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说女身的八个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说女身的八个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女身的八个因缘
佛说女身的八个因缘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人之身。设受其身则为女宝尊胜第一。然诸女人有五种德。此女所得出过诸女。何等为五?一者生孕子息;二者种族尊贵;三者禀性贞良;四者质相殊绝;五者姿容美正。
弥勒。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
一者爱好女身;二者贪着女欲;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厌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若能永断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无有是处。
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为四?
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
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终之后必受女身。复经无量诸恶道苦。若深发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则其罪皆灭。必更不受女人之报。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一般的观念里。男人所表现的是阳刚、力劲的美。虽然男性中也不乏风流倜傥、英姿翩翩的俊男。但是女人的美貌绝色、天生丽质是男人所望尘莫及的。古来多少文人墨客以生花妙笔来描绘女人的绰约风姿而留下千古名著。就以戏剧来说。古装戏里的小生角色。本来应该是非男人莫属。但是由女人来反串小生。扮相更俊俏。举手投足更潇洒。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因此民间戏剧里的歌仔戏、黄梅调、平剧。乃至电视里的历史剧。小生一角往往由女性来扮演。主要是女人比男人更美貌。
男人遇到困难的事情。能够力排艰钜。勇往直前。表现勇者的气魄。但是女人的忍耐谦逊。化干戈于祥和之间。有时也是男人所不及的。男人富有创造性、冒险性。女人的随顺、圆融。有时可弥补男人的鲁莽造次。彼此相辅相成。男人比较粗犷、豪放。女人细腻、周全。是男人成功立业的助缘。男人长于理智。女人重于感情;男人偏向刚强。女人普遍温柔。男人和女人不仅在生理上有种种的差异。在性格发展上也有悬殊的不同。女人由于体格比较娇弱。生理障碍多。社会地位低微。因此容易信仰入道。对宗教的向心力比男人强烈。女人因为要担负养儿育女、相夫持家的工作。比男人容易苍老。因此容易体悟世间的无常。经上曾经记载一位妇女由于独生爱子死亡了。伤心欲绝。丧失了理智逢人便痴狂地问:“我的孩子在那里?”“怎么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复活?”后来遇到佛陀。佛陀告诉她如果能找到没有死过人的人家所种的吉祥草。便能救活她的孩子。这个妇人于是发狂似地挨家挨户去询问。寻找那能救活她孩子的一线生机。最后精疲力尽、沮丧绝望地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开示她:“世间那有不死的人?吉祥草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妇女一听。终于悟到人世无常至理。放下愚痴的情爱。成为佛教的信徒。男人在外创业。女人在内理家。体会物力维艰。比较上女人比男人有布施
佛门女众之楷模(一):龙女成佛 菩萨敬仰
灵鹫山上 龙女现身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她。
小小年纪的龙女。生性就和别的女孩子不同。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在她都不感兴趣。她最喜欢的就是听闻宇宙的玄奇。人生的奥秘。
有一天。大智能的文殊菩萨。端坐在千叶的大莲花之上。出现在娑罗竭龙王的宫中。他代表佛陀宣说微妙的法理。八岁的龙女。深深的被感动。他仰慕思念佛陀。请求文殊菩萨即刻带她到灵鹫山去礼拜佛陀。听闻佛法。
灵鹫山上。苍松翠柏。曼陀罗花吐露芬芳。诸大菩萨、诸大罗汉所云集的法华会上。幼年的龙女。跟随文殊菩萨。就参予其间。
童年龙女 得陀罗尼
佛陀讲完了《妙法莲华经》的一乘道理后。有一位智积菩萨就请问文殊菩萨道:
“大德文殊师利!我请问你。像佛陀宣说的妙法莲华经。甚深微妙。世所悉有。若有众生。勤加精进。遵照此经修行。能不能很快的成佛呢?”
