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律学入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律学入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律学入门
2021-03-22 00:46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人轻戒。广见经律。总之皆以五戒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戒持功的功德
一、总论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人?真如炉中旃檀。妙香普薰。所谓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从因地修戒得来的;如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千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如长阿合经说:持戒有五种功德: 一者、所求如愿。二者、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迥之苦。
7、慕乐涅槃。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厘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厘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证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齐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二、别说
‘五戒’就是第一不杀生、仁;第二不偷盗、义;第三不邪淫、礼;第四不妄语、信;第五不饮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持不杀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宏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皆成佛界。开显有情的自性。本来平等。由是杀一条性命。就是杀未来诸佛。过去父母;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尔杀尔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里所讲‘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心地观经中有报众生恩。指近说飞禽走兽。羽毛麟甲。就远说六趣四生。此等众生。从无始来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但今妀头换面。睹面不识!由是不但不知报恩。并且互为杀害。背恩亡义。真可怜悯!如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说:‘生养不得杀生。死亡不得杀生。结婚不得杀生。祝寿不得杀生。宴客不得杀生。祭鬼神不得杀生!’详看放生文可知了。地藏经说:‘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三世因果经说:‘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戒杀放生人’所以不杀生的功德。就能感无病长寿和众生有缘。及世界和平等报。下再引诸经论作证:
(一)罪福报应经说: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喜杀生者。后生水上浮游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经说:若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
(三)毗娑沙论说:若人持不杀戒。于未来世决定不逢刀兵灾劫。
(四)楞伽经说:诸恶罗刹。闻佛说法。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护自身。
(五)大庄严论说:有数比丘旷野中行。为贼所掠。剥脱衣服。触恐比丘告人追捕。欲尽杀之。中有一人语曰:比丘之法不伤生草。还以生草缚其手足而去。比丘等恐犯禁戒。不断草缚。相与伏处。待人解救!至于次日。国王出猎。见而问之。得其实情。国王为所感动。解其草系!说偈赞之。并延比丘至国。从受皈戒。
(六)苏摩王经说:释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龙。力能返国移山。一日受斋戒。静卧山上。被人剥其皮。赤肉在地。又被诸虫唼食。自知持戒。后果晒死!
(七)大庄严论:一比丘抵卖珠家乞食。恰巧一粒真珠落地。被鹅所吞。珠师以为比丘盗去!逼打鲜血淋流。鹅来吃血。无意打死!比丘才说珠被鹅吞腹中。剖之果在。珠师向比丘自责坦白!并证其戒德。
2、持不淫戒的功德
吾人出家为佛弟子。欲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大事的。必先淫戒清净。皎如冰雪。不但色身上禁止行淫。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这样持净戒。此人精气饱满。无病长命。肌肤润泽。相貌丰彩。冬不畏冷。夏不怕热。无论修那一种法门。若念佛容易一心不乱。参禅即得开悟。持密亦能相应。古人所谓:‘人生若能透得此一关。即是出尘的阿罗汉。如天请问经偈云:‘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再引经来证明持淫戒的功德:
(一)譬喻经云:有大迦罗越子。端正聪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至一大家。妇寡淫欲。欲与比丘行淫。比丘不从。妇怒
(二)贤愚因缘经云:安陀国有一沙弥。奉其师命到供养主优娑塞家。催迎食供。时优婆塞全家外出。只留一女守门。女见沙弥。心生欢喜。欲火炽盛。以诸妖媚。强追沙弥成淫。沙弥不能脱身。乃自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闭门。拾得刺刀。遂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僧护持禁戒。舍此身命。愿所在生。出家学道。净于梵行。漏尽成道。即刎颈死!国王得闻。亲往作礼。赞其功德。而旌奖之。
3、持不盗戒的功德
盗有能盗人。通于七众弟子。所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盗的物。统指男女牛马猪羊猫狗鱼龟等动物;金银宝玉七珍。山石泥沙等矿物。柴草竹木蔬菜花果等植物。飞机洋船火车。衣被用具的器恤。总而言之。无论正报依报。万事万物。非已所有。皆不得故取
4、持不妄语戒的功德
不妄语。就是不说谎话、有则言有。无便言无。如自己没有才能。缺乏福德。家庭中几人。生活如何困难!一一真实不虚。同时对于他人分上。智者言智。愚者言愚。贫富贵贱。男女老幼亦然。金刚经说:‘如来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说三世不打妄语。舌根能伸到发际。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意表信心。释迦与诸佛。金口不虚。极乐弥陀。愿力宏深。吾人若能信愿念佛。决定往生。古德说:‘弥陀甚易念。极乐甚易生。’诚者不诬。又如释迦往昔做普明王的时候。受佛禁戒。一天游华园。被班足王捉去!在那里悲泣!问曰:‘你何怕死如此?’答曰:‘非为怕死。因我持不妄语戒。今被破了!’这样才答应他回宫七日转来;普明王还到宫中;开大布施。请百法师升座说法。第一法师说四无常偈曰:‘劫火终劫。乾坤洞然。须弥巨海。都为灰飘。二仪尚殒。国有何消?详阅仁王般若经。他七天之后。再还见斑足。为说此偈。亦为开悟。如是展转相说。皆得明心见性。大家共同住此修道。故称王舍大城。前来不妄语戒的功德竟。
5、持不饮酒戒的功德
酒的种类很多!若有米麦花果葡萄等做成。若果米不做酒的话。饭能
丙、犯戒的过失
一、总论
我在上文所说。毗尼藏中。戒相很多。有世间戒。如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有出世间大小乘戒。总而言之。我们受佛戒的。毁犯了就有极大的罪过!不论犯那一戒。如杀盗淫等。只消有一嗜好。欲出生死轮回。得证圣果。往生净土难了!。若果在家没有受戒及不明佛理的人。终是钻在无明窠里。三界牢笼之中。置之不谈!今但说为佛弟子犯了戒学。这种过失。应该怎样?详引三藏证明如下:
1、师子月佛本生经:莲花比丘。多与国王长者居士而为亲友。邪命谄曲。不持戒行。身坏命终。以诳惑故。堕阿鼻大地狱中!
