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法华七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法华七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法华七喻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赞
世尊现瑞 弥勒疑详
文殊为众广宣扬 古佛放毫光
三请法王 为演妙莲香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法华七喻出自《法华经》中七个分别品里面的故事。佛陀用譬喻来阐明佛理。不但讲明了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彰显出佛陀善巧方便说法的方式。
法华七喻本身是七个小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中都含有一个深刻的道理。都能指正一种增上慢心。
法华七喻:1火宅喻、2穷子喻、3药草喻、4化城喻、5衣珠喻、6髻珠喻、7医子喻。
在这七喻中。火宅喻、药草喻、化城喻、髻珠喻、医子喻是由佛陀说出来的。而穷子喻和衣珠喻。则是弟子们对佛陀所讲法后的旨意理解。
《法华经·方便品》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法华经》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法华七喻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说明经中开权显实的思想。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赞
如来喻说 三界为家
火宅门外布三车 诸子竞纷华
长者欣夸 受记果无差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一、火宅喻
在《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讲到长者从火宅中救出众多孩子的故事。
佛陀在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经常以各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让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脱。接着。佛陀便以国中有大长者。因为年老体衰。拥有无量财富和田宅。以及僮仆。
他的家庭广大。只有一个门。家中人数众多。一天突然大火从家宅
经云:“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长者就是通过允诺给予诸子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让诸子都逃离出火宅。来到安全的地带。
长者喻我佛如来。诸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
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二、穷子喻
穷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讲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价值千万。庄严其身。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心生恐怖。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便派人追赶。将穷子追回。穷子非常恐怖。担心被处死。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促其醒悟。但穷子仍
接着。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
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三、药草喻
药草喻出自第五品《药草喻品》。经云:“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花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本品中的众生喻药草(小药草、中等药草、大药草)或树木(小树、大树)。但是法雨无差别。雨落在地上。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都能开花结果。
经文中还多次提到草木、云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来教化的众生。下雨之云喻我佛如来。大雨喻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
四、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经中以比喻的方式。以众生经过险难之道为喻。说明小乘贪图涅槃之境。
经中说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难之道。路上没有人烟。非常恐怖。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大众能够顺利走过险道。于是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要后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里面休息。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感叹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远离恶道。得到安稳快乐。”
这些人于是便进入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导师知道众人已经得到止息。不会疲倦。就去除化城。对众生说:“你们今来。宝处不远。前面的化城。是我变化而成。为让你们休息一会儿。”
这段比喻主要针对小乘圣者而说。小乘圣者贪图进入涅槃境界。一旦进入后就不想离开。岂知真正的宝藏还在遥远的地方。而这座让休息者暂时歇脚的“化城”只是幻像。休息完后还要继续赶路(指达到真正的涅槃)。
五、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记品》。经中说。就好像有人来到亲友家中。因喝酒而醉倒。这时亲友便以无价宝珠系在其衣服里面。送给其人。这人醉卧在地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他后来游行到其他国家。为了衣食之需。到处求索。过得很是艰难。若是得到少许财物。便感到十分满足。
后来。亲友见到他便说:“你怎么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我过去为了让你安乐。以无价宝珠。系在你的衣服里面。现在还在。你竟然不知道。还勤苦如此。以求自活。太愚痴了。你现在可用这个宝珠。换取所需之物。你就会过得如意。不会缺少东西了。”
这段经文讲穷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宝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处奔波谋生。
愚夫喻声闻和缘觉。朋友喻我
六、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经中说。比如转轮圣王。想以威力降伏众国。而众小国王并不顺从。这时转轮王便起兵前往讨伐。王见到兵士中有战功之人。心生欢喜。论功行赏。或给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严身之具。或种种金银珠宝。但是。只有发髻中有一明珠。大王起初舍不得送人。怕送人别人会吃惊。
但是。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
经文中的轮王比喻如来。髺喻二乘权教。珠喻一乘实理。珠在髺中。就如实理为权所隐。这就是说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
七、医子喻
医子喻出自第十六品《如来寿量品》。经中说。比如一个良医。聪明智慧。善于配制药方。治疗众生之病。这个良医有很多子女。一次。他因为有事到其他国家。他的孩子因为不慎饮用了父亲配制的毒药而中毒。不久。医生回来。众子见到心大欢喜。请求父亲医治。父亲见到孩子如此苦恼。便按照药方。以好医药。色相美味。捣筛和合。让孩子服用。
孩子服用之后。病即痊愈。经文中的医生比喻如来。众子比喻三乘人。因为诸子无知。饮用毒药。心即狂乱。父亲设方便。让他们服用好药得以治愈。这比喻三乘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
如来施设各种方便。让他们服用大乘法药。迅速除去他们的苦恼。不让他们有各种祸患。所以。以医生之子作为比喻。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赞
三根普润 弟子蒙恩
化城虚设莫为真 再观智胜因
十六王孙 八面证金身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法华经》七个譬喻。真实显露了佛陀教化众生的本怀。法华七喻也是佛陀施舍教门说法的一个善巧方便。终极目的还是开权宜的方便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实归究竟的一乘(佛乘)。
佛只说一法。没有多法。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方法。只是因各类众生的因缘根器不同。而善巧权宜的分出了次第。
《法华经》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种种譬喻的目的就是为唤醒沉沦无知的众生。告诉所有众生。佛就是因一大事因缘而出世于这世间。教授他们成佛的方法。这才是佛陀的核心本怀。最为究竟圆满之说。
南无阿弥陀佛 🙏🙏🙏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1/607734.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法华七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法华七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