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01 23:2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 1、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2、 古印度种姓制度 。

一、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自古以来,各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等级制度,这样就区分了掌权者,普通百姓,奴隶……基本上很多国家都有过君主集权的时代。所以,大家都知道,贵族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人类追求公平的步伐从未停止,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像古代印度,这个国家的等级制度比之中国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印度的“种姓制度”你了解多少?共分为4个等级,看完涨知识了。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但是与之不同的是,他们虽说也是按照人民的身份来划分,但是其名称却不是身份的名称,而是用一个姓来代替,这就是古代印度著名的种姓制度。说起印度的种族制度,那我们大华夏也是逊色三分的。他们的种姓制一说接把人分成几个等级,一共四种: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大家在初中历史中可能也学过,这四个名次,分别代表了人的嘴巴,手臂,大腿以及脚丫。这样一来,地位的高低也就显而易见。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第一种是婆罗门,是第一个等级的人,代表的是人的嘴巴,他们一般都是一些僧侣还有贵族阶层,印度对宗教信仰是很深的,毕竟佛教就起源于印度。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是十分重的,所以说僧侣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而贵族掌握着国家的大权,甚至是教育,教化在他们等级之下的三种等级,以达到永久控制权力的目的。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第二种叫刹帝利,这种人就像中国古代的武将一样,拥有军权,代表的是人的手臂。手臂,有力。刹帝利就是为了服务第一阶层。这就像古代君王有权利,而武将有力量,你保护我,我给你权力,是一样的道理。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第三种是吠舍,也叫雅利安人。他们就不在国家的权力范围内了,就是一些商人,他们做着自己的生意,保证自家的财富来源就行了,也不会去干预皇家的一些决策。他们虽然没有特别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通过给上两个等级的人钱财还是可以换来比较安稳的生活和一些保障。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这最后一个叫首陀罗,表示的是人的脚丫子,其实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却落到最低一等,实在是有些悲催。雅利安人过来就掠夺了他们的土地,财产,然后他们就沦为了奴隶,只能给人家做苦力去了。其实还有一些人,就和中国古代的贱籍人一样,在印度是排不上等级的,称之为贱民。他们是整个国家的最最低等的人,毫无自身的任何权利。

而且印度不同等级之间也是不能通婚的,到了1947年,这种做法才被废。其实直到现在,婆罗门那些人的地位还是很高,一些东西从始至终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希望以后这个世界可以更加公平吧。

二、古印度种姓制度

古印度古印度是个历史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此处在中国古籍曾叫身毒(形容古印度人浑身像中毒一样黑)、天竺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今天南亚次大陆

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混战不断,与中国盛行的大一统截然不同的是,古印度从古至今从未统一过,时至今日仍然有诸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等等等)存在于南亚次大陆的土地上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古印度混乱的政局

古印度由于政权混乱,以致其文化也是“各自为政”,再加之日后的古印度地区多遭外族入侵(雅利安人、穆斯林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口中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早已消亡,日后的古印度历史文化更像是“借尸还魂”(借古印度的土地还其他民族文明的魂)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侵略古印度路线图

因此直至如今的印度国家,其文化更多程度上是诸多文化杂糅而成的(缝合怪),而古往今来的印度土地上都存活着一个“毒瘤”,戕害着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它就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所实行的一种制度,而婆罗门教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说种姓制度也算是古印度当地“特产”

种姓制度实际上可以细分为瓦尔那制度加阇提制度

瓦尔那制度(卡斯特制度):将人分为四大种姓,相当于四大等级,并且每个种姓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大种姓:

婆罗门: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有征收赋税的特权

吠舍: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从事工商业为主,通过布施和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非雅利安人,从事农、牧、渔、猎等被认为是低贱的行业

瓦尔那制度已经是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消灭古印度文明之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文明灭亡都与雅利安人入侵直接相关,但是古代中国消灭了入侵的雅利安人所以没有灭亡),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瓦尔那制度处处体现出对雅利安人特权的维护(高种姓基本上都是雅利安人,连低种姓的吠舍也只能让雅利安人当,印度土著只能当最低种姓的首陀罗和连首陀罗都不如的贱民)所以古印度(甚至今天印度)区分人种姓的方法直观就是看肤色,越白种姓越高(雅利安人是白种人),越黑种姓越低(当地土著是黄种人,但是普遍比较黑,大概率是晒的)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得不说,雅利安人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奇效”(时至今日这样的种姓思想还存在于广大印度地区),并且为了使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稳固,后来又逐步发展出阇提制度来巩固

阇提制度:在古印度中古时期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制度,本质是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内部职业世袭),这样的集团就叫阇提阇提制度是从吠舍与首陀罗当中出现的,因为吠舍与首陀罗大多都从事农工商的人,最容易出现社会分工(社会的进步一大标志就是分工越来越细,拿纺织工举例子,最早纺织工从原料一步一步纺织出成品去卖,而今天的纺织从原料挑选、原材料加工、纺线选取、打样工、纺织、裁剪、缝合等等等等多种分工,社会分工越细越能提高效率,也就越使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随着时间的发展,阇提制度逐渐变成职业内部世袭的特点(即农民的子孙永远只能是农民、渔夫的子孙只能当渔夫),这当然是统治阶级雅利安人所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可以维持他们稳定的统治(虽然牺牲一部分社会生产力,阻遏社会发展),长此以往古印度等级壁垒愈加森严(和中国古代的匠户制度有一些相似点)阇提制度典型例子就是一个家族的姓氏就代表了他们的职业(因为家族内部世袭嘛,所以这个家族就只干这个职业)比如:哈纳利就代表裁缝、卡拉瓦就是渔民、萨拉加马就是剥桂皮的人、果维伽玛就是种地的等等等等

种姓制度的影响前文书说过 种姓制度由瓦尔那制度与阇提制度共同构成。

而瓦尔那制度将人分为四大种姓(还有连最低种姓都进入不了的“贱民”),构成社会等级不可逾越的鸿沟

阇提制度将生产资料生产者的吠舍与首陀罗又固化为职业世袭集团,进一步加固了社会底层的壁垒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古印度首陀罗的悲惨生活

由此整个古印度的稳定社会结构形成了,由于它稳定所以古印度千百年来不管哪个外族入侵此地都会被“印度化”,也由于它稳定所以整个印度千百年来多次遭遇外族入侵统治(太稳定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导致国力弱小)

当然这些影响都只是一时之祸,而之所以称种姓制度为“顽疾”是因为自打它诞生以来,几乎贯穿了整个古印度地区的历史,时至今日仍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社会方方面面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明显例子就是种姓歧视(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很自然就会出现高等级歧视低等级的现象),1948年、1949年,印巴分治后印度就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歧视的相关内容,但是法律层面的废除与民间思想的废除相差甚远(看看今日之美国对黑人的歧视,对黄种人的歧视、对拉丁美洲人的歧视)

于是今日之印度的种姓制度残余仍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一大“顽疾”,而追踪溯源,种姓制度的诞生也就可以称得上是“后患无穷”了

以上是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古印度种姓制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9697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