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敦煌变文:降魔变图卷(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敦煌变文:降魔变图卷(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敦煌变文:降魔变图卷(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
敦煌变文:降魔变图卷(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
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
在很多佛教经典里都提到过“祗树给孤独园”。如《佛说阿弥陀经》和《金刚经》开卷便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北方憍萨弥罗国舍卫城中的须达多长者。是舍卫国的大臣和豪富。乐善好施。因此被称为给孤独长者。因到南方访亲。因缘巧合。得见佛陀庄严的威仪与容貌。深受感动。自愿皈依并发心要在北方建立精舍。供养给佛陀。因此回国后到处寻找最佳场所。最终看上了祗陀太子的花园。太子不愿卖。与须达多长者开玩笑说。要用黄金铺满地面才肯卖。长者将库中黄金全部搬出。果然铺满地面。祗陀太子深为感动。供养园中树木。二人联手供养园林并建造寺院。因此被称为“祗树给孤独园”。为了能顺利建筑供佛使用的精舍。他们祈请佛陀委派一个设计、督导工程的人。佛陀就派了众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跟随须达多长者前往北方的舍卫城。
但在建造精舍之前。遭遇到以劳度叉为首的当地外道的百般阻挠。他们向国王建议在造精舍前与佛徒斗法。佛徒如胜。才能建。败则不能建精舍。P4524《降魔变图卷》正是详细描绘了佛弟子舍利弗与外道六师斗法的惊心动魄场景。舍利弗六斗外道劳度叉大获全胜。从而赢得了建造祗园精舍的机会。
《降魔变图卷》全卷正面为彩绘。反面写有相对应的有关唱词片段。画卷共有六个回合。与之相应的配有六幅变相。画面基本按照劳度叉与舍利弗先后六次斗法的故事情节而展开。舍利弗先后变成金刚、狮子、香象、鸟王、天王及风神。战败六师幻化的宝山、水牛、宝池、毒龙、恶鬼及大树。这种以惊人的想象、奇妙的构思。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斗法场景的表现手法。实开《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的先河。美国学者梅维恒就据此一文图并存的画卷。联系印度与世
佛教东传。翻译注释大量涌现。但一般民众仍难接受。所以约东晋以来。有些和尚就用浅近的方法如“唱导”来传教。唱导讲究声。辩。才。博。其留下的底本称之为“讲经稿”。稿中每每穿插许多故事。遇到人名地名更是极尽铺张。故事部分畸形膨胀。后来逐渐演变。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佛经本身则变成了故事的素材。这种作品。就称之为“变文”。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以佛经的内容为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即变文。“变文”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内容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1899年敦煌千佛洞从佛经中发现大量唐代变文钞本。即敦煌变文。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诸多变文中。《降魔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 故事生动, 图文并茂, 自胡适、王重民等学者而下, 历来颇受重视。是敦煌变文中最精彩的卷子。
降魔变文(选)
《降魔变文》取材于佛经故事。讲述舍卫国贤相须达为佛置办祇园精舍的经过。其中最精彩的内容为最后舍利弗与六师斗法的描述。其间除了诗赞和散文外还用上了赋体。颇能体现出讲唱文学的水平。
皇王正坐琉璃殿。垂拱勾陈正南面。
斌斌文士理阴阳。纠纠武夫持宝扇。
掩擒须达问根由。“数日因何不相见?
更闻外国引胡神。计卿罪过难容免。”
须达陈情而启奏:“臣仕玉阶年月久。
倾肝露胆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虚谬。
若将外道并如来。状似嘉禾而比莠。
佛身唐唐长丈六。外道还同萤火幼。
四大海水纳毛端。五色神光出其口。
梵释天王恒引前。八部龙神皆从后。
岂将一个汗虾蟆。敢当大圣骐麟斗!”
王闻褒誉。尚未委其根由。更唤须达向前:“卿须审实。不得差殊。荣辱升沉。只在须臾之顷。朕为一国之主。统御万邦;卿须尽节存忠。不得因巡易志。天子一怒。可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佛是谁家种族?先代有没家门?学道咨禀何人?在身有何道德?不须隐匿。具实说看。忽然分寸差殊。手下身当依法。”
须达启言:陛下!如来先世。且出千个轮王。枝叶相承。尊荣不绝。爰祖及父。皆居万乘之尊;卓子玄孙。咸称鸾凤之嫡。父称净饭。居八国之最尊;母号摩耶。处□天之绝世。如来生在南天竺国。长在迦毗罗城。从生至死。从死复生。无事不作。无事不成。无所不历。无所不经。长在净饭王宫。号曰悉达之名。年过十九。知晓死生。二十未满。腾越宫城。菩提树下。不染俗情。勤苦累岁
王闻此语。喜悦难任。“卿虽赞德此能。犹未表其的实。须得对面试谏。然可定其是非。卿之所师。敌得和尚已否?”
须达启言:“陛下!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百尺炎炉。不为毫毛爇焰。不假我大圣天师。最小弟子。亦能祗敌。”
王问:“弟子是谁。对得我和尚?”
须达启言:“大王!佛之弟子。不是余人。即舍利弗是。”
王曰:“舍利弗者。是我和尚外甥。近日出家。学法有浅。计其功行。不历多时。长幼不可比肩。如何对我和尚!”
