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八不共法(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十八不共法(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十八不共法(二)
何谓十八不共法?十八是数量词。代表十八钟功德;而不共则是只有佛陀才能拥有的圆满功德。为何单用不共命名呢?因为是强调这些功德仅限于佛。声闻、缘觉是完全不具备的。例
无异想
无异。即没有区别。佛总说世人皆可成佛。秉持的就是佛教一直以来的主旨——有教无类。在佛的眼中。世间众生都是
无不定心
佛的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禅定。没有不定心。定就是一
无不知已舍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都在苦乐或不苦不乐三种状态中度过。彼此直接是绝对不会混杂的。例如开心的时候就绝对不会感觉到痛苦;痛苦的时候也很难快乐。相互清晰明了。不互相错乱。众生由于无明。多数只能察觉苦和乐的感受。对于不苦不乐的无记感受。常常不知不觉而有舍心。而佛对这些不互相错乱的感受都能认知它们生时、住时、灭时的本性。所以说佛没有“不知已舍”心。
阅读推荐:学佛难进步的原因
原文出处:https://www.12ky.com/foxue/changshi/990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十八不共法(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十八不共法(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