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31 02: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或者念大乘经典才是修行,反而觉得做饭、烧开水、或者游山玩水,都不是佛法,这就错了!没有一件事不是佛法,没有一件事离开你的心而能成就的,

普耀经佛教知识

你要把一切法都运用到自己的心上,以这个心再来修行起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这个“定”并不是说六根都不动了。我所说的这个“定”不是指这个“定”,而是在眼观色、耳闻声、舌尝味的时候,都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这个“定”要怎么修呢?就是要“观照”。

观照,在教理的术语,叫“毘钵舍那”。“毘钵舍那”,叫做“观”,“观”就能够得到三昧、三摩地、禅定、奢摩他、止。这些都是一样的,名词虽然很多,但是,意思只有一个,简单的说就是“定”,“定”了才能生慧,没有“定”的慧是没有根的。

这个“定”要怎么学呢?就是心里上经常的觉知,心里觉知就是明白。佛就是觉,也就

佛教癌症知识

是明白,你明白了,正知正觉了,这就是佛。经常有佛的觉知智慧,觉知观照。觉知观照什么呢?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观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观照的方法是随个人的做法而有所不同。

我以前观

敦煌除了佛教还有哪一些文化知识

照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或者念地藏菩萨,用呼吸的方式,吸气的时候就念“阿弥”,呼气的时候就念“陀佛”,或者“地藏”、“菩萨”都可以,你用久了就可以一鼓作气了。一呼一吸、一吸一呼都是地藏菩萨,随时这样念。

有一位缅甸的大智者马哈希禅师,他教导一种方法很适合我,但是他的方法不是像我以佛菩萨为名号。他都观照些什么呢?他说要观照吸

三国佛教知识问答

气,往内吸气腹部就胀,往外呼气腹部就扁了,就观你呼吸时的腹胀、腹扁,思想自然就会专注在这个动作上。

如果我们不注意还是注意不到,他还告诉我们,你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肚皮,一吸气肚子就往上鼓了,一呼气肚子就扁了,专注在你肚皮上不放。人必须呼吸,但是这个做不住、念也定不住,用这种息念住的方法,念定不住跑了,你也不要着急,也不要非把它拉回来不可。

马哈希禅师的方法是不拉,我以前的方法是拉回来。好比说念头一走了,把它收摄回来。马哈希禅师是随着念头转变,他说,你观照腹部的胀扁,把能动念的心,跟你所观的,随你腹部胀扁的现象,就是观照使它不失,念念的使它不走样,念念的去观照。

就像我们拿箭射靶,箭箭都射中的意思。观照不失,如果这个念头跑了、岔开了,念头晃荡了,不观照腹部了,呼气时腹部自然的会扁,吸气时就胀了。吸、胀、扁,用手触摸,但是念已经跑了,不在这上面,怎么办呢?你赶紧对自己观想说:“散了!散了!”经你这么一说,你的散乱就回来了。

你说:“散了!散了!”散乱的现象就没有了,这就是“照”。这样的“照”就叫“念住”,念必须要住到这个胀扁里头,不要让它散了。你这样的对照一、两次,散乱的现象就没有了。初次使用的时候,你中间住久了就是呼吸,清清楚楚的“观”就是呼吸。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mengcanlaoheshang/2460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221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