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的四种境界,无相定属于几禅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定的四种境界,无相定属于几禅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 1、禅定的四种境界 ;2、无相定属于几禅定 。
禅定分为四种境界,它们依次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以及四禅天。
初禅天,也叫离生喜乐地,此天的众生已远离欲界恶法,而生起喜、乐之感受。
二禅天,也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在定中生出脱离身心压力苦恼的快乐,这种快乐自非一般的言语所能形容。
从二禅天往上进修,就到达了三禅天的境地。
三禅天,也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欢喜之地,而到更微妙的乐境中去。
这时,喜悦的意念消失了,只剩下纯净的欢欣。
有一段文字可以形容这种境界:“浅浅的小河水,流淌着声声回响;大河的水啊,悄无声息地流去。
不足者,激起声浪;而满盈者,却寂静不动。”
然而,三禅天还不是禅定的至境,它还必须上升到四禅天中。
四禅天,也叫舍念清净地,因为要舍三禅之妙乐,故称为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故称为念清净,由此得非苦非乐之感受。
禅定的要义在于“忍”
达摩的师父——跋陀法师,就是一位禅定功力很深的法师。
当时,达摩跟师学习的时候,跋陀法师除了向他讲授经义,就是闭目坐禅。
有时候在竹林里,有时候在经案上,还有时候坐在青峰顶上。
一坐就是几天几夜,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当头,他都能正襟端坐,坚如磐石。
达摩看到之后就很是惊叹,也想学习坐禅入定。
跋陀法师就跟他说:“你对佛理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可以开始学习坐禅。
但坐禅要忍人之所不能忍,要忍受外缘的干扰,摒除内心的妄念,这样才能够达到无我的境界,
才能够坐地日行千万里,觉照三千大千世界。试问,你有这种弘忍之心吗?”
达摩不敢妄语,没有回答。
不过,他还是按照师父的吩咐,一个人走入幽谷,在竹林深处坐了下来。
可是没过多久的时间,就有一只蚊子在达摩的耳边嗡嗡作响。达摩强忍住自己不去理睬它。
终于,那只蚊子在他脖子之上猛咬了一口便飞走了。
一切又复归于平静,但就在这时,达摩感到奇痒无比。他忍住不动,可是没想到奇痒的感觉弥漫全身。
达摩禁不住搔了一下,可是越搔越痒,他再也忍不住了,马上睁开眼睛站了起来。
跋陀法师看到后,便严厉的批评他:
“坐禅要忍字当头,要忍受风雨寒热,忍受饥饿困乏,忍受内心的一切欲念,忍受世间的一切屈辱与苦难。
现在你连痒都忍受不了,还谈什么坐禅呢?忍,是对人的精神考验,只有忍其至难,才能图其至远。
所以,参禅全在于一忍字,这不是小忍,而是大忍、坚忍、弘忍。
小不忍者,只能深陷欲望的束缚和困扰中不能自拔;而那些大忍精进的修行者,才能进入四禅天的境界。”
达摩深深的点了点头。他决意做一个弘忍的修行人,在禅定中成为一个得道的圣者。
我们都知道,达摩祖师后来在嵩山少林寺后山上面壁九年,这是真正的禅定功夫。
所以,达摩大师在之后的教法中,虽不提倡把坐禅作为修行的根本,但是也并没有舍弃禅定这一修行方式。
想定是四禅天中的一种禅定。在四禅天中有个无想天,就是修无想定的人所得的果报。
无想定虽是一种无心定,但仍不是佛教要修的禅定,佛教要修的禅定是灭尽定。
无想定是外道修的禅定,很多外道以为无想定就是涅槃,就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这是不对的。
无想定的境界能灭掉前六识,所以是无心定,但是无想定中末那识的染污心所仍在活动,所以无想定仍旧是有染污的,不是佛教所追求的禅定。只是末那识的染污心所极其细微,不是容易感觉到的。
佛教的灭尽定不但能断灭前六识,而且能断灭末那识的染污心所,那才是真正清净的禅定。
无想定与念佛是两回事。无想定断灭前六识,其中根本就不能念佛。念佛必须有前六识的存在。
修无想定的人将来生到无想天;念佛的人将来往生到极乐净土。
以上是关于禅定的四种境界,无相定属于几禅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定的四种境界,无相定属于几禅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9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