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4 00: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

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

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
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

 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开学第一课竟是“生命、生活、生存”。究其原因。是因为去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中小学生自杀案例。除了心理承受能力差外。学习成绩和父母期望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的发生。不禁让人深深感叹。对孩子们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在第五届“智慧之旅&

佛教新闻 - 百度

rdquo;禅修营上以“生存”、“生活”、“生命”为题。为营员们解读了三个重要问题: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什么?开示中。大和尚重点提及了如何运用佛法。来化解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帮助同修、家长及孩子们对“生存”、“生活”及“生命”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且找到人生的意义。

  正确解读“时间就是生命”

  上班时间。马路上无论是骑车的。还是开车的。都跟玩儿命似的。争先恐后往前赶。我曾经在路口问过一个人。他看起来像在外企工作。我问他:“你跑这么快干什么?”他说:“时间就是生命。”

  接着。我又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既然时间就是生命。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珍惜时间的人。怎么没看到几个长寿的?”他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时间不就是生命吗?你珍惜时间。生命应当更长啊!但是。我却发现那些不珍惜时间的人生命更长。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今天好多人是累死的。我记得两年前的报纸上登了一则新闻。说上海有个老总。不到四十岁就死了。还有个知名的画家陈逸飞。他也是比较年轻的。

  很多人觉得时间就是生命。要和时间赛跑。可这哪里是把时间当成生命。是在和时间拼命!最后你拼过了吗?谁也没有拼过命。实际上。“时间就是生命”是说时间不要被空过。是告诉你不要虚度每一分、每一秒。要使它真正有意义、有价值。让每个细节都发挥作用。时间才有价值。生命才有价值。

  错误认知产生颠倒价值观

  今天人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说到底。我感觉今天人的价值观是颠倒

佛教公司新闻

的。很多人的价值观。是靠虚伪和虚荣支撑起来的。

  我常说。学佛法就是用佛法的镜子检讨自己。大家可以检讨一下。我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是我们有钱就有价值吗?是我们事业有成就有价值吗?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得多。就能体现出真正的人生价值。如果事业、工作没有成就。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可是我们所谓的成就。真的有价值吗?我看不见得。在社会上。拥有财富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少数人。也就是说。只有少数拥有财富的人有成就、有价值。如果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那我们这些没有财富的人是什么?没成就?没价值?只能忽略不计?只能去跳河?说不通嘛!但是今天的人。恰恰就是用这个作为价值观。

  现在的人。数钱的时候最高兴。古人常讲。人在世上生活。如果仅仅为了财富和金钱。这样的人生看似高贵。却很低贱。今天。不少人也拥有很多的财富。关起门来。就在家里数钱。数到最后。我只能送给他一句话:财富的奴隶。

  当代人的价值观。除了有钱有财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方面——身份。比如。要穿得西装革履。觉得这样有风度。可这哪里是西装革履?就是个“油光水滑”。头上抹点油、身上喷点水。不就是“油光水滑”吗?好像那几个地方很亮。走出去就很有自豪感。就可以昂首挺胸一样。

  要是这样叫做有成就、有价值。我这个光头怎

佛教新闻国外最新

么办呢?我抹不了油。也穿不了西装。只能穿僧服。难道我这样就没有价值。没有成就了?

  人们普遍觉得拥有的东西越多、外表越富丽堂皇。好像就越有价值;穿得好。天天手里有钱数。好像就很骄傲、很自豪。可是。世界上有满多有钱的人。有满多穿得好的人。你觉得他们真正快乐吗?真正幸福吗?

  关于生存:生存是本能和良好的愿望

  生存是什么?我的理解。生存就是让每一个个体的生命

佛教混元塔 新闻

能够活着。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要活着。想办法活下去。

  根据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地球上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都消失了。没有存活下来。比如恐龙。已经留在历史里了。

  因此。有人提出一个命题——“适者生存”。这个说法现在很流行。就是说。能够适应环境的人才能生存。不适应的人就被淘汰。这个命题一直鼓励我们。让我们有勇气持续地生存下去。这么多年来。我们倡导的“与天斗。与地斗”是在干嘛呀?就是在适者生存的理论支持下。想办法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适者生存有没有道理?我看表面上有道理。实际上却有问题。如果我们适应环境。适应发展。自然就能够生存。可现在的人把这个理论用歪了。把它当成一个倚强凌弱、以大欺小的靶子。使它成了正当的理由。