文殊菩萨稍微沉默了一会就回答道:
“大德!据我所知。娑竭罗王的龙女。年才八岁。她听闻佛陀讲说此经以后。就已经证得陀罗尼了。”
智积菩萨听到文殊菩萨这么一说。很感意外。以佛陀的首座弟子。大智能的文殊菩萨。没有赞扬诸大菩萨和诸大罗汉。而为一个小女孩捧场。在智积菩萨的意思。八岁小女孩。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证得陀罗尼。
智积菩萨摇摇头。表示难以起信的样子。文殊菩萨又再说道:
“大德!八岁的龙女。年龄虽小。而她的智能利根。却非一般人可及。佛陀所宣讲深奥的秘藏。她都能知解。佛陀指示修学的行门。她都能受持。她已经发大菩提心。真真实实的得不退转。”
智积菩萨仍然以不信的口吻说道:
“文殊师利菩萨!我见到佛陀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来。就修学难行的苦行。积功累德。从未中断。然后方成正觉。我不信八岁的女孩。便成正觉。”
智积菩萨的话刚说完。龙女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并且温和庄重的对智积菩萨顶礼。
一位已经登地的菩萨。在这么一位女孩之前。不得不感到非常尴尬。
不信女身 速得成佛
智积菩萨。见到龙女。不好意思再说什么。而一向看轻女人的舍利弗尊者。也很不服气的对龙女说道:
“我们的文殊菩萨。说你不久将获证无上道。这个事情叫我们难以相信!”
“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在看轻女人的舍利弗之前。龙女也不甘示弱。
“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五障缠身。云何能得无上佛道?”舍利弗不客气的说。
文殊菩萨看不过去。解释道:
“尊者舍利弗!你不可以这么说。女人的身体、容貌。和男人相较或有不同。但佛性平等。不但男女一样。佛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青年的男女。才是菩萨的悲愿、热情、勇敢、进取、牺牲的最好象征。”
舍利弗尊者。什么事情都可以随缘。唯有对于女人。总觉得男子才是无上至尊的。
现在。尤其一个才八岁的龙女。他那里相信她很快的成佛呢?虽然有文殊菩萨的解释。舍利弗不再开口了。但他心中仍有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舍利弗记起了过去在维摩丈室中。给天女戏谑的一幕。他总以为。就算女人也有大的修行。那里能说很快的成佛呢?
坐宝莲华 成等正觉
龙女知道舍利弗的根性。他想。在有着深厚法执的人前。说上再多的道理。也是空费唇舌。不若用事实说明。教你总不能不信。
当时龙女的身上。有一颗价值很贵重的宝珠。她就用双手捧着送去给佛陀。佛陀接受以后。龙女回过头来。走到智积菩萨和舍利弗面前。很有礼貌的问道:
“刚才我把宝珠奉献给佛陀。佛陀慈悲的接受。像这样的时间。快不快呢?”
“很快的!”智积菩萨和舍利弗都这样的回答。
“请你们运用神力观看。我马上就能成佛。比献珠的时间还快上几倍哩!”
龙女说后。会中大众。皆见龙女忽然间变为男子。具足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大宝莲华之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普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演说无上甚深微妙之法。
年轻的妇女不要自暴自弃。八岁的龙女成佛。实在可以增强妇女的信心。
佛门女众之楷模(二):妙慧童女 发坚固愿
八岁幼女 座中问佛
在《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经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
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丽无比。行动举止也端庄温和。佛陀座下的弟子。无论是盛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童女。更是心爱万分。
大家喜欢妙慧童女虽然她年幼聪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说法的法会中。她竟然以菩萨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问长道短。使在会的大众。个个都惊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说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就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
“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上的明灯。可以照开众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作所行。现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给我请问。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来历。想到今天菩萨们和罗汉们有妙法可听了。因此就很欢喜的告诉妙慧童女道:
“你太好啦!今天发大愿心。来向我问话。现在你就随意的问吧!”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妙慧童女听了佛陀承认随她发问。心中的欢喜感激。自不用说。她就一口气提出十个大问题来向佛陀请求解释道:
“佛陀!我有十个问题。敬恳解答:
请问佛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使眷属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请问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证得自在神通。可以随意游行无量国土。礼敬诸佛?
请问佛陀。如何才能没有怨仇对头?
请问佛陀。我们说的话。如何才能叫人家一听就信仰呢?
请问佛陀。我们宣扬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样才能免除障碍呢?
请问佛陀。心里的烦恼魔障。如何降伏呢?
请问佛陀。当我们一期生命终了。怎样才能得见诸佛。听闻清净之法。不受一切苦恼?”
