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01 08: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大乘思想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这当中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宗派的建立。

祖师们把整个大乘的经典,根据它的内容性质,分成了大乘八个宗派,让一个初学者,能够很快进入佛法内涵,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因为佛法实在包含太广,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佛教大藏经就有一百多册,用一辈子的时间,也学不懂,学不完。

祖师们为了方便众生入门,就把它分成了大乘八宗,让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根性,选择相应的法门,这样修行才容易上路。但是宗派的建立,虽然给中国佛教带来很大的力量,却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尤其到了明朝末年,宗派之间成为一种门户之见。也就是说,宗派建立之后,因为门户之见的影响,彼此之间不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融通。正如蕅益大师说的:分河饮水,同一条河水,虽然水的性质是一样,但是饮东边水的人,跟饮西边水的人,各立门庭,彼此不相往来。

因为这种情况,形成整个佛教思想的对立。有鉴于此,所以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祖),提出了禅净双修

佛教导游讲解拜佛知识

的思考

佛教基础知识大全集视频

。禅观的主轴是强调心灵的力量,透过止观把心力开展出来;净土宗是偏重佛力,我们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是来自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而在永明大师之前,心力跟佛力是不相为用的,强调心力就不强调佛力,强调佛力就忽略了心灵的力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永明大师认为:心力跟佛力是不可以分开的!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不可能主动救拔我们,必须要用心的力量去感应,好比你今天用录音机放佛号,这个录音机放一辈子的佛号,也不可能有灭恶生善、离苦得乐的功能。为什么?因为录音机没有心灵的力量、没有明了性。

佛教知识与智慧的本质区别

佛号一定要经过心的推动,才能够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心灵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人打佛七,同样一句佛号进入不同人的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心力不同!

其实,永明延寿大师所提出的禅净双修,它的具体方法,并没有清楚说出来。到了明末的蕅益大师,他的代表著作《阿弥陀经要解》,才把禅净双修的思考,很明确、很清楚的说明白。

在《阿

佛教牌位知识图片欣赏大全

弥陀经要解》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力不可思议。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能念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即能产生三种力量:第一个、心力不可思议,第二个、法力不可思议,第三个、佛力不可思识,这三种力量同时现前。

在《阿弥陀经要解》当中,蕅益大师主要是强调心力不可思议;他认为没有心力,就不可能有法力,也就不可能有佛力。

《阿弥陀经要解》中的心力是指什么呢?就是自性功德力,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真如力量,没有办法完全发挥出来?因为我们一直被妄想所误导,不断的被过去错误的想像所干扰。

所以你应该知道怎样去开显真如的力量,才能把心灵的潜能发挥出来。其次,法力是指名号功德。虽然说我们有心力,但是没有阿弥陀佛的摄受,我们的修行是入道多辛苦;由于心力去启动法力,才感应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

因此,念佛有三种力量:自性功德力,名号功德力,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是以这三力来成就净土的功德。

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三种力量,那么《阿弥陀经要解》的整个修行理念,你大概就清楚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心力为根源。以心力来带动法力,以法力来感应佛力!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773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503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