  适者生存。是一种自然规律。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一棵小树在大地上为什么能够存活呢?第一。它有生命力。就是有生存的能力;第二。它比较适应环境。所以有很好的长势。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是这样。我觉得。这很能够说明适者生存的道理。

  我个人理解。生存是所有有情感的生物和无感情的生物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你们有没有不愿意生存的?其实愿意生存并不是坏事。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求生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想要生存的空间大一点、生存得好一点。这些都不为过。应当受到尊重。

  关于生存:保持本能

  保持本能有两个方面:保持身体的本能和保持心理的本能。

  关于身体的本能。现在的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人都容易疲倦。今天我们吃得好不好?好。维生素A、B、C、D、E。还要加上补铁的、补锌的、补铜的、补钙的。一大堆。可补了那么多东西进去。效果究竟怎么样呢?看看那些在乡下劳动的人。什么营养品和保健品都没吃。却比我们健康得多。

  今天人吃得营养。注重保健。但很多人却处于亚健康状态。长得胖的。胖得浮肿;长得瘦的。瘦得像根筷子。这些都不正常。一旦运动起来。刚跑三步路。就呼吸系统告急了。扛东西。扛不起十斤重。稍微重了点就叫唤:“哎呦。好重哦!” 补充的营养到哪儿去了?缺乏体能锻炼。

  最近流行几句话。我还比较推崇:“吃饭要吃素。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当官要当副。”前面三句我都赞同。后面一句不赞同。

  前三句。就是刚才讲的“尊重自然、保持本能”。 为什么“吃饭要吃素”呢?吃素。绿色食品多一点。吃蔬菜的危险性。要比吃肉的危险性小得多。为什么“穿衣要穿布”呢?化纤、尼龙里面添加的东西太多了。不自然。“出门要走路”。就是现在讲的“保持体能”。我很主张每年给自己规定些时间去爬山、走路和劳动。

  还有。要保持心理的本能。我们心理的本能是什么?送你一句话:离妄想的状态。这就是心理的本能。也就是禅宗讲的“本地风光”。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疲惫?容易心力憔悴?就是因为妄想太多。消耗了心能。人的心理能量原本是很大的。但是你给心理世界带来许多负担。压得它喘不过气来。

  你们有没有觉得。人想得太多容易衰老?有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一个朋友。他本来是黄种人。但当时怎么看都像非洲人。脸上黑黑的。眼睛凹进去。脑袋也耷拉着。身体状态非常差。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状态不好。我们看到这种精神状态后。往往第一反应是什么?会问:“最近你在想什么呢?精神状态怎么不好?”对方一般会回答:“最近事情太多了。搞得我焦头烂额的!”

  所以。想得太多、妄想太多。就会让你的生理机能透支。因此。妄想多的人、思考多的人头发容易白。眼睛容易花。脸上容易长皱纹。会面目憔悴。但是。你是用心在想。又没有用体力想。为什么会这么憔悴呢?原因在哪儿?体有体能。心有心力。就是说。你无谓地耗费了你的心理能量。

  保持心理的本能。就是要抛弃角度。抛弃套路。回归到内心的真实状态。我今天倡导一个观念:保护你内心的心理能源。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够生存得更有意义。

  关于生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都是自找的。常有人跑来抱怨。说:“师父。我气啊!”我说:“干嘛呀?”他说:“气死我了!”我说:“你是谁呀?”我希望将来你们生气的时候。也这样问一问。你一边说:“气死我了!”下一句就接着问:“我是谁呀?”想三秒钟后。管他的。懒得气了!

  “我”是谁呀?谁在气“我”啊?就是因为有“我”。才有气!要是没有“我”了。气从哪儿来啊?所以。生气、不快乐的根源就在有“我”。生活想要有质量。就需要用慈悲来忘掉自我。如果多想别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呀!

  平时。我们一起床。一睁眼。就对着家人喊:“饭做好了没?”嘴里一边吃着现成饭。一边还抱怨:“怎么这么难吃呢!”走在大街上也抱怨:“你怎么走那么快?怎么不走我后面!”别人的车开得比你快。你就受不了:“怎么比我还开得快。我要超过他!”走进单位里面。看见同事了:“他怎么来得比我还早!”在任何时候。你都用对立面来看人。怎么会有快乐呢?