佛陀开示 四十方法
佛陀听后。很嘉许妙慧童女的问题。佛陀对妙慧童女的每一个问题。都提示了四个方法。比方说: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一、对恶友不起瞋心。二、安住于大慈悲。三、欢喜修学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贵:要做到一、应时布施。二、不起轻慢的心。三、带着欢喜的心情给人。四、不希求果报。
第三、眷属怎样免除多病和死亡:一、不说离间的语言。二、度脱邪见众人于正信。三、护持正法。四、教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应身:一、如来塔庙供奉华果。二、不妄自损害他人。三、铸造佛像。四、对佛菩萨深生净信。
第五、怎样有神通:一、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燃灯供养如来。四、于诸禅定常勤修习。
第六、如何没有怨家仇敌:一、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于菩萨行无轻毁心。
第七、说话如何令人起信:一、言行一致。二、于善友处不覆诸恶。三、闻法不求过失。四、于说法者不生恶心。
第八、宣扬佛法如何离诸障碍:一、持三律仪戒。二、闻甚深经不生毁谤。三、见初发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对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烦恼魔障: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进。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一、满他所求。二、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种种神异 令众歎服
佛陀对妙慧童女的十大问题。提出了四十种修行的方法以后。妙慧童女欢喜踊跃。发愿奉行。并且说: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则违佛教。那就是欺诳如来了。
妙慧童女的愿心很大。座中的目犍连尊者就以怀疑的口吻问道:“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萨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今发此殊胜大愿。难道真能做到吗?”
妙慧童女安详的回答道:
“尊者!假若我的弘愿真实不虚。能够做到诸行圆满。那么。我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请尊者印证吧!”
妙慧童女说后。真的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空华雨缤纷。鼓乐和鸣。并且在座的大众身体皆变成金色。
文殊菩萨见此神异。也感觉难以思议。他对妙慧童女问了很多法性的问题。妙慧童女都一一回答。
佛陀在他们停止问答的时候。就说道:“文殊菩萨!妙慧童女已于过去发菩提心。经过三十劫后。我才发趣无上菩提。文殊菩萨!难道你记不起了吗?她曾做过你的老师。令你住于无生忍!”
文殊菩萨经佛陀这么一说。象是恍然大悟。即刻很欢喜地从座位上起来。对妙慧童女顶礼说道:
“大德!我于往昔无量劫前。以曾供养。想不到今日仍然亲近!”
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萨向他顶礼。这可见她的来历不凡。从妙慧童女的故事看来。对于女人固不应轻视。就是对初学者也不可傲慢。看他是年轻。我们那能知道他的过去?女人。青年。在佛教中自有其地位。那不算什么问题。
佛门女众之楷模(三):国母王妃 亲见弥陀
大王被禁 王妃送食
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着韦提希因佛神力得睹阿弥陀佛圣容的故事。
韦提希为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的王妃。生一王子名阿阇世。因受提婆达多怂恿。将父王幽闭于七重室内。禁绝饮食。企图将他饿死。
韦提希不忍王夫受苦。私以蜜涂身。并将葡萄浆置于璎珞中。于探访频婆娑罗王时密送给大王食用。
经过数日。频婆娑罗王仍然颜色和悦。
太子阿阇世得知母后私以蜜供给大王后。非常生气。遂将母后闭置于深宫。不再令她出去。
韦提希夫人被幽闭以后。忧愁憔悴。她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自语道:“佛陀!过去您常遣阿难来看我。现在我被幽闭。心里愁闷。佛陀!您是否能遣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来和我相见?”韦提希一面说着。一面悲泣不已!
佛陀慈悲 现身王宫
当时。佛陀在耆阇崛山。知道韦提希的心念。于是。率目犍连与阿难。从耆阇崛山来到王宫。韦提希夫人于悲伤中。忽然见到佛陀全身紫金色。端坐百宝莲华中。目连、阿难分侍左右。帝释梵天在虚空中普降天华。韦提希夫人惊喜得举身投地。跪在佛陀座前。号泣向佛陀说道:
“慈悲的佛陀!我们宿世何罪。生下如此恶子?佛陀以何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我们现在知道。这一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充满其中。多是不善相聚一起。唯愿佛陀为我等说清净极乐世界。我等愿生彼国。不闻恶声。不见恶人。诸善上人。俱会一处。”
当时。佛陀放眉间毫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其光又还停于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现于其中。或有国土七宝合成。或有国土纯是莲花。或有国土如自在天宫。或有国土如玻璃镜。可谓十方诸国土皆于中现。佛陀慈悲现出如是无量诸国土。令韦提希大开眼界。
时。韦提希禀白佛陀道:“慈悲的佛陀!十方诸佛土。虽皆清净光明。但我等却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希望佛陀慈悲。开示我们如何思惟、如何正受?”