2、福盖正行所集经: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被破车。不能运载!
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著世乐。毁佛戒宝。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4、像法决疑经:夫出家之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相亦坏。名为死人!
5、长阿含经:犯戒有五衰耗:一、所愿不遂。二、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身所至处。众不爱敬。四、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6、四十二章经: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7、四分律云:破戒有五过:(一)自害。毁戒之人。身口意业。悉皆不净。常受贫穷。善神远离!(二)为智所诃;毁戒之人。诸善比丘皆悉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尸。(三)恶名流布。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四)临终生悔。毁戒之人。老死临期!恶境现前。追悔无及!(五)死堕恶道。毁戒之人。既亏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道!
8、佛藏经云: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万亿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中。身常负重!。所以者何?如折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何况能消多种!
9、根本尼陀那云:破戒者。于僧住处。乃至不销一口之食。于伽蓝地不容一足!
犯戒罪轻重:
(一)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
(二)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十千岁。
(三)犯波逸提——如焰摩天寿二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
(四)犯偷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
(五)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桥乐天八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
(六)犯波罗夷——如他化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二、别说犯戒过失(五)
1、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为淫欲的先锋!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断。必不能得效。过去修得而复失。岂不危哉?今生如此。将来三恶道难逃。古德偈说:‘淫味虽甘毒最深。能走精气耗元神。损人肌肉成劳瘵。服之不已定伤生!’佛说。‘破戒之人。如降大雹冰。万物悉遭损坏!亦似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坏。没命于水!’下引各经论证明犯淫戒的过失!
(一)涅槃经云:若有比丘。虽不共女人和合嘲笑。即壁外闻镮钏声。为破净戒。污辱梵行!
(二)毗赖耶经:比丘有五事不应行。云何为五?入淫舍家。入大童女家。入寡妇不端者家。入酗酒家。入偷贼家。比丘入者犯重罪!
(三)大集经:有盲龙文。口中绛烂。满诸杂虫。状如屎尿。种种噬食。脓血流出!身中为诸毒蝇所唼。佛以悲心!愍彼盲龙。问言、妹何缘得此恶?龙女答言:我今身苦!无暂时停。为我于往劫毗娑尸佛法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于伽蓝内犯非梵行!……佛以手掏水。洒龙女身。一切臭恶皆除。眼亦明净。龙女向佛求受三皈。佛以慈心。授与三皈依法。
(四)楞严经: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女 阴)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地狱!
(五)杂宝藏经。难陀出家的因缘:难陀是佛在家阿弟。他最爱萋孙陀罗。佛一日托钵到阿弟家乞食。难陀见佛来。就以菜饭送出给佛。殊不知佛以神力。使他追上不及。一直到祇园精舍。佛就把他剃发出家。但他念念欲想回家。有一天佛引他到天上看见天女很好。持戒想生天。佛又引入地狱中。见油锅地狱。狱卒说是待难陀来!从此才回心修行。得证果位的。
(六)八师经:佛告梵志日:犯戒淫人妇女。或为王法捕治。身自当罪!死入地狱。卧于铁床!或抱铜柱。地狱罪毕。当受畜生道。
(七)大婆沙论:昔有骘陀衍那王。将诸宫女诣水游山。烧众名香。奏五伎乐。裸形而舞。以为欲乐。有众仙人乘神通上过!或见色。或闻声;或嗅香。一时动欲。皆失神通!。堕下。时王恶其窥探触犯。皆断手足!
