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
这个道理就是说,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刹那是感受。感受的时间是很短的,那是一种直觉。但是当我们第六意识想象以后,你后面的心情就受你的想象来主导。我们可以这样讲,每一件事情都有正面的思考跟反面的思考,没有一个例外,有黑的就有白的。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对立的世界,只有佛陀能够离诸对待,超越了对立的世界到一真法界。有为诸法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如果你可以告诉我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那就破坏了整个佛法说的二分法的对立世界,不可能!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情绪是受了想象的影响,不是外境。外境的时间很短,那是一种直觉而已。
你看唯识学,它怎么去形容第六意识的想象力?它说“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你一天当中的情绪是快乐是痛苦,第六识想象力决定。你未来会造什么业,也是由你想象力来决定。整个五阴身心当中,最有主导性的就是“想”。它从前面引导色阴跟受阴,它主导你的感受,它后面主导你的行阴跟识阴,通前通后。
不过本经的意思是破“想”。后面会讲到,《楞严经》它是,在凡夫位,它不准你有任何的想象,就是无念,以无念为正念。它认为所有的想象,凡夫的想象没有一件是好事情,所以它是先以无念为根本,然后再求随缘。当然,我们刚开始先不要说无念,我们先做比较好的想象,正面
总而言之,
所以说境无好丑,你怎么想象,它就变成什么相貌。
古人讲一句话说:“生从识起,灭从色灭。”它的生起是由细到粗,最初的是识,是先有识阴,然后行阴,然后想阴、受阴,然后再色阴。它生起的时候,一念妄动以后,一念心性刚开始是由识阴生起,因为它最微细。但是灭除刚好相反,灭从色除。我们在对治的过程,先破坏色阴,再破坏受阴,再破坏想阴。因为它是五层的,先破坏最外面那一层,就是色阴那一层。所以这个五阴越往里面是越微细的、越深沉的,它离那个心性越靠近。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1796.html
以上是关于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