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
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
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就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很多读书人。如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它是中国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称为“宗庙”。《礼祀·祭法》中说:“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在古代。“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成为祭祀中国的一切圣贤、神灵的处所。像大家都知道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另外。皇宫的前殿也称为庙。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庙廊”。如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了解了“寺”和“庙”的不同。就应该
南无阿弥陀佛 🙏🙏🙏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1/60547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