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菩萨如何布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菩萨如何布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菩萨如何布施

释迦牟尼-菩萨如何布施
为了众生的利益,菩萨以多种方法圆满布施巴拉密:致力为众生谋求福利、舍弃自己的肢体与生命、防止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危险、给予他们佛法的指导等。 布施有三种,即:一、物施;二、无畏施;三、法施。一、物施:物施又可分为两种,即(i)内物施和(ii)外物施。 根据《经藏》的列举法,可以布施的外物有十种:食物、饮品、衣服、交通工具、香水、花与药膏、座位、床、住所和点灯的物品。 这些物品可以再分为更多种,譬如食物可以分为硬食、软食等。同样地,根据《论藏》的列举法,物品可以依据六尘(六所缘)的分法分为六种,即可视物、声音等。 这些六尘的物品,又可以再分为许多种类,譬如可视物可以是蓝的、黄的等等。同样地,物品可以分为许多无生命的种类, 譬如宝石、金、银、珍珠、珊瑚、稻田、其它适于耕种的土地、公园、花园等。而有生命的则可以分为女奴、男奴、牛等。因此,有许多可以布施的东西。 如何行外物施?当菩萨行外物施时,他布施所需之物给需要的人。当他知道某人需要某物时,即使是那人不讨,他也会布施。 若他人来讨,他会布施得更多。当行布施时,他毫无条件地实行。当有足够的物品,他就给每一个人足够的份量。若物品不足时,他则平均分配。 这里有一项须注意的特点:在行布施时,他不布施会带来坏处的物品,譬如武器、毒药与麻醉物。他也不布施没有益处且导致懈怠、忽视与嬉戏的玩乐物。 对于病人,他不布施不适当的食物与饮品,他只布施适当与适量的物品。同样地,当有人向他讨时,他给在家人适合在家人的物品;给比丘适合比丘的物品。 他不给在家人比丘所用的东西,反之也是如此。布施时,他不会给亲近的父母亲、亲戚、朋友、同事、孩子们、妻子、仆人及工人带来麻烦。 答应了给优等的东西,他不会给劣等的东西。布施时,他不会期望利益、尊敬、名誉或回报。除了正自觉佛之外,他不会期望投生善界、富有之类的善报。 他行布施的唯一愿望,即是证得正自觉佛陀。在布施时,他不会厌恶受者或所施之物。甚至对于辱骂他的受者,他也绝不以无礼的态度(不会像在倒垃圾般)或恼怒地行布施。 他时常具有悲心、尊敬与平静地行布施。行布施时,他绝不相信吵闹的欢呼是件吉祥事,而是坚定地对因果法则有信心。 在布施时,菩萨不会令到接受者,自认卑下及须向他致敬,也不会有误导或导致分裂的动机。他只是以一颗非常平静的心,行布施善事。 在布施时,菩萨绝不用粗言恶语,或骄傲地撅嘴,或愁眉不展;他只是用爱语、柔和的语言、面带着笑容,以及心平和宁静地布施。 每当对某物生起太强的执着或贪欲时,可能是因为它的优等品质,或是因为长期为个人所爱、所用,或是自己对有价值与特出的物品有贪欲的性格; 菩萨会清楚地
最新佛教基础知识
觉察此种贪念,以及很快地去除它,然后去寻找到接受者,直到遇到接受者与布施了那个物品为止。 假设他即将食用一餐只够一人份量的食物时,有人来到向他讨取。在这种情况之下,菩萨会毫不犹豫与尊敬有礼地布施全部给那人,就有如我们的菩萨身为阿吉帝时所做的一样。 有一次,我们的释迦菩萨出生在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富豪家,名为阿吉帝。在布施了所有的财产之后,他隐居在森林里。 在那里,他继续把获得的东西布施给他人,甚至只剩下古拉树叶可吃的地步。当有人向菩萨讨他的孩子、妻子、奴仆等时,首先会向他的孩子、妻子等解释所建议的布施, 只有在他们同意时,菩萨才把这些乐于帮他圆满巴拉密的人送给他人。但是,若知道向他讨取的是非人(例如夜叉、阿修罗等),那他就不会行此布施。 同样地,他绝不会把国家送给为人民带来危害与痛苦的人,而只送给会正当地保护人民的有德之士。这就
佛教减肥小知识
是菩萨行外物施的方法。 如何行内物施?菩萨有两种行内物施的方式:一、布施全身:有如为了衣食而卖身为奴去服侍他人的人,菩萨甚至做出献身捐躯地服务众生; 他完全不期求欲乐或投生到天界善趣,只是希望为众生带来至上的福利与快乐,以及把布施巴拉密圆满至最高境界。 二、布施四肢与器官:菩萨毫不犹豫地布施出自己的四肢与器官,比如手、脚、眼睛等,给与那些需要的人。 有如布施外物一般,菩萨绝不执着于自己的四肢与器官,也不会有一丝的心不甘、情不愿。在舍弃自己的四肢、器官与全身时,菩萨有两个目的: 一、成全受者的心愿与让他获得所需。二、通过慷慨与不执着地布施,而获得修习巴拉密的善巧。菩萨在布施全身或任何器官(内物施)时, 就有如在行慈善时,布施出外物一般,想道:“通过这样的特殊的布施,我肯定会证得正自觉的佛陀。” 