(八)菩萨善戒经:栴陀罗等。以及屠儿。虽行恶业。不至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尽堕三恶道中;若为师不能教诏弟子。令守禁戒。则破佛法。必堕地狱!
(九)正法念处经:若邪行人。不善视察。犯非法淫。或在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受大苦恼!常有呋蚁恶虫。啾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岁。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于人中;贫穷下贱。受余残果。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纲经淫戒条说: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种经典。明犯淫戒的罪恶极大!其他如地藏经五无间业中说:‘于伽蓝内恣行淫欲。’又说:‘若遇邪淫者。说鸽雀鸳鸯报!
2、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断慈悲种。其罪较贪欲尤过之!男女恋爱又可教化。唯杀嗔恚。分离情理的。大宝积经说:‘因贪犯戒。尚摄众生。因嗔犯戒。弃舍众生!’杀有‘能杀’的人。通于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杀’有情——通十法界。世间六道凡夫。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出世间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陀。
中间杀的器具——刀、杖、弓箭、矛、斧、枪、炮、飞机、金、银、铜、铁、锡、石、玉、签、第、恶网、罗罩。手打足踢。及于水火等。这些东西。都可为杀生的器具。
在梵网菩萨戒经中具有十种杀。列说如下:
1。自杀——个人意有二:一、自断性命。如投岩赴火。悬梁沉水。毒药刀刺等!二、以自手来。拿得杀器。杀害生命。
2。教他杀——请教人来。杀众生命。如杀牛羊猪狗等。
3。方便杀——用许多的计巧方法来。断送这条性命的。
4。赞叹杀——看见他人杀生。赞叹是好的。
5。随喜杀——见人杀生。(如劈乌龟抱黄鳝等)随顺欢喜。
6。咒杀——诵持种种邪咒。这使恶魔鬼神来伤杀他人的。
7。杀因——我们现前一念起了杀心!这叫做杀因。
8。杀缘——以许多的杀生助缘来。才可断这一条命根。
9。杀法——杀生的方法。如杀牛羊等。皆有方法的。
10。杀业。就是杀生的行业。造成功了。是名杀业。
我前面所说:‘所杀有情通十法界。’若果害佛菩萨。杀阿罗汉。破僧伽。及杀父害母。此人造五无间业。堕阿鼻大地狱受苦!若杀人、牛马、猪羊鸡鸭鱼乌龟等生命。将来还报。或堕地狱。楞严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众生相续!’意谓今生你杀他。吃他的肉。来生他来杀你。吃你的肉。古人说:‘吃他半斤。必还八两!’比如现在你打骂人。人必为你打骂转的。这种因果循环丝毫不差的!下略引经证明:
(一)饿鬼报应经云:尊者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洞见六道报应。善恶不爽。时恒水边有一鬼问尊者言:我举身溃烂。苦不堪忍。何罪所致?尊者答言。汝为人时。喜吃诸肉。杀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二)地藏经: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佛说:有郁头蓝弗。利根聪明。能伏烦恼。于山中习定。闻鸟兽声不静。至于水边林下有水族打岔。由是心中发嗔曰:‘终必杀尽鱼鸟!’死后。生非非想处天。直至寿尽。还堕畜生道中受飞狸之身。入水食鱼。飞山啖鸟。可不危哉?
3、犯盗戒的过失
世间所有金银财宝。资生什物。各有其主。或由能力血汗而积聚。或从心智而来的。都有父母妻子。可得维持生命。吾人自无福德。偷劫他人的财物作为已有。不费本钱。于心何忍?今生被人咒骂。将来必招恶报。堕落三途。。地藏经说‘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果盗三宝财物。罪业极重。
(一)观众生业缘品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无出期!’
(二)五百问经云:若佛弟子。经十夏不诵戒者。饮水食饭坐卧状席。日日犯盗。
(三)因果经云:昔目连尊者。携增福比丘入海。行见一大树。多虫围唼其身。叫唤震动。增福问目连曰:此树是普营比丘。滥用常住物。及以花果饮食;饷送白衣。犯戒。令受此报!唼树诸虫。多彼时滥食常住物之人也。
(四)冥中记云:唐国清寺僧智环。为值岁。将布十端送与天合悬丞李意及。后环死转世为人。幼贫。投寺中作除粪奴。背有‘智环’二字。既而意及死。转世亦孤苦。投寺中作种菜奴。背有‘意及’二字!
以上略引几经证明犯盗戒的过失。其他如宋道志。毛赖债等很多。不尽枚举。
4、犯妄语的过失
‘妄语’本是口业之一。义含两舌怒骂绮语的口过!。现在但说妄语的人。他是虚诞捏造。谣言惑众。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等。这种过失。今生人不信心!成为王法捕治。将来堕落三途!
