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佛学有意思!佛经中竟然有关于“微信”的开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学」佛学有意思!佛经中竟然有关于“微信”的开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学有意思!佛经中竟然有关于“微信”的开示
2016-11-29 17:14微信
有一次。在一个佛教的微信群里。有人聊起来。说大家都忙着玩微信闲聊天。这样真的好吗?不耽误修行吗?
另外有人就说。那经典里面有关于“微信”的开示吗?你能找到佛陀说玩微信好不好的开示吗?不能咱们自己说了算啊。得按照经论里说的来看啊!
有人说。那你这不抬杠了吗?经典里面会给你讲“微信”吗?贪玩就贪玩吧。还给自己找借口。真是熊孩子。
俺是没文化。没读过什么书啊。但是觉得这个事情挺有意思的。这个经论里面有木有说过“微
比如《大宝积经》中。有这么一段经文。是这么说的:
尔时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八千人。……闻此法门。便生疑虑闻未曾法。彼外道等白佛言:“瞿昙!我等闻此昔未闻法。闻已不乐。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亦不乐在家。我于此法复生疑虑、不生敬信。都由昔来未闻此法。是故我于瞿昙沙门所亦有因缘。何以故?以沙门瞿昙作如是神通变化。作如是神通变化已。以其变化故。我等见此诸天等得微妙身。及见大众归伏瞿昙者至多。以知瞿昙善说法故。是故于瞿昙所复生微信。”
大家看。这里《大宝积经》的经文里说到。有八千外道。因为看到佛陀的种种神通变化。听到佛陀宣讲了他们未曾听闻过的道理。而对于佛陀生起了“微信”。所以你看。“微信”这个东西是咋产生的呢?是因为听闻佛法而产生的。
再比如。《优婆塞戒经》里面。也提到了“微信”这个概念。有段经文是这么说的:
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猗色、命、财。生大憍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
那么这里呢。经文中讲到什么是“假名菩萨”。就是说有的人啊。发了菩提心了。但是听说要成佛得修行多少劫的苦行。就后悔了。虽然好像也还在学佛。做佛弟子。但是呢。心不是真实的佛弟子了。无惭无愧了。学一些外道的东西去了。那么这样的人呢。虽然他还有“微信”这个东西。但是心不坚固。就算修布施啊、持戒啊、修禅定啊。也不过是为了世俗的安乐。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微信”这个东西。虽然有点儿用。但它的作用和力量并不是很大。对不对?所以。就算你有“微信”了。也好像不是什么太值得骄傲的事情。
还有个论。叫《瑜伽师地论》。在古代也叫《十七地经》。是弥勒菩萨宣讲的。里面也提到过“微信”。是这么说的:
又于宝学。有六轻懱。能令善法。或未得退。或已得退。舍佛圣教。乃至微信。亦皆退失。谓于佛法僧宝。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由恶友故。于增上心、慧。令得邪僻教诫教授。由恶语故。全无所得。彼由邪僻及无所得故。退失一切所有善法。
大家看。这里是咋说的呢?这里是说。如果你有六种轻蔑之心的话呢。会让你的善法退失。哪六种轻蔑之心呢?就是对于佛、法、僧三宝心怀轻蔑。是三种轻蔑心。对于戒、定、慧三无漏学心怀轻蔑。又是三种轻蔑之心。三加三等于六。如果你有这六种轻蔑心的话。那么对于佛陀的圣教。乃至于“微信”。都会退失。那么这里就说明白了。“微信”这个东西在啥情况下会失去作用的。有意思吧?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你傻啊。你脑瓜子被门弓子抽过啊?经论里说到的“微信”跟你玩的微信是一回事吗?人家闲聊瞎扯开玩笑呢。你还煞有介事的去搜大藏经。以后别说跟我们认识。让我们跟着丢人啊。
那好吧。那对不起大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1983/
以上是关于「佛学」佛学有意思!佛经中竟然有关于“微信”的开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学」佛学有意思!佛经中竟然有关于“微信”的开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