在布施时,菩萨只给对接受者有益之物。若知道来讨取的,是欲伤害他的魔王或他的兵卒,菩萨就不会布施出身体或器官,而作此想:“别做这对他们毫无结果的布施。” 同样地,菩萨也不布施身体或器官,给受到魔王、魔兵所控制的人与精神不正常的人。除此之外,在其它人向他讨取身体或器官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即刻布施,因为做这类布施的机会,是非常稀有的。 二、无畏施:当众生面临国王、盗贼、大火、敌人、野兽、龙、夜叉、阿修罗等的危害时,菩萨就会布施无畏给予他们,保护与解救他们,甚至不惜舍却自己的生命。 三、法施:是指以一颗无贪、无嗔、无痴与清净的心,毫不模棱两可地教导真实之法。在拥有佛陀教法的时代,对于一个有很强的善念,想要成为阿拉汉弟子的人; 菩萨将会向他开示三归依、持戒、防护诸根、知足于食、修习正念、七善法、修止禅与观禅、七清净、四道智、三明、六神通、四无碍解智与弟子菩提,即阿拉汉果。 他会详细地阐述以上诸法的素质而做法施,协助尚未建立三归依、持戒等之人建立这些德行。协助已建立这些德行之人,更进一步地提升与净化它们。 同样地,对于那些发愿想成为独觉佛与正自觉佛之人,菩萨会向他们详细地解说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辱、真实、决意、慈、舍,这十种巴拉密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而行法布施。 他也详细地阐述菩萨三个阶段的荣誉,即修习巴拉密时、成佛时及执行佛陀的任务时。他帮助别人,建立足以证得独觉佛与正自觉佛的修行,协助已建立的进一步提升与净化。 根据《经藏》列举法之十种外物施:关于外物施,当菩萨布施外物时,他作此想:“通过此物施,希望我能帮助众生获得长寿、美丽、快乐、体力、聪明与至上的阿拉汉果。” 同样地,他布施饮品,以减轻众生贪婪的饥渴。他布施衣服,以获得金黄色的皮肤和惭愧的庄严。他布施交通工具,以获得神通与涅盘之乐。 他布施香水,以获得无比戒行之清香。他布施花与药膏,以获得佛陀的威神力。他布施座位,以获得菩提树下的金刚座。 他布施床,以获得佛陀之睡,即进入第四禅定。根据一句格言:“向左躺是贪欲之睡,向右躺是狮子之睡,仰躺是饿鬼之睡,进入第四禅是佛陀之睡。” 他布施供旅客休息之房舍等住所,以成为众生的归依处。他布施灯与光明,以获得五眼。五眼即是五种慧眼,根据巴利注释的解释是: 一、佛眼:可以即刻完全地知道,他人的倾向、意念、愿望、渴望、性格、德行等。二、普眼:周遍知、智慧圆满之眼。即:佛陀的一切知智。 三、法眼或智眼:真谛之眼,即首三个圣道:入流道智、一来道智、不来道智。四、天眼:即天眼神通,能清楚地看到世界各隐蔽之处及众生的业果流转。五、净眼或肉眼。 各种布施及所施之物:菩萨布施颜色,以获得身光。此身光,经常能够照亮佛陀周围的八十腕尺方圆之地,即使是在新月、云盖满天空时的半夜里,而且是在黑暗的密林中,它也明亮如常。 菩萨布施声音,以获得梵天之声。他布施味道,以成为一个众生的可亲之人。他布施触觉,以获得佛陀的柔和性。他布施医药,以获得无生无死的涅盘。 他布施自由给奴仆,以获得正法之乐。他布施出自己的孩子,以便有情成为他圣生的孩子,即成为他僧团里的比库等出家五众。 菩萨布施出妻子(例如马蒂王后,她是以布施闻名的菩萨维山达拉王子之妻),以便在未来,圆满成为世界之尊的佛陀。 他布施十种珍宝,例如金、宝石、珍珠、珊瑚等,以获得佛陀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他布施种种的装饰品,以获得佛陀之相的八十种好。 他布施财产,以获得佛陀正法的宝藏。他布施国家,以成为正法之王。他布施花园、水池与公园,以获得禅那、解脱、定力、道智与果智。 他布施出自己的双脚,给与需要的人;以便在未来,能够以具有吉祥轮之相的双足走向菩提树。他布施出双手,因为他希望得以伸出正法的双手, 去帮助其他的众生,渡过欲、有、邪见与无明这四大瀑流。他布施出自己的耳、鼻、舌等,以获得信根、精进根、念根等。 他布施出自己的眼睛,以获得普眼,即是佛陀的一切知智。他布施出自己的血与肉,想道:“愿我的身体,时时刻刻能为众生带来福利与快乐。 即使是我在看、听、省思帮助自己的时候,也愿它成为帮助世界之物。”他布施出自己的头,身体中最高的部份,以成为世间至上之人。 在行布施时,菩萨绝不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或恶待他人,或由于害怕才布施,或由于羞耻才布施,或使到受者恼怒, 或在有上等之物时布施下等之物,或称赞自己与贬低他人,或期望佛果之外的成果,或带着厌恶、讨厌与轻视的心去布施。 事实上,他的布施是经过细心的准备、亲力而为、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对受者充满敬意、无分别心,以及在布施之前、当时与之后三时,皆充满欢喜心。 因此,他不会在布施之后感到后悔。他也不会目中无人或轻视受者,而是很友善地对待他们。他明白接受者说的话,是个平易近人之人。 在布施时,他会连同布施其它的物品,比如当他想布施食物时,他想:“我将连同食物一起,布施饮品、袈裟等其它适当的物品。” 当他想布施袈裟时,他想:“我将连同袈裟一起,布施其它适当的物品。”因而,他也布施食物等。对于布施交通工具等,也是如此。 每当他想布施颜色时,他也同时布施声音等。在布施声音等时,也是如此。在根据《经藏》的方式布施十种物品,如食物、饮品等时,这些物品都是可触摸及易于理解的。 但是,在根据《论藏》的方式布施感官的目标,如颜色、声音等时,