  佛法讲。每天都用慈悲的心肠对待任何人。你就能天天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早晨起来。看到家人的第一个反应就要想:她今天早上这么辛苦。给我做了那么多好吃的。真是好幸福!这就是菩萨的精神——想别人。

  如果你能够把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想象成一次快乐的聚会。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是愉快的。你的工作一定会是轻松的。你的心情也一定会是舒展的!

  第二个方法:用智慧创造洒脱人生。

  什么是智慧?学会吃亏就是最大的

长安区佛教新闻

智慧。过去人常讲“吃亏是福”。但我今天告诉大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更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会洒脱起来。才不会斤斤计较。就像刚才故事里的人。他就是有吃亏的大智慧。才不会和另外一个人斤斤计较。什么我多五块钱。他少五块钱;我的好了。他的不好……有了这些想法。心里就会有所挂碍。到最后占便宜的反倒吃亏。吃亏的反倒占了便宜。

  就像《插秧歌》里唱的:“手持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为什么要提到这首歌?因为刚才讲了“吃亏是智慧”。不要吃不得亏;还有“无言之教”。不要擅自好争。不要老是事事冲前。所以。“退步原来是向前”。退后一步。自然宽。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第三个方法:在追求中实现超越。

  很多人对我讲:“佛教是消极的。佛教是讲空的。什么东西都不要。”这是佛教吗?不是。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是追求与超越。就是在有与没有之间、要与不要之间。善巧地把握。佛教主张。在追求的当中、在拥有的当下。能够从中超越出来。而不被它束缚。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质量。但还是不快乐呢?因为他们被品位束缚了。被艺术束缚了。只有追求。而没有超越。

  你们不是常常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吗?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前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就是追求。就是要有;但是后面的“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超越。

  因此。要想生活有质量、生活快乐。在追求的同时。一定要有超越的心态。所以。“有”好不好?也好也不好。看你怎么拥有。有没有超越的心态。“没有”好不好?同样的道理。“有”与“没有”都要超越。

  关于生命:生命的真相

  佛法讲。人的生命真相就是“人从人来”。怎么来呢?有两个决定因素:第一个。阿赖耶识;第二个。业力。

  阿赖耶识是个什么玩意儿?给你们一个新的概念——“信息综合体”。大家都用手机、电脑吧?手机上存的信息多不多?电脑上存的信息多不多?都很多。我们人。也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这就是“阿赖耶识”。

  电脑和手机可以储存能量。人同样可以!你们从小学到大。学了那么多东西。都藏在哪儿的?都藏在这个“信息综合体”里面的。

  我们需要肯定。所有学过的东西存储了没有?存储了。要是没有。你今天就是白痴一个。什么也不会。第二。存在哪儿的?存在“信息综合体”里面。第三。以什么形式存在?以信息和能量的形式存在。

  所有的能量、信息全都存在你的“信息综合体”里面了。而眼睛。就是一个摄像头。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摄在你的“信息综合体”里。在你空闲时。端上一杯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这时候。你的脑子里就会开始闪现:黄山的松、长江的水……像放电影一样。这些东西是什么?就是信息和能量在“信息综合体”里面的再现。

  往脑子里装什么信息和能量。就会显现出什么样的环境。这就是第二个命题——业力。

  什么叫业力?就是你输送进去的信息和能量的性质。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由于有这些能量地不断补充。所以生命就可以不停地延续。

  佛教讲。人的生命取决于哪个地方?取决于自身给它输送的能量和信息。你输送进去以后。以“贪爱”作为推动力。来推动生命的延续。就像“水”。它里面一定有信息和能量。那就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它在固态的环境就成冰。在液态的环境就成水。在气态的环境就成气。

  我们人也是一样。今天你是人。是因为“信息综合体”里面存的是人的信息和能量。这就是佛法的生命观。

  既然人的生命。取决于输送进去的信息和能量。那么好的信息和能量。就造成好的生活;不好的信息和能量。就造成不好的生活。佛法讲的修行是干什么?就是净化这些不好的能量和信息。

  因此。我们的生命是可以净化和超越的。那么由谁来掌控净化和超越呢?人既不是猿猴进化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由谁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净化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就看我们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和能量。

  佛法对生命的看法是很独到的。并且只有佛法告诉你。生命不是别人说了算。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这就是佛法对生命的看法。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091608322212.html

以上是关于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宗性法师:生命第一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35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