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2014-02-17 19:57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陈颖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重要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他们既是朋友。又都是当时在社会上大声疾呼。锐意进取。要求改革自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著述和功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光是提倡经世致用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还是虔诚的佛教徒。林则徐曾手书《金刚经》等五种经咒。题作“行舆日课”。随身携带。龚自珍自称“震旦佛弟子”。魏源则受了菩萨戒。在一般人心目中。象他们这些具有强烈入世精神的人。怎么会与“消极出世”的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呢?其实。佛教不光只是具有出世的一面。还有更为积极入世的一面。本文简略叙述龚自珍的学佛经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佛教对社会人生的进步作用。以及它对近代中国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魏源曾在《定庵文录叙》中。叙述龚自珍的学术成就:“于经通公羊春秋。于史长西北舆地。其书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金乐石为?郭。以朝掌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晚犹好西方之书。自谓造深微云。”(1)最后一句的“西方之书”即指来自西土印度的佛教经典。可见龚自珍对自己在佛学上的造诣是很自负的。龚自珍从小就有佛缘。他自称有“慧骨”。幼年随父亲在北京。住在法源寺附近。保姆带他入寺玩耍。他“辄据佛座嬉戏。挥之不去”(2)。长大后。他也经常逃学到寺里。看和尚诵经拜佛。他的前辈和朋友中有不少精于佛学的居士、学者。在和他们的交往中。龚自珍耳濡目染。逐渐增加了佛学知识和对佛法的兴趣。29岁时。他正式起信学佛。他写了几首诗。告诉妻子“我欲收狂渐向禅”。并且准备过“一卷金经香一炷。忏君自忏法无边”的生活(3)。忏悔是诚信的第一步。从此他开始了对佛教虔诚的追求。他记述自己刚开始学习修禅时万虑纷陈的烦恼:“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烧香僧出定。●梦鬼论文。幽绪不可食。新诗如乱云。鲁阳戈纵挽。万虑亦纷纷。”(4)为了屏除杂念。免蹈绮语戒。他写了《戒诗五章》。立志戒诗。龚自珍学佛是有师承的。他自称比他年长二十六岁的学者江沅是他学佛的第一导师。在《与江居士笺》中。他说“自珍之学。自见足下而坚进”。并且深情地感激江沅。认为江沅引他走上学佛之路。是教他求“无上法宝”、“无上医王”和“万劫息壤”(5)。江沅的老师彭尺木居士。号知归子。信行净土宗。是近代居士佛学的开创者。《龚自珍全集》中有一篇《知归子赞》。称“震旦之学于佛者。未有全于我知归子者也。”认为他是“大菩萨度世示现”。备极推崇(6)。所以龚自珍也是由净土宗起信的。他立志学佛。作了一篇《发大心文》。文章洋洋洒洒近三千字。文中说:“伏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得少善力。得生人中。正像云遐。末法现在。欲报大恩。须发大愿。”他先发愿要断灭贪、嗔、痴三毒。继而发心正思维。然后发誓待自己成就后。要度尽一切众生(7)。他不仅发大愿。更勉力持行。首先是诵经和持
佛学的常识
咒。龚自珍读过的佛经很多。在北京时。他曾向镇国公容斋居士、龙泉寺僧唯一借阅佛藏。在《龚自珍全集》中。有五十篇有关佛学的文章。是他学佛的结晶。他不只是一般的读经。还对佛经进行校勘整理。指出佛经翻译方面的错误。《全集》中的《正译》七篇和《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都是这方面的文章。另外还有对所读佛典大义进行评述的《最录》十八篇。可见他用功之勤。他曾发誓要在八年内诵念大藏中“贞”字函《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五十九字真言四十九万遍。并设立记数簿。要求自己不论行站坐卧中。都持诵不已(8)。其次。除了自己用功修行。他还广施功德。他曾和妻子何撷云一道
佛学常识书籍