佛陀听后。慈颜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皆照频婆娑罗王顶。当时大王虽在幽闭。但却心眼无障。而能遥见佛陀。大王欢喜的向佛顶礼。
求生净土 修三福行
佛陀随即向韦提希说道:“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约十万亿佛土之遥。有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所。现在阿弥陀佛正在说法。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无诸烦恼。常受快乐。若有众生欲生彼佛国土。则需一心念佛。修诸净业。欲成就净业。当修学三福:
一、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身心清净。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韦提希!这三种事名为净业。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若有众生修此三福。再能一心称彼佛名号。则能往生彼佛清净国土。”
接着。佛陀又为韦提希开示十六种观想之法。
王妃等众 亲见弥陀
当佛陀说毕十六种观想之法时。韦提希及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又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大家皆心生欢喜。歎未曾有。韦提希更于欢喜之余。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亦皆发大菩提心。愿生彼国。
因韦提希夫人之因缘。佛陀敷演了往生极乐净土的妙方。净土他力之方便法门亦由此而开阐流传。
佛门女众之楷模(四):胜鬘夫人 说一乘法
父母关怀 爱女信佛
《胜鬘夫人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中。就是本经主角胜鬘夫人所说的一乘法。
胜鬘夫人。本是波斯匿王的女儿。她的妈妈就是常常被迦留陀夷称赞为天下第一美人的末利王后。
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后生下这位女儿。特别钟爱。替她起名胜鬘。是希望她的才貌福德。胜过母亲(母名末利。此云鬘)的意思。
胜鬘夫人自幼长得聪明美丽。及至成长后。出嫁到很远的阿踰者国去了。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正拟宣讲妙法。在座听讲的波斯匿王忽然想起了他的女儿。因此就对身旁的王后说到:
“我们的女儿胜鬘夫人。可惜出嫁得那么远。她很有聪慧利根。假若能够听闻佛陀说法。必定很快的生起信仰。证悟佛法。心无疑惑。”
“那我们赶快写封信叫她回来吧!”末利王后说。
王和后非常欢喜。即刻修书要女儿回来听闻佛陀说的法。
一封家书 生希有心
波斯匿王在书信中。简要的称赞佛陀无量的功德。书信写好后。就想到派谁送去给他的女儿胜鬘夫人最适宜。
刚巧。有一个内监站在他的身边。他即刻就命令内监持书不分昼夜地赶送去阿踰者国的王宫中。将书信敬致胜鬘夫人。并代向胜鬘夫人的丈夫有称王问好。
胜鬘夫人。远在异国作人的妻子。忽然接到父母的来信。家书抵万金。其内心生起欢喜之情那是不用说的。
她读诵父母的来书后。对佛陀生起无比的希有的信心。她欢喜得即刻就向送信来的内监。朗诵出赞美佛陀的诗句。并赏赐很多的衣服给内监。
未来成佛 普光如来
胜鬘夫人。急于要见佛陀。她在自己的宫中。就诚恳的向佛陀祈祷说:“伟大的救主!慈母的佛陀!你普为一切众生说法。能否垂慈哀悯我。令我能见你佛陀的现身?”
胜鬘夫人由于久修的善根。佛陀是无感不应。所以当胜鬘夫人祈求时。佛陀已在空中出现了。
胜鬘夫人和宫内的眷属。得见佛陀圣像金容。抑不住内心的感动。欢喜无量。踊跃扑地。顶礼佛陀。并要求皈依。
佛陀也很欢喜。接受她们的皈依。并对胜鬘夫人说道:
“胜鬘夫人!你久积善根。敬仰佛陀。赞歎佛陀真实功德。你自今而后。世世生在人天之中。为自在王。一切生处。常得见我。于今无异。你如能不停的修学。过二万阿僧只劫以后。当得成佛。号普光如来。”
胜鬘夫人很感激佛陀。佛陀对男女都能成佛的平等之教。使她像见到前途是无限的光明。她很想即日开始在宫中成立佛化儿童的聚会。导引七岁以上的女孩来皈依大圣者的佛陀。
十大愿心 接受佛化
胜鬘夫人接受佛陀的授记。她很恭敬的对佛陀表明心迹。受十大受。她说: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对于我所受的戒律。我绝对不再生起毁犯的心。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对于一切尊长。我绝对不再生起一点轻慢的心。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对于一切众生。我绝对不再生起一点瞋恚的心。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对于他人福乐、美貌。以及资生物件。我绝对不再生起嫉妒的心。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对于我所有一切。所知一切。都愿布施。有人来求。我绝对没有悭吝不舍的心。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我不为自己受蓄财物。凡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成就贫苦的众生。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不为自己来行四摄法。为了一切众生。我要无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众生。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若是见到孤独、幽系、疾病、困苦的众生。我一定要设法以义饶益。令他们脱离苦难。我心才安。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若是见到一切损人利己的人事。我必维护正义。对这些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
佛陀!从今日起。一直到我证得菩提。我愿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可敬可佩的胜鬘夫人。他所受的十大受。完全是为了利乐一切众生。这不但是妇女界的模范。也将是一切人类仰望的圣者!
