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5-02-24 01: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慧语佛说

一、智慧的妙用

智慧,是无上菩提,是无漏妙宝,一切处所皆作救主。

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

诸佛菩提,皆从智慧中来。没有智慧,就不可能了知诸法实相,不可能断除烦恼,成就菩提。诸佛菩萨之所以能代众生受苦,总括地说,全依智慧;所向如意,亦无非是智慧。有智而后有慧,有慧而后心境双清,万虑俱寂。

二、智慧的妙境

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

智慧的境地有三种:世间凡夫,无明烦恼重,不能得慧;二乘圣者,虽断见惑,但法执深重,也不能得慧;菩萨及佛,破除见思惑,悟入真如法界,一切智智相交通,才是真正的得慧。大慧无智之智才是真智;破烦恼空才能契入实相。所谓大智如海,犹如虚空。犹如大海,纳诸流泉而皆含摄;虚空,吞纳众妙而一无执著。众生迷惑日深,不闻般若之妙音,故当听之而悟入也。世间事无一不是假的,谁都知道;但在事假而我假之中,所有绝对真实的东西:这个真心不自欺。不自欺的人才有办法不被世间所欺骗。我们不妨做个试验:什么坏境、什么逆境都不必管它,只须静心回观自己内心的一切境界,如果一切境界都是假的、空的,还有什么可以执著的?一执著就著魔了。所以执著是最大的病源。悟入空观的人则一切成趣,不假分别,不执取相,自性本净。一切处所无非净土。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一切处所无非净土,一切境界无所执著,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吃饭就是修行,睡觉也是修行。

三、智慧的妙用与妙境的关系

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

智慧起用固然甚多而且至妙,单是一念疑情便可得许多功德。宋朝雪岩禅师行脚途中碰到一位老人缘斋而坐,顿然觉醒,是则与文字光明相应者岂止十二分教乎?起疑情就是念慧,反闻闻自性就是看话头;念慧与话头原是一体两面;疑情是念慧起用之始,看话头是妙境现前之机。大慧宗杲禅师说:“起疑之后便须看话头。”看话头是起疑情的延续和深入;疑情若生则般若妙观即随之而发;所以“起疑之后便须看话头”这一句是很重要的!如果不知这个诀窍,就很难突破生死关头了。起疑生观才有大悟的可能;没有起疑生观而能大悟的例子是没有的!譬如香严童子“与么草里悟禅”便是一例。假如他不向起疑生观这条路上走,他的禅修就无法突围而出。正如圭峰宗密禅师所说:“向熟路行向不熟路行。”众生根性大多如此!必须破除无数现量见闻觉知方得个不疑之处而契入实相;所以说“三世诸佛无非道心”。不悟则生死长劫苦多时;若能彻悟当下即是中道实相则“诸佛刹中亦无生死可了”。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差别!古德说:“直下便是道。”这正是“三世诸佛无非道心”的注脚!“直下便是道”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大慧宗杲禅师说:“如今学道人但直下莫疑莫虑!”为什么?因为疑情生即菩提芽;疑情绝即菩提断!所以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有疑情的人必定有悟境;如果没有疑情就不会有悟境;疑情愈重悟境愈深!若能彻底疑下去直趋无上菩提原不难矣!此中诀窍在于起疑生观契入实相而已矣!

四、智慧的妙用与妙境的实践

智慧的实践就是般若波罗蜜的实践。般若波罗蜜的实践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转识成智就是转凡成圣的过程。转识成智的过程就是转凡夫的见思惑为诸佛的菩提智的过程。“大智度论”说:“佛之智慧是破惑之能,照了法性之

以上是关于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说慧是什么 慧语佛说;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22097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