。“敬舍净财。助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成。并刷印一百二十部。流传施送。”(9)又把中国古代高僧的著作。编为《支那古德遗书》。并抄录二百本施送给各寺庙。在北京时。他还为龙泉寺募捐造藏经楼。写了《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以作广告。[NextPage]四十二岁时。龚自珍接触了天台宗的书。并转而喜好天台宗。天台教理更能满足他对佛教形而上的探求。他四处搜求天台宗的书籍。诗中也多次提到天台宗。如“我说天台三字偈”(10)、“重礼天台七卷经”(11)。他说:“自达摩至惠能。有出于吾天台宗之外者欤?”(12)因而他又自号“天台裔人”。居室称“礼龙树斋”。他发愿要去拜谒天台大师塔。并到嘉兴拜紫柏、?益大师像。还在家里供奉天台智者大师的檀香像。1837年。也就是龚自珍四十六岁那年的“九月二十三日夜。不寐。?衣起。菊影在扉。忽证法华三昧。”为此。
佛学文化常识
他写下了一首诗:“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13)记录了开悟后的欣喜之情。龚自珍对佛学的信受和奉持。给他的社会观、人生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佛教思想既是他信仰的内容。也是他用来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是他挣脱传统思想束缚、要求变法革新的精神法宝之一。在他一首名为《题梵册》的诗里。他大胆地贬抑儒教。推崇佛教。向儒家的正统地位发出挑战:“儒但九流一。魁儒安足为?西方大圣书。亦扫亦包之。即以文章论。亦是九流师。释迦谥文佛。渊渊劳我思。”(14)儒家本来就是九流之一。没有什么可高贵的?而佛学却能囊括九流。可以为九流师。在统治者定孔子为万世师表的时代。龚自珍毅然地表现出他蔑视儒家道统的叛逆精神。有趣的是。龚自珍还用佛法解决自己的感情矛盾。他有两首诗。叙述了他的一次恋情。第一首《纪游》。写他在春天的某个傍晚与一个可爱的女子在湖边相会。两人心有灵犀并依依惜别。第二首《后游》写他三天以后又独自来到湖边。睹景思人。无限惆怅。因为他们的相恋是不被现实允许的。从清晨到傍晚。他一直徘徊不归。在饱受感情的折磨后。他忽然想通了:“我闻色界天。意痴离言说。携手或相笑。此乐最为极!天法吾已受。神亲形可隔。持以语梅花。花颔略如石。”(15)这里的色界天。应作欲界天。龚自珍误记。在佛教欲界天的上界。异性只要相互握手或相视一笑。就可获得满足。龚自珍通过这样的“天法”。为自己找到了解脱的法门。也为他的精神恋爱找到了理论依据。这使他从常人难以排解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内心的平静。龚自珍在诗中承认无言有意、形神相隔的情。这种处理感情的方式。很有现代意义。总之。龚自珍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佛学的研究和实践。有修有证。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最终并未完全走上空山归寂的道路。他崇信佛教。更关心中国的现实。他把佛学作为精神源泉之一。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和对佛典的诵读。开阔了他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思维。也丰富了他的思想。这使他得以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藩篱。用更加超越的目光去审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这也是他的思想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原因之一。他不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开一代风气。也推动了近代佛学的复兴。后来的维新派象康有为、梁启超等。留意佛学并从中汲取养料。皆与龚自珍的启蒙有关。谭嗣同以佛学理论为基础写《仁学》。呼吁冲决封建社会的罗网。
佛学常识八正道
就明显受到龚自珍的影响。注释:(1)《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2月。第650页。(2)同上。第633页。(3)同上。第333页。(4)同上。第445页。(5)同上。第345页。(6)同上。第396页。(7)同上。第392页。(8)同上。第391页。(9)同上。第387页。(10)同上。第527页。(11)同上。第538页。(12)同
常识:佛学入门
上。第408页。(13)同上。第517页。(14)同上。第506页。(15)同上。第12页。(16)同上。第473页。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5760/
以上是关于「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