佛门女众之楷模(五):末利夫人 闻法证果
黄头婢女 供佛得福
在四分律中。有一段记载黄头婢女因持饭供佛而成为波斯匿王之第一夫人。且闻佛陀说法得证果位的故事。
末利夫人本是舍卫城中一大姓婆罗门耶若达之婢女。名叫黄头。职司看守末利园。黄头经常忧愁地说:“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当个婢女呢?”
有一天清晨。黄头拿着早餐要到末利园
当黄头进入末利园不久。波斯匿王因出外打猎。天气懊热。觉得很疲乏。看到前面有个园林。就把车子停在外面。走进园中。这时。黄头遥见来人举止庄严。气宇非凡。就趋前迎接道:
“大人!请这边坐。”她除下身上一件衣服敷在座位上面。并且殷懃地侍奉波斯匿王洗脚、洗面、饮水、卧息。
波斯匿王看到黄头容貌秀丽、聪明灵巧。心里很是喜欢。于是。着人打听黄头的身份。便娶之为妻。因其来自末利园中。即称她为“末利夫人”。黄头入宫后。遍习宫中诸般仪节、艺巧。无事不成。波斯匿王对她愈加爱敬。后来。更立她为五百女人中之第一夫人。
末利夫人处居高大王殿之内。不禁自思:我是依何因缘得以从婢女而至今天的荣华富贵?又想:一定是我以前持饭供养了一位沙门的缘故。于是便询问左右。才知道自己曾经供养的那位沙门原来就是佛陀。
末利夫人 闻佛说法
末利夫人非常欢喜。便带着婢女及侍从。一起到祇园精舍去拜见佛陀。末利夫人和侍从们出了舍卫城。来到只园精舍。走入园中。远远望见佛陀相好庄严、安祥愉悦的样子。如同清澈的渊水般清湛、宁静。内心不由地升起欢喜、赞歎之情。
末利夫人恭敬地对佛陀头面礼足后。便请问佛陀:
“以什么因缘而生为女人。长相丑陋。见到的人都不喜欢。并且少有资财。威德不具?又以什么因缘而生为女人。长相丑陋。见到的人都不喜欢。虽不缺乏资财。却威德不具?又复以什么因缘。长相丑陋。见到的人都不喜欢。缺少资财而却大有威德?更复以什么因缘。女人长相端正。见到者心生欢喜。资财无缺而又威德具足?”
佛陀听后。微笑的告诉末利夫人道:“若能不起瞋恚心。则颜貌端正相好;因好布施的缘故。得以不缺乏资财;不嫉妒他人。即能拥有大威德。就如同你一样。”
佛陀说完后。并对末利夫人广说布施、持戒、生天、少欲之法。赞歎出离解脱为无上快乐。
末利夫人本就善根深厚。经过佛陀之开示后。尽除一切垢染。心开意解。即得证果。继而禀告世尊。自今以后愿皈依三宝并尽形寿守持五戒。
波利行商 珠宝献王
《法句譬喻经》中也记载着一段有关末利夫人持斋严谨。不受香璎而供佛的事迹。
有个大商人名叫波利。有一次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忽然间。海神从海水中冒出来。手捧着一掬水问波利说:
“波利!你看是海水多呢?或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
波利从容地回答道:“一掬水较多。为什么呢?因为海水虽多。却不能挽救一个饥渴的人;一掬水虽少。却可及时拯救一个饥渴之人的性命。”
海神听了不禁欢喜赞歎。随即解下身上披带的八种珍奇、稀有的香璎呈献给波利。并且护送商人们安然返回舍卫国。
波利回国后。即将此珍贵香璎呈献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大歎奇异。就叫所有的夫人们列队出来。要将香璎赠给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夫人。
波斯匿王的所有夫人各尽其所能地装扮得华丽娇艳。来到大王面前。波斯匿王环视一周后。奇怪何以并未见到他的第一夫人-末利夫人。就问侍从道:
“末利夫人为什么不出来?”