在佛学院如何自学佛教知识
是相当难以理解,怎样才算是布施颜色(色施),或是必须有怎样的布施心态才能做到色施。 以下将会解释,如何实行这类布施。《论藏》列举法的六种布施:一、色施:在获得花、衣服、蓝黄红白宝石等布施之物时, 他只把它们当作是颜色,想道:“我将做色施,这是我的色施。”而后,他把花与衣服当作颜色布施;这种布施是为色施。 当然,我们是不可能把颜色与物品分开来做布施的。我们必须选择所要的颜色的花、衣服、宝石等做布施,想道:“我将做色施,这是我的色施。”这就是行色施的方法。 二、声施:是通过鼓声等来进行的。做声施,是不可能以布施莲花的蕊与根或一束蓝莲花给受者来进行的。声施是通过布施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例如鼓或钟。 当他想:“我将做声施”的时候,他奏乐或促使他人奏乐以礼敬三宝。或是建立寺院的平台,再去击鼓或是促使他人击鼓,想道:“这是我的声施。” 或是布施给法师可润喉之物,如蜜糖、糖浆等。或是报告与邀请大众来聆听佛法。或是对来求法的人,讲法与讨论佛法。 或是对他人供养食物给比丘或建寺院的善行,说出“萨度、萨度”,表示随喜与欢喜,或促使他人表示欢喜。这类的布施是为声施。 三、香施:同样地,香施是在获得一些有香味的物品(比如根、枝与粉等)之后,把它们只当作是香味(而不是物品)布施给三宝; 想道:“我将做香施。”或者是,他布施一些香木,如檀香木,而心愿是想要实行香施。这类的布施是为香施。 四、味施:同样地,味施是在获得一些好味的根、蕊等时,把它只当作是味道(而不是物品)地布施给受者,想道:“我将做味施,这是我的味施。” 或者,他布施一些味道很好的食物,比如饭、菜、玉蜀黍、豆、奶等,这类的布施是为味施。 五、触施:是通过布施椅子、床、床单、被单等进行的。在获得椅子、床、床单、被单等柔软舒适的物品之后, 菩萨把它们只当作是触的素质(而不是物品)地布施,想道:“我将做触施,这是我的触施。”这类布施是为触施。 六、法施:是指布施法所缘。根据那拉陀长老所著的《阿毗达摩手册》,法所缘包括一切意识的目标:心、心所、净色、微细色、概念、涅盘。 根据一句格言:“营养、饮料与生命是为法施。”因此,法施是通过布施营养、饮料与生命进行的。更深一层的解释: 在获得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譬如牛油与酥油)之后,把它们只当作营养(事实上是法所缘)布施,想道:“我将布施法所缘,这是我的法施。” 或者,布施八种由果与根所做成的饮料,想道:“这是生命施。”他也布施适于延长寿命之物,譬如以餐票布施食物,或带医生去看病人; 或消除鱼网、鸟笼与捕兽器,或释放被关的人,或击鼓宣布:“止杀动物,不可卖鱼或肉。”亲自或促使他人保护众生的生命。这类的布施是为法施。 菩萨奉献一切布施的成就,为众生带来快乐与福利,直到他们证得涅盘为止。
佛教知识绘画文案短句
他把这些成就,导向成为支助证悟正自觉佛的条件; 导向证悟阿拉汉果,以获得无止竭的欲神足、精进神足、心神足、观神足与解脱。在修习布施巴拉密时,菩萨培育起对自己生命与财物无常的领悟力。 他也看待这些财物是与他人共有。他连续不断地对众生培育大悲心。在培育大悲心时,他从财物中收聚了功德的精华。 有如某人的房屋陷入火海时,自己逃出房间以保命,以及带出最珍贵之物到安全的地方。同样地,菩萨慷慨无私地布施全部的财物而不留一物; 如此,得以从不断被贪、嗔、痴、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十一种火肆虐的人、天、梵天三界宫殿里解救出自己,以及带出珍贵的财物。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8053114874.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菩萨如何布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菩萨如何布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