。所有憍慢悉当除尽。”

  尔时。世尊向罗云便说此偈:

  “ 莫数起着想。 恒当自顺法;

  如此智之士。 名称则流布。

  与人执炬明。 坏于大闇冥;

  天龙戴奉敬。 敬奉师长尊。”

  是时。罗云比丘复以此偈报世尊曰:

  “ 我不起着想。 恒复顺于法;

  如此智之士。 则能奉师长。”

  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坐起。便往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尊者罗云从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于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又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罗云即从坐起。礼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安陀园。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头。出息长亦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有觉、有观息。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亦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数十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亿载不可计。我曾生彼。名某姓某。食如此食。受如此苦乐。寿命长短。彼终生此。此终生彼。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亦知众生所起之心。彼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

  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诽谤贤圣。行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或复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造正见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复更施意。成尽漏心。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亦知苦尽。亦知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罗云便成阿罗汉。

  是时。尊者罗云已成罗汉。便从坐起。更整衣服。往至世

佛学常识一分钟视频

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所求已得。诸漏除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得阿罗汉者。无有与罗云等也。论有漏尽。亦是罗云比丘。论持禁戒者。亦是罗云比丘。所以然者。诸过去如来.等正觉。亦有此罗云比丘。欲言佛子。亦是罗云比丘。亲从佛生。法之上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能持禁戒。所谓罗云比丘是。”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 具足禁戒法。 诸根亦成就;

  渐渐当逮得。 一切结使尽。”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名词解释:

  ★罗云:罗睺罗

  ★增一经中把五蕴的“受”称为“痛”。即使是“乐受”也叫做“乐痛”。有点启发性..

  ★愁忧之想 ... 想。一切相。想蕴功能所摄 ...

  ★护心 = 舍心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安般守意经(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东园。与众所知识大比丘僧俱。如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摩诃劫宾那、摩诃纯陀、阿那律、离婆多及阿难。尔时诸上座比丘都精勤教诲新进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诲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三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四十人者。因此新进比丘经上座教诲。日渐得大进步。

  时当月圆日的晚上。结夏安居期后。举行自恣大会。佛世尊露天而坐。众比丘环绕周围。

  佛陀环视僧团而开示说:“诸比丘。我很欣悦看到你们在安居后所得的道果。我知道你们还可以得到更高成就。还未得的果位。你们得以得到。还未证悟的。你们得以证悟。我将停留在此。迄下月月圆。”

  乡村比丘听说佛将停留一个月。都聚集到舍卫城听佛教示。于是诸上座更热心教诲新进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诲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三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四十人者。因此新进比丘经上座教诲。日渐得大进步。

  时当次月月圆之日。世尊露天而坐。环视僧团而告之曰:

  “诸比丘。我们的僧团既纯且善。不作琐碎之谈。不说绮语。堪受供养。为世之福田。此僧团世所稀有。远人闻风亦均负笈而至。”

  “诸比丘。此僧团有比丘已证阿罗汉果。漏尽圆成。已舍诸担。正遍智慧。最终解脱。有比丘灭尽最初五结。证不还果。有比丘灭尽最初三结。证一还果。他们已断贪瞋痴三结。只需再轮回一次。有比丘灭尽三结。证预流果。永不退转。必趣涅盘。

  有比丘常修四念处。有比丘常修四正勤。有比丘常修四神足。有比丘常修五根。有比丘常修五力。有比丘常修七觉支。有比丘常修八正道。

  有比丘常修慈观。有比丘常修悲观。有比丘常修喜观。有比丘常修舍观。有比丘常修不净观。有比丘常修无常观。有比丘常修安般念。

  诸比丘。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能获大果。能致大誉。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四念处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七觉支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诸比丘。如何修习安般念。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诸比丘。如此。比丘或往林中。或往树下。或往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直。系念在前。息入知正入息。息出知正出息(吸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吸气;呼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呼气)。”

  1.吸入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长息”;呼出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长息”。

  2.吸入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短息”;呼出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短息”。

  3.“我正在吸气。同时注意到我的全身。我正在呼气。同时注意到我的全身。”行者努力练习。

  4.“吸气我令全身宁静祥和。呼气我令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5.“吸气我感到喜悦。呼气我感到喜悦。”行者努力练习。