“今天恰逢十五日。末利夫人信从佛法。受持斋戒。穿着素衣。不宜于此场合来至王前。”
波斯匿王一时愤恨心起。就遣侍从去告诉末利夫人道:
“你今天持斋就可以违背国王的命令吗?”
如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遣人去告诫末利夫人。
持戒之香 胜于余香
末利夫人不得已。只好身着素服来到众人之中。末利夫人虽仅穿着素衣。但她那端庄的容貌、安详的举止。却如日月般地发散出光芒。令人一见。油然生敬。
波斯匿王不禁肃然起敬地说:
“你今天是以何等的威德而光耀于往常呢?”
“我自己念及因为福薄才生为女人。身体的垢秽积如山高。生命短暂。害怕堕入三恶道。因此日夜勤持佛法。精进修道!”末利夫人严肃地回答。
波斯匿王听了极感欢喜。便欲将香璎赠予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说:“我今天奉持斋戒。不应该佩戴香璎。请大王另送他人。”
波斯匿王说:“我本来就是要送给最出色的一位夫人。而你今天最为特出。且又奉持佛法。道德高超。所以要送给你。若你不肯收下。那我只好将之收藏起来了。”
末利夫人转而劝动王夫。将香璎供养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供养后。说:
“莲花、栴檀虽有香气。却不如持戒之香。戒德熏香可遍一切处。若将天下大国中所有珍宝都用来布施。犹比不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斋守戒的功德。如是积累福德。勤求智能。指日可证菩提。”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以及臣民们闻法后。无不欢喜奉行!
末利夫人由黄头婢女一跃而为第一夫人。其来由都是凭借供佛的福德因缘。故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富贵荣华。只要一心播种恭敬布施的种子。虽然日月漫漫。但终有一日会开花结果。黄头婢女可为第一夫人。就是最好的写照。
佛门女众之楷模(六):大爱道尼 崇高圣德
圣洁高德 抚育佛陀
在《佛本行经》以及《中本起经》里。记载着大爱道比丘尼的事迹。大爱比丘尼。本名摩诃波阇波提。又名憍昙弥。是圣母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是佛陀的姨母。也是最初的比丘尼。
圣母摩耶夫人生养佛陀后的第七日。就不幸逝世。憍昙弥为了代替姊姊抚养太子。自愿许配给净饭王为妃。她除抚育佛陀的幼年以外。也就是后来难陀尊者的母亲。
憍昙弥夫人。生得容貌端丽。性情慈和。她的圣洁高德。固然获得净饭大王的宠爱。就是宫中的宫女。也没有一个不对她敬仰。她后来虽然生养了难陀。但对姊姊所生的东宫太子的爱护关怀。丝毫没有减少。
佛陀的童年太子时代。净饭大王选了三十二名宫女照顾侍候。但憍昙弥夫人仍不放心。一切有关太子的饮食衣服等。总要亲自处理。从小失去母爱的佛陀。在姨母憍昙弥夫人处得到了补偿。
佛陀十九岁时。为了广度众生。了脱生死。私自踰城。跑到苦行林去出家修行。消息传到憍昙弥夫人的耳中。她好多天不眠不食。以泪洗面。虽然这是世俗难免的情感。但由此可以知道她对佛陀关心爱护的深切。
五百女人 要求出家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正觉以后。先在波罗奈国、摩揭陀国弘法。经过大约二三年。佛陀就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国说法。在佛陀的教化中。跋提王子、阿那律、难陀等都皈依佛陀剃度出家。王孙罗睺罗也做了沙弥。憍昙弥夫人眼看这些情形。她的善根发芽。她也想要求佛陀准许她在僧团中如律出家。
但这时佛陀的僧团中。还没有比丘尼。对于憍昙弥夫人的要求。佛陀就不允许。佛陀叫她在家学佛。皈依三宝。奉行五戒。也是一样可以修成圣果。
