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大妄语的过失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29 04:0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大妄语的过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大妄语的过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妄语的过失

佛教-大妄语的过失
佛教-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等等,这六根的一种

佛教入门知识和技巧书

虚妄的过失;但这个大妄语是针对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所说的。这个地方有差别。

这个地方有六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犯戒过失的第一小段,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先讲出大妄语的过失。

说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虽然你在前面的修学当中断除了杀盗淫三种的行为跟三种的邪念,这三种清净的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假设有大妄语的过失,这个大乘的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的。

我们一再讲过,说修禅定、修止观,你有大妄语为什么就会影响到你的止观呢?我修止观,我也是随顺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为我们讲到,大乘的戒定慧是互含互摄的,戒当中有止观,止观当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过

佛教心魔百科知识视频

失,就染污到你的止观。

因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而开显戒定慧,三个是互含互摄的,所以,有大妄语的

藏传佛教知识300题 pdf

过失,三摩地就不能清净。它这个地方是互动的。那最后的结果变成爱见之魔。什么叫爱见呢?贪求供养,名之为爱魔;谓己成圣,认为自己成就圣道,邪知邪见,叫见魔。最后的结果,断失了如

佛教知识电子书

来的种性而忘失了菩提心。这是作一个总说。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542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大妄语的过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大妄语的过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142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