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慧能大师」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
“惠能辞违祖己。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徒弟想跟着师父。惠能实在不愿意离开师父。但是迫于因缘。他又不得不走。于是。惠能就违着自己的心愿。辞别了他的老师五祖弘忍。拨脚就往南走。他经过现在的九江。到南昌。然后到赣州。走了两个月。就进入了大庾岭。大庾岭是横在江西和广东中间的一条大山岭。沟深林密。非常便于藏匿。如果你们大家懂得人文地理。有了广泛的参学经验。就可以到大庾岭去看一下。大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己南矣。问谁人传受?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五祖弘忍回到庙里以后。好几天不上殿。也不出方丈室。众人就起了疑心。前去问他。说:“老和尚你得病了?”没病。“你有什么烦恼啊?”没烦恼。“那你在干什么呢?”五祖说:“衣钵已经南去了。这么重大的事情我已托付给人了。我的心歇下来了。大事已办。我的心就安了。”众人就问:“那你传给谁了?”“能者得之。”这句话是双关语。能。惠能。这是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谁有心得。谁开悟。谁明心见性了。无论他男女老少。地位高低。我传给他了。能者得。我们回到前面的经文去想一想。神秀给别人当首座。德高腊长。学历最高。写法偈四天写不出来。再加两天。还是写不出来。惠能脱口就是。那说明他明心见性了。所就惠能就把拿走了。
众人知道以后怎么样呢?“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数百人去追惠能一个人。要抢他的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这数百人都想得到衣钵。得不到。也要抢到。其中有一
惠能就把他的衣钵放在石头上。告诉惠明说:“衣和钵是表信。与心没有关系。与我们开不开悟也是没有关系的。你生拨拨把它夺去有啥意思呢?”这就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你想要买袈裟。到流通处可以买几百件。随便你想要多少。你想要这个钵。去景德镇烧几千个。人家也给你烧。可是得到这些东西有什么以意思呢?一点意义也没有。衣和钵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不是心法。只是一个表信。“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惠能藏在草窝里头。惠明追上以后。看到衣钵。拿不动。《普贤菩萨行愿品》当中有一句话:“此共神力不共法”。明心见性以后。得五眼六通。惠明是证道的。在明心见性的瞬间。不但见道了。而且证到慧。与此相应。就会伴有护法现象和神通现象。所以惠能把衣钵放在石头上。惠明拿不动。拿不动就没有办法。
“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卢行者。行者。你出来。我不会要你的命。我是为了明心见性。为了法。我不要你的衣。”六祖惠能一听这还差不多。“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能就从草窝子里出来。盘坐在石头上。要讲经说法了。“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明就拜了六祖惠能。说希望你给我点拨明目。开解我的心里。让我得到心法。为我讲经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惠能说。你为法来。这个心思很好。你既然为法而来。就放下万缘。把你所有的恶念和争斗的念、不善的念全部放下。勿生一念。
一个念头都不生起来。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尤其是我们念佛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想念佛的时候。等电话。电话不来。当你想念佛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手机响了。不念佛的时候。心里还蛮清净。念了佛。发现自己的妄念特多。原因在哪里呢?一般的人在这时候。就说是我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其实它恰恰证明你的心静了。因为你的心宁静了。所以你能够看到起了妄念了。这正是用功进步了。就象我们练毛笔字一样。当你看到你的字写得很好的时候。说明你的字没有进步。当你看到你自己写的字不好的时候。你每天都在进步。这和世间法都是完全相通的。同时。你们大家要知道。一念不生是什么。一念不生就是真如心。就是本来面貌。当我们起妄念的时候。一般的人会说。我要把妄念迁除掉了。我才能人真心。我们不理解“妄中即真。即妄即真”的道理。这个道理是非常深的。妄念象一个水泡。象一个浪花。水泡灭了、浪花灭了。那个水体本来就是清净的。就是真如相。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吾为汝说。”你放下万缘。不生一念我就给你说。“明良久。惠能云曰。”惠明人了一下定。惠能告诉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正与么时”是广东的方言。意思是你的心念当中没有恶念。也没善念。善念恶念都打却了。都忘却了的时候。一念不生。哪一个是你的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在这个时候。惠能相当于把窗户纸一下子就捅破了。就象孵小鸡。孵到三十五天。小鸡把壳给打破了。惠能这样一说。惠明心里头马上心开意解了。言下大悟。有所见道了。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这个
在沩仰宗公案里头有一段百丈禅师传法的经过。沩山的师父说:“你去拨拨炉子。看看还有火没有?”修行的人心很粗糙。他拿这火钳把灰拨了一拨。没有看到火。就说:“没火了。”他的师父百丈禅师就下坐。把火球上面粘的灰用嘴吹破。然会对他说:“你还说没火。这是什么?”沩山忽然大悟。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心灯。我们点亮你的心灯。是因为你的心有灯。如果你的心里头没有灯。那是不能点亮的。所以说。密在你的一边。不在我这边。所谓讲经说法。只是用文字启发我们的心智。心里头能不能真正明了。全在听法人的善根和慧根里面。不
“明日: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真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明说:“我在黄梅修行这么多年没有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今天你在三言两语之下就开悟了。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喝了水。这个水是冷是暖我自己心里非常明白了。既然你让我明心见性。让我有所领悟。从今后你就是我的老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大家可以知道。古代人的发心很直。他的求道心很纯善。为了求道。不耻下问。经常是老的拜小的。地位高的拜地位低的。以能者为师。以有道者为师。谁有道。谁就是老师。不象世间法当中。论权势、论地位。论资排辈。那时候全然不是这样。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惠能说:“如果真的能够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我和你两个是师兄弟。是同学同修。你不要拜我为师。我们共同的老师是五祖弘忍。”惠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不愿意乱了佛法。从世间法上来说。惠明是比丘。惠能这时候还留着头发。穿着在家人的衣服。与形相不合。所以他才推辞说。我们两个共同的老师是五祖弘忍。你不要拜我。你拜我。我实在担当不起。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惠明又问:“我今后应该去向哪里呢?”惠能就和他师父五祖一样。说:“你明心见性之后。逢袁则止。逢蒙则居。”袁和蒙是两个地名。大概在现在的山东、河南境内。后来惠明就在现在的河南省内大力阐扬佛法。在这两个地方。建立道场。大开法席。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慧明下了大庾岭。回到岭下。对众人说:“再往前走。山势险峻。根本见不到惠能的踪影。我们从别的路寻找吧。”这就等于为了将惠能藏在了大庾岭上。而说了一个谎话。众人因此就散去了。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75615325546.html
以上是关于「慧能大师」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慧能大师」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