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印祖故事:太虚度夏普陀山,印公赠诗欲玉成(24)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法师」印祖故事:太虚度夏普陀山,印公赠诗欲玉成(24)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太虚度夏普陀山,印公赠诗欲玉成(24)
宣统元年(1909年)。年方二十一岁的太虚法师在南京杨仁山老居士举办的祗洹精舍就学。下半年祗洹精舍停办。华山法师推荐他到普陀山法雨寺的法雨小学任教员。学生都是山中的小沙弥。太虚法师在山中住了半年。认识了法雨寺的住持了余和尚。也亲近了年已五十岁的印光大师。太虚法师在《自传》中记道:“下半年。普陀山小学因华山他去。荐我自代。我遂充当了化雨小学中半年的佛学教员。教的都是山中的小沙弥。无多兴趣。同事的有教国文及普通科学的两个教员。那半年。在普陀山于了余和尚及印光法师。略有亲近的机会。”这是太虚法师第一次与印光大师相往还。
宣统二年(1910年)。太虚法师在广州宣扬佛教。因与革命党人相往还。遭到清政府追捕。
宣统三年(1911年)。太虚法师自广州回到上海。转
这次太虚法师离开普陀山赴南京之前。给印光大师来信。大师回信
大师在信中既高度赞扬了太虚大师的资质。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大师赠给太虚法师的两首诗为:其一:“太虚大无边。何物能相掩!白云偶尔栖。当处便黮闇。吹以浩荡风。毕竟了无点。庶可见近者。莫由骋驳贬。”其二:“太虚无形段。何处能著染? 红尘蓦地起。直下亡清湛。洒以滂沱雨。彻底尽收敛。方知从本来。原自无增减 。”
八月间。太虚法师回普陀的时候。带了十余件箱笼的经书回到普陀山闭关。到山准备了十余天。大约在八月下旬进关。了余和尚特地请德高望重的印光大师来给他封关。因为五月间来普陀时。太虚法师的一些好友如昱山法师与志圆法师都在普陀闭关。同时听了了余老和尚谈昔年在太虚法师将闭关的屋中修念佛三昧的一段亲证心境。这些都是他下定决心在普陀山闭关的外缘。太虚法师这次闭关果然成就了他的般若智慧。这是他以后分宗判教。掀动教海的本钱。闭关两年多期间。印光大师时相过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后来两师弘法取向不同。甚或弟子辈有互相攻击的情况。但太虚法师回顾说:“师与余相契之深。远非后时起信诸缁素所了知。”
1940年。印光大师圆寂往生。太虚法师在重庆亲自主持法会纪念。他在撰写的《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中高度赞扬了印光大师的德业:
“极乐往生一法。虽佛说多经。马鸣龙树无著世亲诸师亦著于论。然至中国,弘扬始盛。蔚为大宗。唯佛教诸宗。在华各昌一时而浸衰。独莲宗递代增盛。旁流及朝鲜日本安南。靡不承中国之统。波澜转壮。则滥觞庐山莲社。博约其化于昙鸾道绰。善导永明又深其旨。至云栖爰集大成。灵峰梵天红螺益精卓。沿至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解行双绝者。则印光大师也。其语日:非极乐往生一法。九界众生无以上极其觉。十方诸佛无以下尽其化。诚足网罗凡圣。俾小大显密之教麟宗凤。胥莫越此门。而平实之极。亦专自行教他以敦伦尽分念佛往生而已。师本由儒生入佛。历游禅教而归专净业。适儒士被弃于民初欧化之际。故清季以来。曾读儒书而被导入净土法门者独多也。余识师普陀后寺于宣统元年。继此十年间。余每每居普陀前寺。与师往返普陀前后山甚频。书偈赠答非一。近二十年始渐疏阔。师与余相契之深。远非后时起信诸缁素所了知。师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康寄遥居士等。营师舍利塔于西安终南山塔寺沟。乞余铭之。大师之行业已详纪略。乃叙莲宗史要以为之铭曰:满众生觉。彻诸佛悲。净土一法。独能尽之。梵言虽广。华土乃弘。庐山以降。递代增荣。传此法流。沿至清季。印师崛兴。遂极奥致。纯笃刚健。天下仰风。一塔永峙。华岳比崇。”
太虚大师撰写的塔铭见证他和印光大师的友谊。对印光大师作中肯的评价。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18050.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法师」印祖故事:太虚度夏普陀山,印公赠诗欲玉成(24)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法师」印祖故事:太虚度夏普陀山,印公赠诗欲玉成(24);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