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梵乐文化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1 00:3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梵乐文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梵乐文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梵乐文化

佛教梵乐文化

「佛教」佛教梵乐文化
「佛教」佛教梵乐文化

 美妙的佛教音乐艺术———梵乐。其实起源于印度。印度国的音乐艺术。与印度的名族文化一样。深深镌刻着名族的性格特征。机隽永而耐人寻味的出世情怀。因此。印度的原生态音乐。表现出鲜明的超凡脱俗、犹如天籁般的艺术特色。宗教情感。佛教音乐源于印度。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与藏地佛曲起源于印度咒语唱诵不同。是由梵呗开始的。梵即印地语“清净”之义。呗则为印地语“呗匿”之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中囤的梵呗音乐。是模仿印度曲调。用汉语来歌唱。随着时光的转移。梵乐在历史上的演变。其音乐元素中。渗入了更多的中国恭听音乐、民间音乐的成分。特别是在盛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民间的普及和宫廷的流行。梵乐的中国化特色也如意明显。

  自佛教传入之始只至三国时代。来自印度及西域的高僧们在汉地传播、翻译佛经。同时也带来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支谦居士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弘传《泥洹呗声》。帛尸黎密多罗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支

昆明佛教界新闻

县南也曾“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播“六言梵呗”于后世。他们同属西域人氏。所传诵的梵呗。当属西域风格佛曲———“胡呗”。而正当的汉传佛曲之创始者。据《法苑珠林》卷三四的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故应是三国陈思王曹植。曹植的“改梵为秦”,就是在梵音的基础上有所创作。南梁慧皎《高僧传》卷一五说思王“创声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契”为曲

南昌县最新佛教新闻

调。四十二契即四十二个曲调联蚕。这种“鱼山呗”已经出现了与印度佛曲相异的形式。代表了佛曲汉化的趋势。

  从梵呗诵唱。到梵乐歌舞。从纯粹的诵经念佛。到盛行唐宋时代的“变经”展现。翻阅时中国佛教艺术中一枚灿烂而魅力无穷的奇葩。中国佛教信徒以音乐的形式。供养佛、赞颂佛。当然。最为常见的梵乐。是汉传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特别是唐代。西域音乐广泛传入中原地区。唐太宗在宫廷欢宴百僚时。经常演奏《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等十部乐。其中《天竺乐》、《西凉乐》、《龟兹乐》等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均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当时中原最流行的音乐。同时。庙会在唐代已成为艺术表演场所。寺院成为保存和传习佛教音乐的中心。僧人中演唱、演奏大师辈出。唐代佛曲名目甚多。据近代对敦煌卷

2022年佛教新闻

子所存五百余首曲名进行考证研究。其中佛曲有:《婆罗门》、《悉昙颂》、《佛说楞严经禅门悉昙颂》、《好住娘》、《散花乐》、《归去来》、《太子无更转》、《十二时》、《百岁篇》等两百八十一首。另外。《乐书》中还载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如来藏佛曲》等几十首。可欣慰的是。历经六百余年发展、变化。经过汉族多代僧人的努力创造。中国佛教音乐在唐代进入了辉煌灿烂时期。宋朝明清诸代。佛教音乐有经多次的搜集、加工和整理。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搜集唐、宋、元以来通行南北的佛教音乐曲调四百余首。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行世。这本曲集不但影响全国。还流传越南、缅甸

国家管理佛教僧新闻

一带。近代佛教音乐基本上保存了明清的传说。由于中国疆域广阔。个地民风、性格、欣赏习惯的巨大差异。也给梵乐打上了深深的

裕安佛教场所新闻

地方特色烙印。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北京知化寺、扬州大明寺的梵呗唱念名垂天下丛林。到了现代。佛曲中有融入了西方音乐及现代流行因与人元素。给梵乐艺术带来了新的气象。因此。梵乐的历史。仅就中国而言。可谓源远流长。

佛教音乐大全欣赏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1440232556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梵乐文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梵乐文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04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