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祖故事:鹤年又访普陀山,大师教授神游法(25)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印祖故事:鹤年又访普陀山,大师教授神游法(25)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鹤年又访普陀山,大师教授神游法(25)
民国二年癸丑(1913年)。八月初二日。高鹤年居士从上海坐轮船赴普陀山参访。因受风邪而感冒了。先在白华庵休息了几天。八月十四方出行参访。这天天气微风细雨。一路茂林交接。令人赏心悦目。经过正趣亭、三圣堂、前寺坊、御碑亭、海印池、普济禅寺。就到了法雨寺。法雨寺俗称后寺。寺前松竹幽深。溪声乱鸣。寺后有锦屏山。山若锦屏。峦石晶莹。林木青碧。加上白葩丹蕊。四时开放。掩映如锦。由此得名。进天王殿和大佛殿。院内左右有松风阁、水月楼、玉佛、珠宝殿和御碑九龙殿。分别敬礼。古代有偈云:“观音菩萨妙难俦。清净庄严累劫修。浩浩红莲安足下。巍巍金佛立冠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高居士走出法雨寺到周围走了一圈
高鹤年后来在《名山游访记》这样介绍:“印光法师。戒律精严。深入经藏。专门净土。行解相应。见者涤虑。闻者洗心。门风高峻。学者望崖而退。余昔时亲近。语言快利。道气过人。今时稀有之僧宝也。”
八月十六日上午。高居士先到藏经楼大师处坐了一会。大师跟他谈起有光洋纸印经地害处。说:“近时有用有光洋纸印经者。其害最深。甚于洪水猛兽。因此种纸。不二三十年即朽坏无余。烦与诸大居士相商。勿惜慈力。出广长舌。通告各经房刻经处。令其改过。勿以流通故断灭佛种。遏此陋风。以永圣教。”高居士告辞后。到各殿参观一遍后仍回到藏经楼。大师又对他开示:“刻下当机之法。贵乎念佛。执持一句弥
八月十七日 高居士刚出门。正遇到印光大师带着引缘、了清等几位法师过来找他。于是大家一起跟着大师去般若精舍。访昱山大师。由三圣堂取道。经磐陀庵往前走。大师见高居士行走不快。没有精神头。就对他说:“居士如此。如何行脚?愚见可以
高居士回答说:“感谢师父的关心。弟子已发过上求下化之愿。又恐道力不充。业障牵缠。为境所转。故愿行脚受一番磨折。”
从大师的开示来看。他教给高居士的实际上是观想念佛法。大师一般不主张修观想念佛。但对于高鹤年这样上根利器的人可能正是当机之法。所以大师曾经说过:“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
高居士这次在普陀山见到大师不少留存的稿子。看了以后。感到契理契机。引人入胜。于是一再要求带到上海。准备刊登在《佛学丛报》上面。这些稿子如何发表及其影响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1813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印祖故事:鹤年又访普陀山,大师教授神游法(25)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印祖故事:鹤年又访普陀山,大师教授神游法(25);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382.html。