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引业满业与业果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3 05:4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引业满业与业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引业满业与业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引业满业与业果

  果报的种类分引业和满业两种。

  即由业力招感的果报有总别二受。引业为总报业。满业为别报业。

  引业

  在人、天、鬼、畜生的果报中。能使他如此招感果报的。即是引业。

  满业

  在一生中有贫富、贵贱、美丑、强弱、苦乐等差别得即为满业。

  总报

  如同禀人趣。彼此受共同之果报;

  别报

  虽同禀人身。而有男女贵贱美丑等别。

  引业是总报果之业力;满

佛学养生常识

业是招别报果之业力。亦即能招致人道、畜生道的业。称作引业;能在人道之中分别男女好丑贫富的差别相称为满业。有情及器世间中只限于自己受用的为不共业。自他共通的即为共业。

  从时间先后来分。现在作业现生受报为顺现业;于现在作业次生受报名顺生业;若到第三生始受报为顺后业。不知何时才报为不定业。不定业又分为报定时不定、时报俱不定两种。

  一切有情虽然于现生中作了许多业。但现实却没有受报。不过非无报应。只是时候未到。同时。现世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通由前世的业而来。有的甚至是前前生或又前前生的报应。但不管正报依报。都没有他人赏善罚恶的业。均是自业所感。此即是“业感缘起论”。

  散见于诸经中的业的名称的还有:三性业、三福业、三爱业、三时业、身心受业、曲秽浊、黑黑业、三牟尼业、三思业、三邪业等。

  何谓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所招感。此业因有善恶之别。十善业等是善法。十恶业等是恶法。

  善法招乐果。即人天等果报。恶法招苦果。即鬼畜等果报。无漏果由无漏善业因所招感。如三乘贤圣等。此漏无漏果各有依正二报。依报是有情所依止国土世界。正报是有情自体。此依正二报。皆是有情过去业力所感生。

  01、正报

  今就有漏业生之正报而言。此约人趣论之。人趣有情。有四期生灭循环。称作四有轮

无量寿经佛学常识题库

转。四有即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一)死有

  由过去所造业力。招今世之果报。于前世最后命终一刹那之诸蕴。即本有后。中有前。寿命将尽时之色心。

  (二)中有

  谓死有后。在生有前。于其中间。有五蕴起。未至生处之中间果报。又称中阴。业力极善或极恶则无此中有身。非猛利皆有此中有。此中有在四生中属化生。五趣同类。各别相见。异趣相望则不能见。此中有微细。有极净天眼能得见。中有极长不越七七日住。短则不定。待生缘和合即去投生。长者待七七日决定得生缘。此业力极强盛。将往生处。任何有力不能抑制。亦不能转。

  (三)生有

  从中有来托母胎。初受生时

佛学基础常识

一刹那之五蕴中有将至

佛学知识大全常识

所生处时。必起妄想颠倒心。驰趣欲境。由业力所起眼根。虽住远方。能见生处父母。没中有入母胎藏。入胎初念为生有。

  (四)本有

  本过去业感之有名为本有。在死有前。居生有后。于其中间所有五蕴。

  如是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本有。更起烦恼造业。次第从本有至死有。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死有。展转生死。故名四有轮转。

  02、依报

  依报是有情所依止所居住的处所。即山河大地。国土房舍等。有情业因不同。所招感的正报身心亦有差别。所依止依报亦各殊。如人趣依土地、房舍、鱼虾依水而住。

  总之。所依止的世界皆是有情的共业与不共业所决定。共业。自他共同造善恶业。招自他共通受用的苦乐果报。不共业:各别之业因。招各自差别即唯自己受用之果报。正报即有情不共业所招。依报即是世界。自他有情之共业感生。成住坏空的世界为共业所感。总之。有情自体及其所依止之世界。皆为业力所感。

 

佛学常识六根六识

 南无阿弥陀佛 🙏🙏🙏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1/607735.html

以上是关于引业满业与业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引业满业与业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29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