“晏婴虽小。能谋虎狼之臣。有德不假年高。无智徒劳百岁。构之虚诳。不如验之取实。黄金百炼。光色转更晖盈;铅锡登炉。应时化
…………
劳度叉忽于众里化出一头水牛。其牛乃莹角惊天。四蹄似龙泉之剑;垂斛曳地。双眸犹日月之明。喊吼一声。雷惊电吼。四众嗟叹。咸言外道得强。
舍利弗虽见此牛。神情宛然不动。忽然化出师子。勇锐难当。其师子乃口如谿豁。身类雪山。眼似流星。牙如霜剑。奋迅哮吼。直入场中。水牛见之。亡魂跪地。师子乃先慑项骨。后拗脊跟。未容咀嚼。形骸粉碎。帝王惊叹。官庶忙然。六师乃悚惧恐惶。太子乃不胜庆快处。若为?
六师忿怒在王前。化出水牛甚可怜。
直入场中惊四众。磨角掘地喊连天。
外道齐声皆唱好。我法乃遣国人传。
舍利座上不惊忙。都缘智慧甚难量。
整理衣服安心意。化出威棱师子王。
哮吼两眼如星电。纤牙迅抓利如霜。
意气英雄而振尾。向前直拟水牛伤。
慑剉登时消化了。并骨咀嚼尽消亡。
两度佛家皆得胜。外道意极计无方。
六师既两度不如。神情渐加羞恧。强将顽皮之面。众里化出水池。四岸七宝庄严。内有金沙布地。浮萍菱草。遍绿水而竞生;耎柳芙容。匝灵沼而氛氲。
舍利见池奇妙。亦不惊嗟。化出白象之王。身躯广阔。眼如日月。口有六牙。每牙吐七枝莲花。华上有七天女。手搊弦管。口奏弦歌。声雅妙而清新。姿逶迤而姝丽。象乃徐徐动步。直入池中。蹴踏东西。回旋南北。以鼻吸水。水便干枯。岸倒尘飞。变成旱地。于时六师失色。四众惊嗟。合国官僚。齐声叹异处。若为?
其池七宝而为岸。马瑙珊瑚争灿烂。
池中鱼跃尽衡冠。龟鳖鼋鼍竞谷窜。
水里芙容光照灼。见者莫不心惊愕。
外道自叹甚希奇。看我此度诤强弱。
舍利举目而南望。化出六牙大香象。
行步状如雪山移。身躯广阔难知量。
口里嚵岩吐六牙。一一牙高一百丈。
牙上各有七莲华。华中玉女无般当。
手搊琴瑟奏弦歌。雅妙清新声合响。
共赞弥陀极乐国。相携只劝同心往。
象乃动步入池中。蹴踏东西并岸上。
以鼻吸水尽干枯。六师哽噎怀惆怅。
六师频频输失。心里转加懊恼。今朝怪不如他。昨夜梦相颠倒。面色粗赤粗黄。唇口异常干燥。腹热状似汤煎。肠痛犹如刀搅。瞿昙虽是恶狼。不襟群狗众咬。舍利弗小智拙谋。鲁班前头出巧。这回忽若得强。打破承前并抄。不忿欺屈。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昏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闪电乍暗乍明。祥云或舒或卷。惊惶四众。恐动平人。举国见之。怪其灵异。
舍利弗安详宝座。殊无怖惧之心。化出金翅鸟王。奇毛异骨。鼓腾双翅。掩蔽日月之明。抓距纤长。不异丰城之剑。从空直下。若天上之流星。遥见毒龙。数回搏击。虽然不饱我一顿。且得噎饥。其鸟乃先啄眼睛。后嚵四竖。两回动嘴。兼骨不残。六师战惧惊嗟。心神恍忽:
是日六师渐冒燥。忿恨罔知无计较。
虽然打强且祗敌。终竟悬知自倾倒。
又更化出毒龙身。口吐烟云怀躁暴。
雷鸣电吼雾昏天。霹雳声扬似火爆。
场中恐怯并惊嗟。两两相看齐道好。
舍利既见毒龙到。便现奇毛金翅鸟。
头尾慑到不将难。下口其时先啄脑。
肋骨粉碎作微尘。六师莫知何所道。
三宝威神难测量。魔王战悚生烦恼。
王曰:“和尚猥地夸谈。千般伎术。人前对验。一事无能。更有何神。速须变现!”六师强打精神。奏其王曰:“我法之内。灵变卒无尽期。”忽于众中。化出二鬼。形容丑恶。躯貌楞曾。面比天而更青。目类朱而复赤。口中出火。鼻里生烟。行如奔电。骤似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见者寒毛卓竖。舍利弗独自安然。舍利弗踟蹰思忖。毗沙门踊现王前。威神赫奕。甲杖光鲜。地神捧足。宝剑腰悬。二鬼一见。乞命连绵处。若为?
六师自道无般比。化出两个黄头鬼。
头脑异种丑尸骸。
舍利弗举念暂思维。毗沙天王而自至。
天王回顾震睛看。二鬼迷闷而擗地。
外道是日破魔军。六师胆慑尽亡魂。
赖得慈悲舍利弗。通容忍耐尽威神。
驴骡负重登长路。方知可得比龙麟。
只为心迷邪小径。化遣归依大法门。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40057321275.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敦煌变文:降魔变图卷(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敦煌变文:降魔变图卷(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