做在家的学法女。憍昙弥夫人不能满足。每当佛陀回国说法的时候。她就要求佛陀允许她出家。她有一天亲自缝了两件袈裟。到佛陀暂住的尼拘陀林中。供奉佛陀。佛陀接受以后。就说道:
“这两件袈裟。我接受一件就好。另一件我替你施僧。”
憍昙弥见佛陀接受了她的袈裟。她就提出要求道:
“佛陀!我要求你慈悲允许我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听后。不假思索道:
“你快不要这么说!女人在家学佛比较好。正觉的道果是不分在家与出家的。你们女人出家。加入我的僧团。好像良田生长了稗草。你的德行当然很好。但未来的女子。自私嫉妒。她们出家会影响我的僧团。”
憍昙弥夫人不退初心。仍然要求佛陀允许她出家。她曾三度要求。都遭佛陀三度拒绝。
佛陀怕姨母憍昙弥夫人纠缠着要求出家。因此就带领弟子往毘舍离不远的那摩提尼精舍去教化。
夫人出家的志愿真切。她带领为数约五百的女人。一起追到那摩提尼精舍去。一定要求佛陀允许她们加入僧团。
憍昙弥夫人苦苦哀求。阿难尊者也帮着劝说佛陀。佛陀实在不好再拒绝。只得用八敬法来要她们遵守。
憍昙弥夫人什么戒法都愿奉行。只要佛陀能准许她们出家。
“有志者。事竟成”。憍昙弥夫人做了僧团中第一个比丘尼。那五百女人也跟随她出家。
女众教团 受其指导
憍昙弥夫人出家后。我们就称呼她为大爱道比丘尼。她很能奉行佛陀的教法。她并不以为她是迦毘罗卫国的国母。就有特殊的地位。她也不以为她是佛陀的姨母。她就要与众不同。谦卑、精进、热忱。不但跟她出家的女众接受其指导。就是很多的大比丘对她也很敬仰。
大爱道比丘尼也帮着佛陀从事佛化社会的工作。对于有病的贫民。她总是喜欢前去慰问。有时各地发生的天灾人祸。她总是领导女众们前去从事救济。她劝儿童们信佛。她要妇女们皈依。因为她的努力。很多的病人恢复健康。很多苦难的人民获得拯救。更有很多的家庭都遵从佛化。因为有大爱道比丘尼助佛宣化。佛法在女众中很快的展开。
大爱道比丘尼很能遵守八敬法。她领导的比丘尼教团。一点自私骄气都没有。她告诉初出家的比丘尼。要去依止比丘受戒。每月十五日。她就领导比丘尼到比丘的地方。依其布萨。受其教诫。每年跟随比丘受雨安居。附近没有比丘。她们就不敢自专受夏座;她绝不允许比丘尼们谈论比丘的过失;比丘尼犯戒时。半月内要到二部众中自行忏悔请罪;她要老年的比丘尼。对于年轻的比丘也要恭敬;比丘尼对于佛法有疑、有不解的地方。安居以后。要在大比丘众中请示;比丘尼问比丘。若比丘不听。比丘尼就不可再问。
比丘尼对比丘要奉行这八敬法。大爱道很能教导比丘尼们如法奉行。
佛陀称赞 有德丈夫
在大爱道比丘尼领导下的女众教团。她们不准滥收徒众。不随便化缘应赴。她们的服装统一。一个人不可单独出外行走。出门时手上不准携带包裹之类的东西。不准在俗人的群中应酬交往。每一个女众。总要先从变化气质做起。大爱道告诉女众们道:“你们出家做比丘尼。把名闻利养的心要要完全戒除。绝对不可有虚荣傲慢之心。静静的修道。静静的生活。每日不可多言多语。静默是女众最好的美德!”
大爱道不愧是最初的比丘尼。不愧是女众的领导者。她很能体会佛陀的心。佛陀希望女众能做到的。大爱道比丘尼都做到了。
大爱道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才圆寂。当她圆寂的时候。佛陀曾在僧团中称赞她道:
“诸比丘!像大爱道比丘尼。不可把她看做女人。她是一位有德丈夫。她的圣德美行。可做今后僧团的模范。”
佛陀是在赞美大爱道比丘尼。实在也是希望后来的女众们要向大爱道比丘尼看齐。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03109324718.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说女身的八个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说女身的八个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