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忘忧河的梵唱:走在云深不知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忘忧河的梵唱:走在云深不知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忘忧河的梵唱:走在云深不知处
一位素不相识的博友通过卓越网送我几套珍贵的法本讲义。其中有一本书叫《空谷幽兰》。这是一本关于隐士的书。我已经很久不看关于终南山的东西了。这座山曾让我流过多少眼泪。虽然我们此生还暂未相逢!
最初喜欢它。是因为我的恩师曾在这里前后隐居二十年。而这本《空谷幽兰》里竟然也有提到我恩师的名字。恩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永远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在他往生后的岁月里。每当我想他的时候。我就对这座曾经有过师父足迹的地方充满了好奇。想要去看看当年师父背粮走过的林间小道。去感受他每天在山上喂蚂蚁的悲心。。。。
第一次在网上仅是看到终南山的照
可是。有些事情错过了就可能永远的错过了。就如我。 于是。我清楚的知道。此生我们注定是要错过。我注定做不了一个隐士。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总之。今生是无缘了。明月无论是圆是缺。总是按时的挂在我的窗
尔后的时光里。我打算忘掉这座山。我甚至告诉自己:终南山其实就是你心里的一种感觉罢了!
所以当我收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打开它。而是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但是。终是忍不住看看。才看到前面几页写道:“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士。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螟之时的片刻小憩。他们 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务。无所事事。或者病症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行。”时。我的眼泪又下来了!
就这么靠着撒满阳光的窗。我花一了整天的时间来读完这‘空谷幽兰’。听师父说。终南山上隐居着一位法师。每天都对着空谷唱四十二个华严字母。多么让我向往啊。这神奇而又美妙的四十二字妙陀罗。
书里面有段作者与圆照比丘尼的对话很引人注目:
问:我听说您修密宗?
答:是啊。不过我们那一批人没剩多少了。最初我是在北京跟白教领袖十六世贡嘎活佛学习。我很快就会死的。现在我还在等死。就等着那把
问:密宗修行跟净土宗修行相似吗?
答:密宗修行更接近于禅。它是禅的极致。它就像开飞机。很危险。净土宗修行就像赶牛车。很安全。
德成老和尚的一段对话更为引为注目:
“我教各种各样零星的东西。你提吧。任何看起来合适的东西。一点儿这个。一点儿那个。这差不多是修行的全部。你不能只修一种法。那是一个错误。法不是片面的。你必须修禅。如果你不修。你永远也不能突破妄想。你还要持戒。如果你不持。你的生活就会一团糟。你还要修净土。如果你不修。你永远也不可能从佛那里得到任何加持。你必须修所有的法。
这就像生火。你不但需要火种。还需要木柴和空气。少了一样。你就没办法生火。开悟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体系。所有的法门都是互相联系的。你不能省掉哪一个法门。心含万法。你无法舍掉任何一法。在心外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心要专一。在禅宗里。你没有念头。在净土宗里。你有一个念头。它们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把你的本来面目指示给你看。”
禅客的对答如深涧的流泉。落日的颜色让青松显得更加的清冷。深山
梦里。楼观台。观音山。嘉五台。太白山。华山。骊山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行走在松林和云烟之间。走在那云深不知处时。
访问作者的博客:http://club.fjdh.com/18939/viewspace-161556.html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12/13584113414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忘忧河的梵唱:走在云深不知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忘忧河的梵唱:走在云深不知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