佛学中的常识学佛网

  6.“吸气我感到快乐。呼气我感到快乐。”行者努力练习。

  7.“我正在吸气。同时了知我心理的活动。我正在呼气。同时了知我心理活动。”行者努力练习。

  8.“我正在吸气。同时使我心理的活动宁静祥和。我正在呼气。同时使我心理的活动宁静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9.“我正在吸气。同时觉察到我的心。我正在呼气。同时觉察到我的心。”行者努力练习。

  10.“我正在吸气。同时使我的心愉悦祥和。我正在呼气。同时使我的心愉悦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11.“我正在吸气。同时集中我的心念。我正在呼气。同时集中我的心念。”行者努力练习。

  12.“我正在吸气。同时疏解我的心结(解放我的心)。我正在呼气。同时疏解我的心结。”行者努力练习。

  13.“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行无常的本性。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行无常的本性。”行者努力练习。

  14.“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法离染。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法离染。”行者努力练习。

  15.“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解脱。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解脱。”行者努力练习。

  16.“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出离。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出离。”行者努力练习。”

  “诸比丘。如是修习安般念。如是持续不断修习。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什么是「如实」。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 )

  1.”诸比丘。如何修习安般。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令四念处修习圆满?”

  “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

  吸气。行者了知“我正在吸气”;

  呼气。行者了知“我正在呼气”;

  呼出长息。了知“我正呼出长息”;

  吸入长息。了知“我正吸入长息”;

  呼出短息。了知“我正呼出短息”;

  吸入短息。了知“我正吸入短息。”

  当出入息时。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坚持安住观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之执着、忧患。行者如此专注安般修息四念处的第一念处──身念处。”

  2.”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

  吸气。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悦”;

  呼气。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悦”;

  吸气。了知“我感到快乐”;

  呼气。了知“我感到快乐”;

  呼气。了知“我心理的活动”;

  吸气。了知“我心理的活动”;

  吸气。同时令其心理的活动宁静祥和;

  呼气。同时令其心理的活动宁静祥和;

  行者坚持安住观受在受。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之执着、忧患。

  行者如此专注安般修息四念处的第二念处──受念处。”

  3.”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吸气呼气了知其心;使其心愉悦祥和集中心念;令心解脱。行者坚持安住观心在心。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之执着、忧患。诸比丘不修习安般念则不能得到任何禅定智能。”

  “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行无常的本性。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行无常的本性。”行者努力练习。”

  “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法离染。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法离染。”行者努力练习。”

  “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解脱。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解脱。”行者努力练习。”

  “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出离。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出离。”行者努力练习。”

  4.”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照见诸行无常、离染、解脱、出离的本性。行者坚持安住观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之执着、忧患。”

  “诸比丘。如此修习安般念。如此持续不断修习。能令四念处修习圆满。”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诸比丘。如何修习四念处。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圆满安住于七觉支?”

  “诸比丘。若行者恒坚持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无分散意。(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之执着、忧患。)可令念觉支坚固。念觉支坚固故。念觉支能趋于圆满。”

  “若行者住于念(专注。禅定状态)无分散意。能审视心中生起的诸法──心的对象。能令第二觉支──择法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持续、坚持不移观照、审视诸法。无分散意。能令第三觉支──精进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精进坚固。沉着住于修习之流。则离欲喜起。能令第四觉支──喜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赵朴初 佛学常识问答

  “若行者住于喜的状态。无分散意。能令身心轻安。身心经安则令第五觉支──轻安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身心轻安。则心易达于定境。能令第六觉支──定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住于甚深禅定中。能除诸分别。令第七觉支──舍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诸比丘。如何修习七觉支。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令正智解脱完成?”

  “行者住寂静处。遵循七觉支之道。观诸法离欲。可令念觉支修习。如是乃至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修习。如此修习七觉支能令正智解脱完成。”

  佛世尊说此经已。诸比丘皆大欢喜。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转帖分享 功德无量

  若有功德回

佛学常识性

向法界、回向累世六亲眷属恩人好友一切有缘众生、回向所有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永远得闻正法、闻即信受、灭贪嗔痴、发菩提心、断恶从善、消灾解难、离苦得乐、成就菩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598705.html

以上是关于「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罗云」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35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