(一)大宝积经云:妄语之人。口气常臭。入苦怨道。无能救者。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途!
(二)地藏经说: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这些报的因果可知了!还有一类人。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谓我是佛是菩萨。大妄语戒。永坠地狱。如善星无闻比丘等。
(三)罪福报应经云:喜作妄语。传人恶者。入地狱中。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生。堕恶声鸟鸺鸽鹦鹆中。
(四)佛说戒消灾经:佛见恶水中一虫。其形似人。阿难问。此虫先世造何业行。生此水中?佛言、是过去佛像法中僧坊维那。嫌客僧来了。心生嗔恚。隐匿擅越所送酥油。客僧向索。维那不护口戒。骂言汝何不啖屎尿也!云何从我索酥?因此诃骂客僧。于无量世。堕此恶水中!
其他如贤过因缘经中。迦毗梨过去骂人。你是牛!你是马!猪猫!故做百头大鱼。均提沙弥往昔。讥笑老比丘唱起来。如犬叫一样。故做五百世狗子。这些都是由口业造成的!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生。一言丧邦。一言以兴邦。’也就是口业的厉害吧!
5、犯饮酒的过失
前面所说杀盗淫妄是性戒。不论在家出家。犯了都有业障的。唯酒戒一条是佛所遮的。为什么呢?因为酒的过失极大!譬喻经中所说:有一位受五戒的优婆塞。一天从山上斫柴回来。口渴极了。没有茶水喝。桌上找到壶子里有酒在。就拿来喝掉。心中已会昏醉的模样。恰巧邻舍走来一只鸡!他就把鸡提来藏起。可以杀起好过酒。当时有年轻妇女来寻鸡。说是没有看到。同时就把女人奸污了。过后将鸡也杀了!由饮酒的缘故。五戒一连破光。这岂不是酒的过恶最大吧?再引戒经证明如下:
(一)罪福报应经云: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后堕沸屎泥犁中;出生堕猩猩中。后为人痴顽无所知。
(二)梵网经‘酤酒’戒说: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逵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波罗夷’印度梵语。中华译为弃。意谓毁犯根本大戒的人。已经弃舍佛法之外。如大海不受尸死!亦喻人断头。不可复活。
(三)戒经中说: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丁、余义
一、总结上文以上把持戒与犯戒的比较观察。大概这样。若是微细得失。探究律藏。尽难枚举。若据菩萨有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无恶不离!‘诸恶莫作’。二摄善法戒。谓所行之行。能摄一切善法!无善不摄!众善奉行。三摄众生戒。能摄受一切众生。以慈悲喜舍等法。饶益有情。以此三聚。尽摄一切戒了。
二、开遮持犯佛陀的法律;不是一味专制呆板的。乃是最适应社会环境的。终利济群众为前题。在大乘菩萨戒中。就有开遮持犯的不同:如杀盗淫妄酒等。都有开遮持犯的道理。比况现在国家提倡大家要劳动生产。由是一班僧尼也可自力更生。苦种田开厂织业等。这就是开缘的道理。或有生病。医师说是要用酒配药。这亦可开。至于方便妄语等。凡有利益大众的皆有开缘的必要。否则就犯。遮则便持。
这些道理。详看瑜伽菩萨戒本。并及巨赞法师写给二埋法师的‘关于戒的开绿’一文可知道的。所以世尊说法制戒;当开则开。开则名持。不开反犯!当遮则遮。遮则名持。不遮反犯!总而言之。要于功德上。自利利他!合法合理的。才许可方便有开缘的意义。不然的话切切勿得开的!
三、忏后还净 ‘律学’如十诵律。五分津。四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等。这么多。又这样的严厉!若果在幼小受戒。或没有学识研究过的便易犯戒!纵使能知这些的。就永不犯戒吧?‘知而故犯’。罪业更重!这样讲来。佛陀慈悲方便。也许我们知过必妀。惭愧忏悔。方可清净。如戒本序说:‘众中若有罪者。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
梵网经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使得灭罪。……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
忏悔有事忏理忏:事相忏悔。就是对佛菩萨像前。三业虔诚。身业礼拜。口业念诵:‘往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业障皆忏悔!’天天这样忏悔。自然清净;如衣垢污。浣之清洁。涅槃经云:‘本所受戒。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
若理忏悔。就是端身正坐。心中
前来写到此止。本文圆满了。有缺点地方。请大善知识。德学居士指数!最为欢迎。
最后个人过去所造杀盗淫等业。面向十方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及现代高僧大德忏悔。使我永无业障能遮止。以此功德。令一切有情同成佛道。这是吾人写这文的愿望哩!
华严经偈说:
戒为无上菩提本 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禁戒 则是如来所赞叹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1030/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律学入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律学入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